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北朝的统治和政权更迭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90 道试题
1 . 下图所示为敦煌石窟出土的北魏刺绣《佛像供养人》,图中鲜卑王族广阳王之母、妻和二女所戴的帽子被称为“合欢帽”,有析求合欢团圆之意,这种帽子在南北朝时期较为流行。这反映了
A.民族服饰文化的交融B.传统文化对刺绣的影响
C.封建礼教等级的衰微D.社会动荡中的民众心态
2021-11-03更新 | 78次组卷 | 1卷引用:辽宁省葫芦岛市协作校2021-2022学年高一上学期第一次考试历史试题
2 . 以下哪个政权定都所在地与其他不同
A.东吴B.东晋C.南朝宋D.北周
2021-09-21更新 | 149次组卷 | 1卷引用:2021-2022学年高一历史上学期同步课堂好题精炼(中外历史纲要上)-第5课三国两晋南北朝的政权更迭与民族交融
3 . 北朝:6世纪前期,北魏分裂为________________,稍后被北齐、北周取代。上述五个王朝合称北朝。后北周灭北齐。不久,________取代北周统一全国
4 . 《北史・李大师传》载:“大师少有著述之志,常以宋、齐、梁、陈、魏、齐、周、隋南北分隔,南书谓北为索虏,北书指南为岛夷。又各以其本国周悉,书别国并不能备,亦往往失实。常欲改正将拟《吴越春秋》,编年以备南北。”由此可知,《北史》编撰者意在突出
A.国家统一B.民族交融C.区域发展D.政权更迭
5 . 南北朝时期,南方民歌艳丽柔软,多以爱情为主题;北方民歌苍劲浑厚,多反映战争、英雄及民间疾苦。南北民歌的差异
A.说明南方经济超过北方B.源自南北政治制度的差异
C.体现了鲜明的时代特征D.反映了思想领域的多样性
6 . “大一统秩序”的重生之路——三国两晋南北朝。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中国处于单一政权的统治之下是常态……南北朝都不代表“常态”,但又都以不同的方式推动了“回归”……中国历史的连续性是举世无双的,但“连续性”并不是说一成不变,它是一个动态进程,是在各种波动和“变态”中体现出来……

——阎步克《波峰与波谷》

材料二 三纲者,何谓也?谓君臣、父子、夫妇也。

——班固等《白虎通·三纲六纪》

汉末魏晋时期,经学之风的深刻影响对社会秩序和人伦纲常造成了重大破坏。

——韩东育《关于汉末魏晋世风的历史考察》

材料三 长江流域原本“刀耕水耨”的原始耕垦方式逐渐得到改变……越来越注重精耕细作。东晋政府鉴于江淮地介南北之间,适宜在水稻收割后安排三麦(旱作物)的种植,以济匮乏,于是下诏:”……投秋下种,至夏而熟,继新故之交,于以周济,所益甚大。”

——徐臣攀《汉唐时期农耕区拓展研究》

材料四 晋宋以来,号洛阳为荒上……长江以北,尽是夷狄。……昨至洛阳,始知衣冠士族。并在中原。礼仪富盛,人物殷富。庆之因此羽仪服式悉如魏法,江表士庶竞相模楷。

——摘编自《洛阳伽蓝记》

材料五


(1)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魏晋南北朝的历史之“变态”的主要表现。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魏晋南北朝的历史之“变态”中所蕴含的“回归”的因素,并说明“回归”后的隋唐是否是秦汉的“复刻”。
7 . 司马光在《资治通鉴》中写道:“宋、魏以降,南、北分治,各有国史,互相排黜,南谓北为“索虏,北谓南为‘岛夷’”。出现上述现象的时代背景是
A.门阀士族处于兴盛时期B.民族政权的并立与对峙
C.民族交融遭到严重削弱D.王朝正统之争异常激烈
8 . “五胡之乱”“南北对峙”“北人南迁”是我国某历史时期的特征,如果要增加一个关键词,最恰当的是
A.民族大交融B.政治新格局C.经济重心南移D.科学技术辉煌
2021·全国·模拟预测
单选题-单题 | 较难(0.4) |
名校
9 . 南北朝时,北人骑马是日常生活,南人则畏马如虎。唐代时,南北人对骑马已经习以为常,男女皆然。唐人骑术水平不差,是以马球成为常见运动。材料现象反映了唐朝时期
A.北方文化逐渐取得了主导地位B.男女社会地位趋于平等
C.民族交融为中华文明注入活力D.游牧经济范围不断扩大
2021-05-01更新 | 842次组卷 | 20卷引用:2021-2022学年高一中外历史纲要上册课后培优练(统编版)-第5课三国两晋南北朝的政权更迭与民族交融
单选题-单题 | 较难(0.4) |
名校
10 . 汉朝规范了服饰制度,交领右衽、束发戴冠成为社会服饰规范。在汉代服饰考古资料中极少能见到左衽服;而魏晋墓壁画中有很多贵族和平民女子穿的是左衽的窄袖衫、宽袖衫。这一变化主要是源于
A.审美标准的差异B.绘画风格的影响
C.民族文化的交融D.佛教文化的传播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