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北朝的统治和政权更迭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6 道试题
1 . 东南西北人。颜之推,祖籍琅琊,先祖随晋南渡,一生间关南北,历仕南梁、西魏、北齐、北周、隋五朝,自叹“三为亡国人”,饱尝离乱、深怀忐忑。
(1)颜之推辗转南北间可能见到的下列场景有_______(     )(多选题,涂写字母,)
A.五胡入华,民族杂居B.战场厮杀,火器争雄
C.吴音胡语,流转耳畔D.胡床风靡,垂足怡然
E.北朝士人,研习汉籍

(2)颜之推个人命运,深系于家国时代。①其所悲于______;②其所幸于______。(     )(多选题,涂写字母)
A.动荡离乱B.融合更新C.社会失范D.重归一统

(3)隋唐承转,兼采南北,创制革新,再铸中华。按要求,将下列字母所示内容,涂写在表格空白处。


面临问题

应对方案

人才推荐制度下,地方门阀,盘根错节,威胁统一。


传统中央官制下,宰相指挥百官,助理天子,皇权相权,关系微妙。


南北朝三百年间,中原与周边民族盛衰更迭,交错相存。


A三省六部制        B科举制          C民族和解政策
(4)简要概括三国两晋南北朝的时代特征
2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东汉基本的民族格局,以华夏共同体——汉族的前身“汉人”为主要角色,多民族共同体有所发展:第一,在统一的国家体系下,车汉对少数民族地区的治理进一步加深,一些地区得到开发,例如在云南和东越旧地设置郡县,使这些地方得到开发和华夏化;还有多支来源为“蛮夷”的少数民族因迁徙到华夏之地,逐渐融入华夏内部,例如羌、南匈奴、南郡蛮等等。这些历史现象的发生,使汉民族得以壮大,分布范围扩大。第二,由于华夏与“蛮夷”之间文化共性、同质性的增强,使得各少数民族的政治与华夏认同感加强,多民族共存的局面因此得以维持和发展。

——摘编自史党社《东汉时期的民族交融及历史启示》

材料二   随着北方民族文明交融,迁徙至中国北部的少数民族超越了一直被强加给自己的“夷狄”观念,开始主张自身即为“中华”;与此同时,开始出现将这些民族建立的王朝视为中原王朝或正统王朝的主张。随着南北民族交融进程的加快,南朝人也认为,“所谓同舟而济,胡、越一心者也”“夷狄吾民,斯事一也”。南朝后期,常有北人南来或者南人北去,彼此往往互相诋毁。但此时吴虏之区分似已由民族与地域概念发展而成南北政治阵营概念。

——摘编自冯剑《都城规制的传播与魏晋南北朝时期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的形成》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东汉时期民族交融的具体表现。
(2)根据材料一、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魏晋南北朝时期民族交融的新发展,并分析这一发展形成的主要原因。
2023-11-18更新 | 127次组卷 | 2卷引用:黑龙江省哈尔滨市第三中学校2023-2024学年高二上学期期中历史试题
3 . 下图为根据史书记载绘制的南北朝时期中国境内部分地区货币使用情况示意图。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   



结合所学知识,解读图中所反映的历史信息,说明当时货币的使用情况及其原因。
2023-05-08更新 | 134次组卷 | 1卷引用:山东省青岛市2022-2023学年高二下学期期中考试历史试题
4 . 魏晋时期是一个大分裂大动乱的时期,也是由分裂走向统一的时期。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在东汉末年至魏晋时期,土地越来越集中在少数世家豪族手中,国家对土地的控制削弱,大批“编户齐民”则成了世家豪族的依附农民…他们把依附于他们的农民组成私人家兵,从而形成了一股颠覆旧王朝的强大力量。西晋末王朝内部矛盾激化,宗室诸王争权夺位,战祸连年。八王之乱中,借夷狄以平中国,匈奴、鲜卑、羯、氏、羌得以入主中原,自公元304年匈奴刘渊称王起,少数民族纷纷各霸一方。

——摘编自尹辰《魏晋南北朝分裂割据的成因及其后果》

材料二   羯族人石勒建立了后赵国,重用“博涉经史”的汉族人张宾为谋主,言听计从;派官员到各地劝课农桑;还设立太学和郡国学,并且建立秀才、孝廉试经之制来选拔官员;前秦苻坚任用寒门人士王猛,按照汉法改革政治,发展经济、文化,并亲临太学,考查学生的经义优劣,奖励儒生。随着游牧民族的南下,畜牧及与其有关的生产技术也传到了中原地区。《齐民要术》记载,牛、马、骡等牲畜的饲养、役使方法逐步为汉人所接受,并且汉人也采用了烧烤兽肉、奶酪为饮料的胡人习俗。胡语、胡戏、胡歌、胡乐、胡舞等也广泛流传开来。

——摘编自樊树志《国史十六讲》(修订版)


(1)据材料一和所学知识,指出魏晋时期国家分裂的主要原因。
(2)据材料二,概括这一时期民族交融的表现,并结合所学知识,简析其积极作用。
智能选题,一键自动生成优质试卷~
5 . 自古以来,我国就是一个多民族共存、共同发展的国家,各民族交往交流交融,相互影响,形成了中华民族多元一体的格局,共同推进着统一多民族国家的发展。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   华夏国家、民族从春秋战国起就逐渐加快了它的一体化进程。这种一体化进程打破“邦国”“宗族”壁障,使国家、人民不论在政治制度、个人身份、族类从属上都发生极大变化。

——摘编自李禹阶《华夏民族与国家认同意识的演变》

材料二   (北魏孝文帝改革)这一时期的民族融合,从方式上看,既有各族人民在友好交往中的相互影响,又有统治者的主动政策,还有在血与火的民族斗争中的附带同化。在内容上,汉族影响少数民族是主流,但少数民族在与汉族融合的同时,也带来了他们的优秀思想文化,如胡乐、胡舞、胡饼、尊重妇女的意识、胡汉之别观念的淡化等,给汉族文化输入了新鲜血液。

——摘编自朱绍侯《中国古代史》

材料三   唐朝前期疆域和边疆各族分布图(669年)



完成下列要求:
(1)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说明春秋战国时期民族关系的变化。
(2)结合所学知识,归纳北魏孝文帝改革的主要内容。据材料二概括这一时期民族融合的特点。
(3)据材料三并结合所学知识,分别列举唐朝对西南、西北、东北地区少数民族实施的措施,简析唐朝少数民族政策的历史意义。
6 . “大一统秩序”的重生之路——三国两晋南北朝。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中国处于单一政权的统治之下是常态……南北朝都不代表“常态”,但又都以不同的方式推动了“回归”……中国历史的连续性是举世无双的,但“连续性”并不是说一成不变,它是一个动态进程,是在各种波动和“变态”中体现出来……

——阎步克《波峰与波谷》

材料二 三纲者,何谓也?谓君臣、父子、夫妇也。

——班固等《白虎通·三纲六纪》

汉末魏晋时期,经学之风的深刻影响对社会秩序和人伦纲常造成了重大破坏。

——韩东育《关于汉末魏晋世风的历史考察》

材料三 长江流域原本“刀耕水耨”的原始耕垦方式逐渐得到改变……越来越注重精耕细作。东晋政府鉴于江淮地介南北之间,适宜在水稻收割后安排三麦(旱作物)的种植,以济匮乏,于是下诏:”……投秋下种,至夏而熟,继新故之交,于以周济,所益甚大。”

——徐臣攀《汉唐时期农耕区拓展研究》

材料四 晋宋以来,号洛阳为荒上……长江以北,尽是夷狄。……昨至洛阳,始知衣冠士族。并在中原。礼仪富盛,人物殷富。庆之因此羽仪服式悉如魏法,江表士庶竞相模楷。

——摘编自《洛阳伽蓝记》

材料五


(1)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魏晋南北朝的历史之“变态”的主要表现。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魏晋南北朝的历史之“变态”中所蕴含的“回归”的因素,并说明“回归”后的隋唐是否是秦汉的“复刻”。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