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北朝的统治和政权更迭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20 道试题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名校
1 . 南北朝中期以前百工需要长期服役。南齐建武元年(公元494年),齐明帝诏曰:“细作中署、材官、车府,凡诸工,可悉开番假,递令休息。”这一变化(     
A.为民营手工业发展提供一定条件B.使手工业管理法的体系更严密
C.体现了政府加强了对工匠的管理D.反映统治者大力倡导由奢入俭
2 . 如图为我国某一历史阶段的朝代更迭示意图。其中①②③分别代表的朝代是(     

A.北魏、西晋、北周B.西晋、前秦、后周
C.西晋、北魏、北周D.北魏、前秦、西晋
2023-04-16更新 | 248次组卷 | 22卷引用:2021年广东历史高考变式题
3 . 南北朝后期,南北关系出现新变化:南北使节往还日益频繁;南北互市交易越来越多;北人不再因民族压迫而南流,双方虽有政治对立,但无种族歧视。这反映出(     
A.重归统一的趋势日趋明显B.南方经济的影响力日益增强
C.南北方经济差距逐步缩小D.北方在南北对峙中处于优势
4 . 东汉灭亡后出现三国鼎立局面,随后西晋虽统一全国,但不久又陷入分裂,此后的东晋、南北朝时期,多个政权并立。这一时期,我国历史发展的主流特征是
A.民族交融与繁荣开放B.经济发展与文化停滞
C.民族融合与区域开发D.政权分裂与民族融合
2021-12-01更新 | 171次组卷 | 28卷引用:广东省揭阳市普宁市华侨中学2021-2022学年高一上学期第一次月考历史试题
智能选题,一键自动生成优质试卷~
5 . 根据下列示意图,判断这段历史时期的阶段特征是(     )

A.民族矛盾与民族融合B.政权分立与民族融合
C.国家分裂与统一D.统一多民族国家的发展
6 . 北魏时期,仅471年到481年的十年间,就爆发了十八次人民的反抗斗争。下表的史料从一个角度反映出人民起义繁多的原因在于
A.民族矛盾激化B.土地兼并严重
C.统治阶级内部勾心斗角D.官僚集团横征暴敛
2021-10-09更新 | 85次组卷 | 1卷引用:广东省深圳市格致中学2021-2022学年高一上学期第一次月考历史试题
7 . 南北朝时期,南方民歌艳丽柔软,多以爱情为主题;北方民歌苍劲浑厚,多反映战争、英雄及民间疾苦。南北民歌的差异
A.说明南方经济超过北方B.源自南北政治制度的差异
C.体现了鲜明的时代特征D.反映了思想领域的多样性
8 . “大一统秩序”的重生之路——三国两晋南北朝。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中国处于单一政权的统治之下是常态……南北朝都不代表“常态”,但又都以不同的方式推动了“回归”……中国历史的连续性是举世无双的,但“连续性”并不是说一成不变,它是一个动态进程,是在各种波动和“变态”中体现出来……

——阎步克《波峰与波谷》

材料二 三纲者,何谓也?谓君臣、父子、夫妇也。

——班固等《白虎通·三纲六纪》

汉末魏晋时期,经学之风的深刻影响对社会秩序和人伦纲常造成了重大破坏。

——韩东育《关于汉末魏晋世风的历史考察》

材料三 长江流域原本“刀耕水耨”的原始耕垦方式逐渐得到改变……越来越注重精耕细作。东晋政府鉴于江淮地介南北之间,适宜在水稻收割后安排三麦(旱作物)的种植,以济匮乏,于是下诏:”……投秋下种,至夏而熟,继新故之交,于以周济,所益甚大。”

——徐臣攀《汉唐时期农耕区拓展研究》

材料四 晋宋以来,号洛阳为荒上……长江以北,尽是夷狄。……昨至洛阳,始知衣冠士族。并在中原。礼仪富盛,人物殷富。庆之因此羽仪服式悉如魏法,江表士庶竞相模楷。

——摘编自《洛阳伽蓝记》

材料五


(1)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魏晋南北朝的历史之“变态”的主要表现。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魏晋南北朝的历史之“变态”中所蕴含的“回归”的因素,并说明“回归”后的隋唐是否是秦汉的“复刻”。
9 . 十六国之一的汉赵建立者刘渊(匈奴人)建立政权时以汉朝的继承人自居,追尊刘禅为孝怀皇帝,把汉高祖以下的三祖五宗立为神主。这反映了当时
A.多民族政权并立互相争夺B.汉文化影响力扩大
C.匈奴文明融入了华夏文化D.刘渊恢复了宗法制
2021-05-20更新 | 178次组卷 | 1卷引用:广东省汕头市金山中学2021届高三5月月考历史试题
20-21高三上·广东·阶段练习
材料分析题 | 适中(0.65) |
10 .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   石勒(274333),羯族人,后赵开国皇帝。石勒以“马上取天下”,以强悍的军事武装力量摧毁了西晋在北方的主要力量,其军事行动暴露了内迁少数民族豪酋落后、杀掠的特点,既不据形胜之地,更不守山川之势,而是飘忽剽劫,掠夺屠戮。319年,石勒建立后赵,定都襄国(今河北邢台)。石勒在建立政权之后,采取“胡汉分治”的政策,实行“讳胡之令”,以提高少数民族贵族的尊荣。虽然他优容和重视汉族知识分子,吸收他们参加统治机构,规定“不得侮易衣冠华族”,但很多重要、核心官吏还是自己的羯族人亲属。在社会生活习俗方面,他对兄死妻嫂这一胡族的普遍风习加以禁止,以适应汉人习惯。在职官设置方面,大体依照晋制而有增设。农业方面,设置劝课农大夫、典农使者等职务,“核定户籍”并“劝课农桑”。他攻占幽冀后,核实州郡户口,减轻每户所课租调。石勒还很注重教育,并在襄国和地方设立学校。

关于对石勒的评价,《魏书》称其“夷狄不恭,作害中国”。然而,史学大家范文澜却说“石勒比起西晋和东晋的腐朽统治来,显得有些新气象”。

——摘编自《关于石勒的再评价问题》


(1)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说明《魏书》称石勒“夷狄不恭,作害中国”的缘由。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简析范文澜关于石勒统治“新气象”的观点。
2021-04-20更新 | 78次组卷 | 1卷引用:2020-2021学年学科网大联考高三1月历史试题(广东卷)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