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贞观之治、武则天和武周政权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586 道试题
1 . 导致“贞观之治”出现最主要的政治条件是
A.社会生产力空前提高B.唐太宗吸取隋亡的教训
C.国家政权更加巩固D.唐太宗以民为本,慎用刑法
2 . 唐太宗统治期间,国家统一,政治清明,经济得到恢复和发展。历史上称这段时期为
A.贞观之治B.文景之治C.开元盛世D.康乾盛世
3 . “玄武门之变”体现了皇位继承经常伴随着血腥与宫廷阴谋,玄武门之变对唐朝产生的影响是
A.为唐统一全国奠定了基础
B.加剧了唐统治阶级内部的矛盾
C.为李世民控制唐政权扫清了道路
D.加速了唐政权的灭亡
4 . 某一时期,教科书谈到唐太宗时希望能“隐寓尚武强国之道”;教《木兰诗》要学生领会“女子亦有军国民资格”;讲铁路则夸其“为工战、商战之利器,更为兵战之利器”。这一时期
A.国民经济恢复军事力量强大
B.政府推行预备立宪试图自救
C.垄断控制教育实行文化专制
D.政府关注民族意识的培养
5 . 唐太宗晚年曾自我评价道:“济育苍生,其益多;平定寰宇,其功大;益多损少,人不怨。”唐太宗的主要功绩有
①重用人才,善于纳谏②文德治国,完善科举
③不夺农时,轻徭薄赋④崇尚佛教,册封班禅
A.①②③B.①③④C.①②④D.②③④
6 . 英国作家希拉里·曼特尔说:“(历史)总有那么一些空房间,是史料的阳光无法照亮的。”即使这样,马克斯·韦伯还是提出了新教伦理与资本主义兴起之间存在联系,陈寅恪提出两汉魏晋天师道传播与东南滨海地域相关以及唐太宗统治时期统治阶级中有“关陇集团”和“山东豪杰”的对立,等等。这主要体现了在历史学习与研究中
A.历史研究是“历史学家和材料之间一个互动的过程”,不存在纯客观性。
B.历史研究“就是按照因果的先后顺序来整理过去的事实。”
C.作为政策指南,“(历史的预见性)部分地建立在其他相似事件类推的基础上。”
D.“历史学家与历史事实收集者之间的区别就在于概括。”
2018-01-05更新 | 194次组卷 | 1卷引用:陕西省西安市长安区第一中学2018届高三上学期第八次质量检测历史试题
7 . 中国古代用12种动物与“子、丑、寅、卯、辰、巳、午、未、申、酉、戌、亥”十二地支相配,组成十二生肖。相传唐太宗因属马而热衷骑射,唐太宗出生之年应该是
A.戊午年
B.癸卯年
C.己未年
D.庚申年
2018-01-01更新 | 54次组卷 | 2卷引用:河南省安阳市滑县实验学校2017--2018学年高三年级第一学期期末模拟试题历史(二)
16-17高二下·北京·期中
8 . 《资治通鉴》中称贞观四年“天下大稔,流散者咸归乡里,米斗不过三四钱,终岁断死刑才二十九人。东至于海,南极五岭,皆外户不闭,行旅不赍粮,取给于道路焉。”而另有文献记载,这一年高昌王鞠文泰入朝谓“见秦陇之北,城邑萧条,非复有隋之比”。贞观十一年,马周上疏谓“今之户口,不及隋之十一。”依据材料,下列认识中不正确的是
A.唐初社会生产仍然不及隋朝全盛时期
B.唐初户口数远不及隋朝与隋末战乱有关
C.三则材料从不同角度描述了贞观初年的状况
D.《资治通鉴》是史书,其记载全部真实可信
2017-08-06更新 | 80次组卷 | 2卷引用:北京市第四中学2016-2017学年高二下学期期中考试历史试题
9 . 唐太宗登基时户数仅有400万户左右,按照一户五口的最低标准计,人口损失近3000万。唐太宗没有像隋文帝那样把官吏派到乡村挨户搜查以增户籍,而是认了这笔糊涂账,并用律文限制子女分家,规定父母在,子女分家就要受处罚。唐太宗这样做是基于(   )
A.让利于民,藏富于民B.唐朝百废待兴,无力清理户口
C.贞观之治,国富民强D.隋朝国贫民穷,江山短暂
2016-12-13更新 | 92次组卷 | 4卷引用:2015-2016学年广西南宁八中高一下期中段考历史卷

10 . 【历史——选修1:历史上重大改革回眸】

材料南北朝时,士族族谱是选任官员的重要依据。唐朝初年,旧士族虽已没落,但清河崔氏、范阳卢氏等数家所谓“山东士族”,仍凭借其祖先的影响,享有崇高的社会地位。这些家族编写族谱,标榜为华夏“高门”,自诩“家风”优良,相互间通婚。唐初那些以军功起家的大臣,也把能与他们通婚视作荣耀。

唐太宗决心从谱牒入手,改变这种状况。他下令修撰全国总谱《氏族志》,不限地域,不分民族渊源,收集当时全国各地具有影响的293个家族,排出等级,但不作为任用官员的依据。编写者受习惯影响,将当时只任六品官的清河人崔民干列为第一等。这让唐太宗颇不高兴,下令:“不须论数世以前,止取今日官爵高下作等级。”于是皇族被列为第一,外戚次之,清河崔氏只排到第三等。当时文武大臣中,不少人的祖先在北朝后期才从草原南迁,也因此跻身“高门”之列。

—摘编自唐长孺《魏晋南北朝隋唐史三论》

(1)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唐太宗时谱牒改革的内容。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简析唐太宗时谱牒改革的作用。

2016-11-27更新 | 3528次组卷 | 32卷引用:2016年全国普通高等学校招生统一考试历史(新课标1卷精编版)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