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唐代社会经济的发展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10 道试题
1 . 从维护国家稳定发展出发,中国不同时期在治国方略上各有千秋,侧重不同。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长安是当时世界上唯一拥有百万人口的超大城市,内部的格局整齐严密,内城将禁宫大内、政府机构和居民区分开,居民区依直线划分为东西南北整齐排列的108个坊,有专门的里长在早晚负责启闭坊门。长安的东西两市,几乎汇集了当时所有可能想到的物品,除了征收税赋和管理市场之外,政府不对商业活动进行更多的干涉……大食、天竺、大秦的商人和僧人,东南亚商人,新罗、日本的留学生、学问僧,甚至还有非洲人往来于长安。

——李夏恩《忆昔开元全盛时》


(1)阅读材料一,概括唐代在城市管理上的特点,并结合所学指出都城长安的地位。

材料二   满清帝国既以强大征服者的姿态,拥有暴力统治的基础,又根据中国传统皇权,驯服了中国的文化精英。在这种背景之下,满清时代的文化活动一部分是压制明代开始的王阳明心学传统,另一部分则是严防中国知识分子的反清运动。明末清初,中国读书人发展了自由心态以及对过去的检讨……经过清初百余年皇权的强力干预,中国的儒生成为俯首从命的书呆子。在文化精英失去活力时,他们对本国文化只是墨守成规。

——许倬云《闭关恰在“盛世”始》


(2)根据所学知识,指出王阳明对心学的主要贡献。阅读材料二,以王夫之为例,简要说明中国读书人如何“发展了自由心态以及对过去的检讨”。

材料三   邓小平指出:“中国长期处于停滞和落后状态的一个重要原因是闭关自守。”他说:“如果从明朝中叶算起,到鸦片战争,有三百多年的闭关自守,如果从康熙算起,也有近二百年。长期闭关自守,把中国搞得贫穷落后,愚昧无知。”新中国成立后的一段时间,我们也实行过对外开放,不过那时只能是对前苏联、东欧开放。以后关起门来,成就也有一些,总的说没有多大发展。……在某种程度上我们也还是闭关自守。”“经验证明,关起门来搞建设是不能成功的,中国的发展离不开世界。”

——胡伟国《论邓小平对毛泽东对外开放思想的发展与创新》


(3)为维护国家的稳定发展,不同时期在治国方略上侧重不同。阅读材料二三,结合所学,请选择阐述:①清朝统治前期“驯服了中国的文化精英”的措施,并阐明清朝“闭关自守”的表现及后果。②指出材料中“对前苏联、东欧开放”阶段,中国外交成就的主要表现。并从吸取历史经验的角度,分析说明邓小平对“关起门来搞建设是不能成功的”的思考。
2020-12-12更新 | 104次组卷 | 1卷引用:浙江省绍兴市诸暨市2021届高三12月诊断性考试历史试题
2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周代,饮食行为被纳入“礼”的范畴。君臣宴乐之时,按照不同等级、身份配置不同的餐具以及餐食,一人一案,跪坐而食。魏晋时期,社会动荡,民族交融,给中原传统的礼制带来了 冲击。

材料二 唐代,中原地区传统的低矮餐案逐渐被北方游牧地区更为舒适、便捷的高足桌椅取代,传统的跪姿习惯也逐步变成了更舒适的垂足而坐。以文人士大夫为代表的新兴社会力量,不拘一格,敢于挑战传统礼制,在饮食生活上饮宴成风,聚会成群。统治阶级也推崇并引领宴会社交之风气,人们渐渐习惯于围桌而食,同桌不同器,聚食而分餐。

材料三 宋代,文人士大夫可以自由结社、朝堂论争,也可以归隐自然、追求自我。各个阶层的接触机会增多,社交活动频繁。临安等地“买卖昼夜不绝”。传统的分餐制,已不符合饮食者对美食和氛围的热切追求,也不符合经营者多元经营特色和人力物力财力的成本要求。同桌群聚,同盘而食,各取所需,满足了官场结党、商业联系、亲朋联谊等各类聚会需求。

——摘编自周扬《“分餐”与“合餐”的衍变》、陈伟明《分餐传统为何在唐宋时期发生改变》、 田芬《唐朝饮食文化中“合食制”流行成因探析》等


请回答:
(1)依据材料一、二,指出唐代与周代餐饮习俗的差异,结合所学说明差异的原因。
(2)依据材料三并结合所学,分析宋代餐饮习俗的变化及其所反映的时代特征。
(3)为进一步深入认识周唐宋三代餐饮习俗,你认为还可以补充什么材料?各举一例说明。
3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古希腊人在从事商品经济过程中需要与外界不断地交流,因此要求人们具有较强的对外交往能力。一般说来,古希腊人对外交往能力越强,其理性越发达。苏格拉底认为知识本身就是理性,普遍意义的知识即为普遍的理性。在教育上正是由于知识是理性的、普遍的真理,因而传授理性知识应成为教育教学的最高目的。公民的理性培养可以通过参与城邦的公共生活,如公民大会、公民法庭、剧院、市政广场等获得相关的教育和知识。

——据张斌贤《外国教育史》等整理

材料二   “贞观五年,太宗数幸国学,遂增筑学舍千二百间……凡三千二百六十员。”加上各国各族派来的留学生,鼎盛时有8000多人。国子学、太学、四门学主要学习内容是经史,学成可以去考明经、进士等科。另外三学是律学、书学、算学,学成可以去考明法、明字、明算等科。此外,京都尚有不归国子监统辖的崇玄学、医学等。其中的崇玄学为唐代特有的道举科培养人才,学习内容是老、庄列等子书。生徒进入官学的第一天起就在追求当官,即“学而优则仕”,时人称“太平君子唯门调户选,征文射策,以取禄位……五尺童子耻不言文墨焉!”

——摘编自陈玄荣《唐代科举制的文化内涵初探》

材料三   《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共同纲领》将“爱祖国、爱人民、爱劳动、爱科学、爱护公共财物”作为新中国全体人民的公德。时任教育部副部长指出,为保证教育效果,劳动教育要与爱国主义教育、集体主义教育等政治思想教育紧密联系起来。这一时期的学校劳动教育始终秉持这一原则。1958年以后,各级各类学校均把生产劳动列为正式课程,从小学到大学,每一名学生均按要求参加了一定时间的劳动锻炼。教师通过家庭访问、个别谈话以及召开家长座谈会等方式,发挥家长在劳动教育中的主体作用,督促子女在家从事家庭劳动、进行自我服务劳动。而社会劳动教育主要借助于发扬“劳动光荣”的社会主义文化来实现。这一时期共开展了四次全国性质的劳动模范表彰大会,表彰了全国劳动模范和全国先进生产者上万人。

——摘编自李欢《新中国成立初期学校劳动教育的实践探索与经验启示》

(1)根据材料一,指出古希腊教育思想的显著特征,并结合所学分析上述特征形成的原因。
(2)根据材料二,指出唐代京都官学教育的特点,结合所学分析当时京都官学教育发展的影响。
(3)根据材料三,指出新中国成立初期我国加强劳动教育的基本经验,并结合所学分析当时加强劳动教育的历史意义。
4 . 有同学研究唐代经济地理格局变动问题,收集了如下材料。阅读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江东犁由犁镵、犁壁、犁底、压镵、策额、犁箭、犁辕、犁梢、犁评、犁建、犁槃等11个部件组成,犁镵、犁壁的作用是起垡、覆垡,“耕之土曰垡,垡犹块也。其起垡者镵也,覆其垡者壁也。草之生必布于垡,不覆之则无以绝其本根。故镵引而居下,壁偃而居上”。犁评“进之则箭下,入土也深;退之则箭上,入土也浅”。

——据【唐】陆龟蒙《耒耜经》


材料二   唐世盐铁转运使在扬州,尽斡利权,判官多至数十人,商贾如织,故谚称“扬一益二”。东南名郡杭州,“咽喉吴越,势雄江海,国家阜成兆人,户口日益,增领九县……骈樯二十里,开肆三万室”。白居易诗云苏州“人稠过扬府,坊闹半长安”。汴州为南北漕路枢纽,“自江、淮达于河、洛,舟车辐辏,人庶浩繁”。

——据《全唐文》等

材料三                            汉至唐各地水利工程数量表

陕西河南山西河北甘肃四川江苏安徽浙江江西福建广东湖北湖南云南合计
181945111411156
三国210111133224
4122312116
南北朝138421120
94311124227
321132244151812442029471253

——据冀朝鼎《中国历史上的基本经济区与水利事业的发展》


(1)分别阐述每则材料对研究唐代经济地理格局变动的价值。
(2)运用唯物史观分析唐代经济地理格局变动的原因。
(3)综合上述材料,简述唐代经济地理格局变动的影响。
2023-01-15更新 | 268次组卷 | 2卷引用:黄金卷04-【赢在高考·黄金8卷】备战高考历史模拟卷(浙江专用)
智能选题,一键自动生成优质试卷~
5 . 地域的风貌。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唐代最大贸易城市是江都,坐落在长江和邗沟交汇处。所有来自南方运往都城的商品都要经过江都。随着朝廷越来越依赖东南地区来满足自身的基本需求,这种大规模贸易市场成为帝国的经济命脉。这里是盐、茶、木材、宝石、药品和包括铜器、丝绸和织锦在内的手工业产品的水上转运中心。

——[美]陆威仪《世界性的帝国:唐朝》

材料二   嘉庆五年(1800),李炳(1729—1805,又名李钧)完成当今唯一存世的著作《辨疫琐言》……按笔者的理解,该著作乃是作者依据古代经典,结合自身的医学实践,对温病学的经典名作《瘟疫论》的继承和扬弃。嘉庆十年(1805)七月,医技高明的医生李炳走完了贫困的一生,却幸运地在身后获得了较高的声誉。

——余新忠《扬州“名医”李炳的医疗生涯及其历史记忆》


(1)根据材料一,指出江都繁荣的主要原因。基于江都因邗沟而兴的史实,结合所学知识,指出美国和英国类似的城市发展实例。
(2)结合所学知识,从中医基础理论和中医临床学的角度写出材料二中“古代经典”的奠基之作,指出李炳“获得较高声誉”的主要原因。依此逻辑,指出屠呦呦治疗“温病”的新思路。
2022-07-02更新 | 98次组卷 | 1卷引用:浙江省宁波市2021-2022学年高二下学期期末考试历史试题
6 . 城市、城镇的发展,反映出社会的进步。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扬州地当冲要,多富商大贾,珠翠珍怪之产……商贾如织。故谚称“扬一益二”,谓天下之盛,扬为一而蜀次之也……张祜诗云:“十里长街市并连,月明桥上看神仙。人生只合扬州死,禅智山光好墓田”。唐置盐铁转运使在扬州,判官多至数十人……(唐朝大历)十四年七月,(朝廷)令王公百官及天下长吏,无得与民争利,先于扬州置邸肆贸易者,罢之。

——摘编自《旧唐书》《唐会要》、(宋)洪迈《容斋随笔》


(1)根据材料一,概括唐代扬州经济繁荣的表现并分析唐代扬州经济繁荣的原因。

材料二   如图,(明清时期)镇有各种类型……集散型的商业集镇已形成专门性的农副产品市场,其大宗除输出粮食外,大都是重要的农产品原料或重要的农村家庭手工业产品;生产型的手工业市镇则依托于某项手工业生产的发展。明万历苏民无积聚,多以丝织为生,东北半城皆居机户,郡城之东皆习机业……工匠各有专能,匠有常主,计日受值。



(2)依据材料二,指出明清时期江南市镇的发展的特点。并概括明万历年间苏州丝织业呈现出的新现象。
2020-11-11更新 | 40次组卷 | 1卷引用:浙江省金华市义乌市第三中学2020-2021学年高一上学期期中考试历史试题
7 . 唐长安城是当时中国乃至世界最繁荣的城市,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汉人、突厥人(狼卫)、粟特人、波斯人、昆仑奴……国际化的人员构成,搭配长安封闭式的坊市、宵禁等中世纪“禁欲系”的城市制度,这样的长安充满了无限可能。……打开狼卫偷来的长安舆图,方正的城市布局恢弘而有序。……西汉的都城在长安,隋唐的都城也在长安,却已不是一个长安了。

——摘编自《长安十二时辰》网络剧评

材料二:夫佛本夷狄之人,与中国言语不通,衣服殊制;口不言先王之法言,身不服先王之法服;不知君臣之义,父子之情。假如其身至今尚在,奉其国命,来朝京师,陛下容而接之,不过宣政一见,礼宾一设,赐衣一袭,卫而出之于境,不令惑众也。况其身死已久,枯朽之骨,凶秽之馀,岂宜令入宫禁?

——韩愈《谏迎佛骨》

注:元和十四年(819年)正月,唐宪宗遣中使杜英奇押宫人三十,持香花迎佛骨于宫内,供养三日。此事件在全国引发一场浩大而狂热的礼佛风潮,社会各阶层趋之若鹜。王公士庶,奔走舍施。百姓有废业破产、烧顶灼臂而求供养。韩愈时任刑部侍郎,上此表加以谏阻。

材料三: 唐代诗人笔下的长安是多样的,王维写它“九天阊阖开宫殿,万国衣冠拜冕旒”;李白中意它“落花踏尽游何处,笑入胡姬酒肆中”;孟郊有感于“春风得意马蹄疾,一日看尽长安花”;杜甫则伤感于安史之乱的“国破山河在,城春草木深”。

——摘编自唐代诗歌


(1)根据材料一,概括唐代长安城的城市特点,结合所学知识,从商业发展的角度略析隋唐与西汉相比“已不是一个长安了”的主要表现。
(2)阅读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唐宪宗迎佛骨入宫内引发社会各阶层趋之若鹜的原因,从思想文化角度分析韩愈激烈反对“迎佛骨”的原因。
(3)阅读上述所有材料,结合所学,有两点认识可供选择讨论:①盛唐气象是中国古代繁盛的旗帜和标杆,试从文化角度概括盛唐气象出现的原因和表现。②“铁肩担道义,妙手著文章”,韩愈的谏诤与杜甫的忧患都是士大夫社会责任感的突出体现,试以孔孟、朱熹、顾炎武的思想为视角加以阐述。
2020-05-28更新 | 201次组卷 | 1卷引用:2020届浙江省杭州高级中学高三5月仿真模拟历史试题
8 . 文明的交流,区域的合作,是世界历史演进的重要动力。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中国传统外销商品如丝绸、茶叶和瓷器等多产于东南沿海地区,特别是南北朝以来,中国的经济重心逐渐南移,东南沿海地区的农业和手工业比较发达,产品精巧繁多,如果沿陆上丝绸之路运输诸如丝绸、瓷器等货物,不仅运输工具落后(主要是骆驼),路途遥远,运输成本昂贵,而且在长途跋涉中极易破坏,要是不幸遭遇战乱或抢劫,则更是血本无归。……商人们宁愿从海路运输货物。这在客观上促进了海上丝绸之路的勃兴。

——陈潮《试论海上丝绸之路兴起的原因》

材料二   1996年4月,中国、俄罗斯、哈萨克斯坦、吉尔吉斯斯坦、塔吉克斯坦五国元首在上海会晤,共同签署了在边境地区加强军事领域相互信任的协定,并确立了五国元首定期会晤的“上海五国机制”。2001年6月,中国、俄罗斯、哈萨克斯坦、吉尔吉斯坦、塔吉克斯坦、乌兹别克斯坦六国元首签署了《上海合作组织成立宣言》。

上海合作组织的宗旨是:加强各成员国之间的相互信任与睦邻友好;鼓励各成员国在政治、经贸、科技、文化、教育、能源、交通、环保及其它领域的有效合作;共同致力于维护和保障地区的和平、安全与稳定;建立民主、公正、合理的国际政治经济新秩序。

——摘自《“上海合作组织”成立宣言》《历史》必修一等


(1)根据材料一,概括海上丝绸之路兴起的主要原因。结合所学,指出汉代丝织品通过“陆上丝绸之路”的远销区域和唐宋以来“海上丝绸之路”外销的重要商品。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指出与上海五国机制相比,上海合作组织的新变化,简述上海合作组织建立的意义。
2020-01-10更新 | 90次组卷 | 1卷引用:浙江省温州市2019-2020学年高一上学期期末教学质量统一检测历史试题(B卷)
9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2100多年前,中国汉代的张骞两次出使中亚,开启了中国同中亚各国友好交往的大门,开辟出一条横贯东西、连接欧亚的丝绸之路。

——习近平《弘扬人民友谊共同建设“丝绸之路经济带”》

材料二 因为“安史之乱”唐朝不得不将驻守西疆的四镇边兵东调长安,一时西北边防空虚,吐蕃乘机北上占据河陇,回鹘亦南下控制了阿尔泰山一带,同时西边的大食亦加强了中亚河中地区的攻势,这三股力量又彼此争夺与混战,从此,唐朝政府失去了对西域的控制。陆路衰落,海路开始发达,在宋、元以及明前期始终保持兴盛,遗憾的是,明朝“寸板不许下海”的禁令,清朝的“禁海令”和“迁海令”………海上丝路也日渐衰落,中国错过了大航海时代。

——关山远《丝绸之路与中华国运》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汉代丝绸之路开辟的意义。
(2)根据材料二,指出丝绸之路的变化,并分析变化的原因。

10 . 材料一   唐文宗想把女儿嫁给当时的北方大姓士族,遭到拒绝。文宗怒日:“民间修婚姻,不计官品而尚阀阅,我家二百年天子,顾不及崔、卢(北方大姓)耶?”

——[宋]欧阳修、宋祁等:《新唐书》

宋时每逢科举考试揭晓那天,官僚地主、富商家庭一大早便纷纷出动“择婿车”,争相选择新科进士做女婿,是为“榜下捉婿”。宰相富弼的女婿冯京虽是状元,但出身在商人家庭。……吕蒙正的大女婿孙暨、三女婿周渐、六女婿扬巽、韩琦的大女婿王景修,不仅门第无足称道,他们本人当时也仅仅是通过科举刚刚入流的八品官。

——摘编自张邦炜:《试论宋代“婚姻不问阀阅”》等

材料二1902年天津《大公报》上刊载一则征婚广告:今有南清志士某君,北来游学。此君尚未娶妇,意欲访求天下有志女子,聘定为室。其主义如下:一要天足,二要通晓中西学术门径,三聘娶仪节悉照文明通例,尽除中国旧有之陋俗。如有能合以上诸格及自愿出嫁,又有完全自主权者,毋论满汉新旧,贫富贵贱,长幼妍媸(音yan chi,即美丑),均可。——《近代中国最早的征婚广告和新式婚礼》

——摘编自张志永:《1950年<婚姻法>与华北农村婚姻制度的鼎革》


(1)依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概括并指出由唐入宋婚姻观念的变化及原因。
(2)结合所学知识,分析指出材料二中婚姻观念形成的原因有哪些?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