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唐代社会经济的发展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130 道试题
1 . 下表所示是唐朝江南东道部分州的人口密度(人/平方公里)变化情况。据此可知,这些地区(     
州名639年742年
杭州、润州(今镇江)、常州、湖州、婺州(今金华)超过10超过50
苏州3.9445.80
台州2.9240.23
A.人地矛盾日益凸显B.社会经济持续发展
C.经济的不平衡加剧D.是北人南迁聚集地
2 . 唐代的民间窑口长沙窑以其瓷器上的诗文而闻名。据统计,长沙窑90%的题诗为佚名者所作,多以白话撰写,语言真切、通俗。例如“天地平如水,王道自然开。家中无学士,官从何处来。”“买人心惆怅,卖人心不安。题诗安瓶上,将于买人看。”这说明当时(     
A.民间手工业充满活力B.民众文化水平整体提升
C.商业导致诗歌的繁荣D.科举成为主要选官方式
单选题-单题 | 较难(0.4) |
真题 名校
3 . 吐鲁番出土的一批质库帐历,记录了唐代长安普通居民的质典活动:他们为了借钱,抵押旧衣衫、铜镜等日常物品,并在赎回时支付本息。这批帐历可用来说明当时长安(       
A.对外联系频繁B.商品经济活跃
C.汇兑业务发达D.阶层分化严重
2023-11-28更新 | 2510次组卷 | 21卷引用:江苏省常熟中学2023-2024学年高一12月学业水平调研历史试题
4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   隋炀帝即位后诏令宇文恺在洛阳城废墟以西9公里处修建洛阳城。洛阳城全城面积45.3平方公里,城郭周长25公里。城内共有一百零三坊三市。城内河渠众多,到处都有漕渠相通。整个水运系统以洛水为中心,城南城北遍布河渠;洛水北岸有瀍水、漕渠、泄城渠,南岸有通济渠、运渠和分渠。隋炀帝还开凿了南北大运河,使洛阳交通更加便利。大量的劳动力迁入,使洛阳的人口得到了迅速的增加。唐朝初年,洛阳社会稳定,人口大量增长。武则天时期定都洛阳,其人口一度突破一百万,洛阳成为国际上著名的商业大都市。人口的扩张也带动了城市规模的扩大。唐初,由于关中地区人口众多,粮食无法满足需求。于是,统治者以洛阳为中心修建了相当数量的粮仓。其中最重要的有洛口仓和含嘉仓。武则天时期,大量人口的迁入,为洛阳商业的发展带来了大量的劳动力,并拓宽了市场,来往洛阳的外国商人日益增多。

——摘编自《隋唐时期洛阳城经济文化的发展》


历史的发展往往呈现一因多果和一果多因,请从材料的整体或任一角度提炼有关古代中国农耕文明的一个论题,并结合所学知识进行阐释。(要求:论题鲜明,阐释充分,史实准确,表述清晰)。
2023-11-23更新 | 32次组卷 | 1卷引用:湖南省衡阳市衡阳县第四中学2023-2024学年高一上学期10月月考历史试卷
单选题-单题 | 较难(0.4) |
名校
5 . 舞剑作为自古已有的一项娱乐活动,随着剑的推广和应用,逐渐有了剑舞的艺术形式。唐朝时剑舞并非仅仅流行于将军将士之间,在文人墨客中也广为流传。在军队中、宴会上、长安城的街道里随处可见持剑而舞的雄健风姿以及围观群众的兴高采烈。这反映出唐朝(     
A.崇尚武力的社会风气B.耕战结合观念深入人心
C.民族文化的交流融合D.文人士大夫的艺术追求
6 . 文物是历史的写照。阅读材料,回答下列问题:

材料   1970年发掘的陕西西安何家村唐代窖藏,被称为20世纪隋唐考古最为重要的发现之一。以下是何家村出土的一件珍贵文物:

文物

简介

鸳鸯莲瓣纹金碗

它用纯金打造,碗壁上有两层凸瓣纹,这种凸瓣纹实际上受典型的波斯文化的影响。……鸳鸯与莲花同出,表示着一种夫妻好和、永结同心和多子多福的美好愿望。……通体采用起源于古希腊罗马的捶操技术制作成型,代表了唐代工艺的最高水平。——陕西历史博物馆研究员贺达炘


“王源中,(唐)文宗时为翰林承旨学士。……(上)遂赐酒两盘,每盘贮十金碗,每碗容一升许,宣令并碗赐之。”

——《唐摭言》卷十五

根据上述材料信息并结合所学知识为这件文物写一段解说词。(要求:体现历史视角,史论结合,逻辑清晰。)
7 . 唐懿宗咸通三年(862年),交趾(今越南北部)发生战乱,朝廷调集诸路援兵数万,开赴岭南,并由湖南、江西供应粮秣,均由内河水道运送。但湘、漓泝运,功役艰难,缓不济急,军留广州乏食。由此可推知,当时(     
A.广州一带农耕经济尚不发达B.湖南与岭南等地的民众矛盾激化
C.广州地方官不支持朝廷军队D.江西支持平叛战争更具地理优势
2023-11-20更新 | 68次组卷 | 1卷引用:广东省普通高中2024届高三11月联考历史试题
8 . 《长安志》中记述了唐中期长安城内,临近春明门的崇仁坊“昼夜喧呼,灯火不绝”的热闹景象。而这种现象并非京都长安城内所独有,在水路交通枢纽城市扬州,“每重城向夕,倡楼之上,常有绛纱灯万数”,“夜市千灯照碧云”。唐朝城内灯具的大量使用(     
A.展现了盛唐城市的普遍面貌B.反映当时市坊制度开始松动
C.说明政府积极扶持商品经济D.提供研究古代商业发展视角
单选题-单题 | 较难(0.4) |
名校
9 . 据《唐会要》记载,针对居民突破坊墙侵街行为,自唐肃宗到唐穆宗期间政府多次发布敕文“坊或鼓未动先开,或夜已深犹未闭,致使街司巡检人力难周,亦令奸盗之徒易为逃匿,故向街门户,悉令闭塞,一切禁断”。由此可知,唐朝中期(     
A.经济发展冲击管理制度B.城市治理趋于规范
C.坊市分区制度逐步瓦解D.抑商政策有所松动
单选题-单题 | 较难(0.4) |
名校
10 . 唐末黄巢起义时,起义军围攻广州,黄巢向朝廷求任广州节度使。 在朝议时,官员于琮反对,他说:“南海有市舶之利,岁贡珠玑。如今妖贼所有,国藏渐当废竭。”由此可见唐朝(     
A.节度使已成朝廷大患B.朝议制度影响了决策
C.朝贡贸易的利润丰厚D.外贸是重要财政来源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