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唐代社会经济的发展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130 道试题
1 . [历史——选修1:历史上重大改革回眸]

材料   唐初人户凋敝,政府控制的人口很少。为了增殖人口,政府采取了诸多措施。贞观年间,政府招徕塞外及突厥前后内附者男女120万口,党项羌前后内属者30万口。太宗下诏:“民男二十,女十五以上无夫家者,州县以礼聘娶,贫不能自行者,乡里富人及亲戚资送之”。为了缩短生育周期,玄宗时期将结婚年龄提前,规定“男年十五、女年十三以上,听婚嫁”。《唐律》还专门规定,同姓为婚者徒二年,近亲通婚以奸论,并强令离散。此外,唐政府还鼓励寡者再嫁,提倡抚养孤儿,禁止妻妾逃亡和出妻,将人口的增减作为考核地方官吏的重要指标等等。这些措施的推行,加之当时社会安定,经济发展,唐前期人口迅速增长。

——摘编自张岂之主编《中国历史》

(1)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唐前期鼓励人口增长的措施。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简析唐前期人口增长的影响。
2024-05-24更新 | 62次组卷 | 2卷引用:内蒙古自治区通辽市科尔沁左翼中旗实验高级中学、科尔沁左翼中旗民族职业中专2024届高三下学期第四次月考历史试题
单选题-单题 | 较难(0.4) |
名校
2 . 唐武德六年(623年),按资产定户为三等,武德九年改为九等,以户等征收户税,商贾等级即被列为上等户。唐玄宗天宝敕令中,把商人和“贫乏之人”加以区别,防止其改易户等,逃避户课。据此可知,唐代(     
A.商税成为了政府收入的基本来源B.工商业者内部分化严重
C.政策调整助推商人社会地位变动D.重农抑商政策发生异变
3 .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中国民族服饰的形成与发展深深根植于中华传统文化,以孔子为代表的儒家思想对塑造中国人的审美情趣,艺术观念,人生观,世界观起了决定性作用。儒家所倡导的“礼”是中国传统伦理审美的基础……服饰作为一种文化的外在表现,可以反映一个时代的文化特征和精神风貌。唐代妇女服饰的风格千姿百态、艳丽华美,而宋代妇女服饰则拘谨保守、淡雅质朴。与唐代妇女服饰的开放相比,宋代妇女服饰走上了简约的道路,发生这一显著变化的背后有着深刻的时代原因。

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唐宋妇女服饰发生显著变化的时代原因。
2024-05-14更新 | 22次组卷 | 1卷引用:山东省临沂市临沭县实验中学2023-2024学年高三下学期5月月考历史试题
单选题-单题 | 较难(0.4) |
名校
4 . 隋代在京师及诸州为铁钱“立榜”“置样”,“不中样者,不人于市”,凡发现(铜钱)“非官铸者,皆毁之,其铜入官”。唐代在“历代采铸”的梓州铜山县“置监署官”。这些举措(     
A.旨在打击商人巩固统治B.提高了手工业的工艺水平
C.阻碍了商品经济的发展D.加强了国家经济控制能力
智能选题,一键自动生成优质试卷~
单选题-单题 | 较难(0.4) |
名校
5 . 唐中期,杜佑感叹秦朝“大率百人以五十人为农,五十人习战。”“今大率百人才十人为农,余皆习他技。’这一变化源于(     
A.农业生产力的提高B.重农抑商政策松弛
C.商业贸易利润刺激D.人地矛盾日益尖锐
2024-03-19更新 | 166次组卷 | 4卷引用:河南省西峡县第一高级中学2023-2024学年高二下学期第一次月考历史试题
单选题-单题 | 较难(0.4) |
名校
6 . 有唐一代妇女观几经变化:唐太宗令寡妇再嫁;武则天时妇女的自然天性和社会能力得到前所未有的释放;玄宗开元天宝时期,一方面限制妇女干政,另一方面又给妇女在婚姻、社交等社会生活方面以自由。这些变化(     
①反映了妇女政治地位的提高          ②适应了社会经济发展的需要
③顺应了儒家伦理道德的强化          ④受到了北方少数民族的影响
A.①②B.①③C.②④D.③④
2024-03-16更新 | 187次组卷 | 2卷引用:辽宁省东北育才学校2023-2024学年高三下学期第六次模拟考试历史试卷
单选题-单题 | 较难(0.4) |
名校
7 . 唐开元年间,朝廷所需丝织品多取自河南、河北,当时河南的丝织业水平首屈一指,其次为河北,淮南、江南的丝织品难以与之匹敌。到了唐后期,朝廷所需丝织品转而取自淮、浙等地。这种转变源于(     
A.长途贩运得到发展B.中央政府实力萎缩
C.南方经济超过北方D.海上丝绸之路兴起
2024·山东德州·一模
单选题-单题 | 较难(0.4) |
名校
8 . 唐代,岭南“十月作田,正月收粟,养蚕八度,收稻再度”;云南曲靖州以南、滇池以西,农民“从八月获稻,至十一月、十二月之交,便于稻田种大麦,三、四月即熟。收大麦后,还种粳稻。”这可以用来说明唐代(     
A.农作物种类明显增多B.农业生产技术大为提高
C.农作物品种得到改良D.南方粮食产量已超北方
2024-03-13更新 | 786次组卷 | 12卷引用:福建省泉州市泉港区第一中学2023-2024学年高一3月月考历史试题
9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   梅岭山路自秦代开辟以来长久失修,基本失去交通运输功能。唐开元四年(716年),张九龄奏请重新修凿梅岭山路的奏疏获准。他亲自到现场勘察,“缘燈道,拔灌丛,相其山谷之宜,革其坂险之故”,最终部分利用旧关道又截弯取直修建新道,缩短险峻山路15里。开工后,张九龄利用十一月的冬闲时节召集乡民筑路,民众争相出力,新道不日凿成,“坦坦而方五轨,闻闻而走四通”,横穿南岭山脉,连接广东和江西。梅关道开通以后,海外诸国向朝廷入贡的物品经由梅关道北上,梅关道成为一条贡道。同时,唐政府也将梅关道作为官方驿道,设置驿站、配置戍卒、征收商税。唐朝末年,社会动荡,大批难民经由此道迁徙到岭南地区,岭南地区人口大为增加。

——摘编自王薇《文化线路视野中梅关古道的历史演变及其保护与研究》

(1)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唐代梅关道得以开通的原因。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梅关古道开通的影响。
10 . 中唐以后,歙州(安徽)的祁门县“山且植茗,高下无遗土”,湖州的长城县(今浙江长兴) “每岁以进奉顾山紫笋茶,役工三万人,累月方毕”。据此可知,这一时期(     
A.经济发展具有地域差异B.雇佣关系成为普遍现象
C.经济重心逐渐开始转移D.传统经济结构有所突破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