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唐代社会经济的发展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9 道试题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名校
1 . 唐代,饮茶、品茶之风在全国范围内盛行,元稹曾作宝塔诗赞道:“茶,香叶,嫩芽。慕诗客,爱僧家。碾雕白玉,罗织红纱。跳煎黄蕊色,碗转麴尘花。夜后邀陪明月,晨前命对朝霞。洗尽古今人不倦,将知醉后岂堪夸。”饮茶的盛行反映了(       
A.佛教文化的主流地位B.文人意趣与精神追求
C.丝绸之路的贸易兴旺D.社会经济的不断发展
2 .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唐宋时期是中国古代社会发生巨变的重要时期,城市变化是社会发生深刻变化的集中体现。唐宋时期打破了秦汉一唐前期古典城市的空间布局的限制,出现了坊市合一的新型城市格局。唐中期城市延长了营业时间,到了北宋,营业时间不再受限制,除白天营业外,还有夜市、晓市。北宋时草市更广泛,有的草市逐渐发展成为固定的市镇。唐宋时期.涌入城市的人多起来,他们或做生意,或当手工业工匠,城市人口大大多于过去都市人口。与唐长安城相比,南宋的临安城商品经济更加繁荣,不仅是政治中心,更是经济文化中心。

材料二   唐宋城市的变化昭示了社会深刻而全面的变化。城市由隋唐的坊市制转变为北宋的厢坊制,再变为南宋的隅坊制,政府以更加开放的管理模式来适应城市规模不断扩大的趋势。城市人口结构在社会不同层面不断进行流动和重组,市民阶层逐步形成。唐宋城市商品经济空前活跃,促使了市民文化的更新,文化趋向平民化、大众化、娱乐化。

       ——以上材料均摘编自叶玲《唐宋城市经济的变迁及其影响》


(1)根据材料一,概括唐宋时期城市变化的表现。
(2)根据材料一、二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唐宋城市变化产生的影响。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名校
3 . 唐代,灾情出现后,政府会减免赋税、发放贷款、平价粜粮,以及由国家收购农副产品,增加农民收入,扶助农民生产自救。做到“善自病者,不使至危惫;善救灾者,勿使至赈给”。这说明统治者(     
A.忽视社会弱势群体利益B.强化基层社会的管理
C.力图长久解决灾荒问题D.赈灾方式具有多元性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名校
4 . 唐代新农地开发最多的区域是位于太湖和洞庭湖周围的湿地。开垦这片土地的关键技术是“圩”田,使中国南方可耕土地的数量和产量巨幅增长,而且其范围更进一步扩展。苏州周围的地区,此时已成为农业生产的一个中心。据此可知唐朝(     
A.南北经济全面繁荣B.中央集权高度强化
C.农耕技术不断成熟D.经济重心逐渐南移
2022-09-23更新 | 255次组卷 | 2卷引用:河南省开封市杞县高中2021-2022学年高一上学期期中考试模拟历史试题
智能选题,一键自动生成优质试卷~
5 . 古代朝鲜的政治制度、日本所推行的中央集权制度、越南的科举制度多以唐制为蓝本。唐朝服装传入日本后,被改造为“和服”。唐人的打马球、角抵、围棋等体育活动先后传入日本。这反映出唐朝
A.文化影响广泛B.民族政策开明C.政治制度先进D.崇尚阳刚力量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名校
6 . 《四库全书总目》所收唐代著作作者分区(今地名)统计表
黄河文明带陕西山西河南河北北京天津山东总计
163099691167283
长江文明带四川湖北湖南江西安徽浙江江苏
(含上海)
总计
74694271875
南方沿海文明带广西广东(含海南)福建与台湾总计
23611
据表可知,唐代
A.政府的教育政策南北有别B.文化重心的南移基本完成
C.黄河流域人口数仍占优势D.文化发展的区域不平衡性
7 . 唐代中期以后,大批私营工商业者将大量经营利润或用于买田置地,“江淮诸道富商大贾,并诸寺观,广占良田”,或用于出资买官,“今商贾贱类,台隶下品,数月之间,大者上污卿监,小者下辱州县”。这表明,当时
A.国家放弃抑制工商业政策B.工商业者的社会地位提高
C.私营工商业转向了封建化D.土地兼并开始走向合法化
8 . 唐贞观以后,“声教远被,自古未通者(国家),重译(经过多重中间语种翻译)而至,又多于(南朝)梁、隋”。唐代中叶以后,海外贸易发达,与唐朝发展贸易的国家与日俱增。这一现象表明唐代
A.朝贡贸易体制较为成熟B.传统陆路贸易发展受阻
C.中外经济文化联系增强D.重农抑商政策已被取消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名校
9 . 近代以来,唐代钱币在新疆多地发现。1992年,在新疆库车附近的新和县,又发掘出大批唐代钱币,样式如图所示。这表明唐代
A.货币使用尚未统一B.西域与中原贸易频繁
C.丝绸之路从未中断D.政府已有效管辖西域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