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唐代社会经济的发展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192 道试题
1 . 唐代开元、天宝年间,尚奢华、重炫耀成为展现个性、个人社会身份和地位的手段,衣食住行的物质性消费转向歌舞娱乐的精神性消费,品茶吸茗之风也从宫廷传至王公贵族、官僚士人,并渐人寻常百姓家。这一时期消费观念和消费方式的转变是基于(     
A.自信开放的社会风气B.儒家思想内涵的拓展
C.社会经济的不断发展D.赋税征收标准的调整
2 . 下表为现存唐朝时期部分有关过所(通行证)的文书据此可知,过所制度的实施(     
名称内容
贞观廿二年庭州人巡职辞为请给公验(简单的过所)事米巡职带骆驼一头、马一匹、羊十五口等,前往西州(今吐鲁 番地区)去做生意,请求发给公验。
垂拱元年康尾义罗施等请过所案卷详细登记菜特和吐火罗商人姓名、年龄及他们所携带的奴婢姓名、牡口数量,由各地的胡汉居民出面担保,证明这些人及物均合法,应由西州官府发给过所,
开元二十一年唐益谦请给过所案卷唐益谦一行从安西地区回福州老家,过所记有要经过的关隘,由于过所没有登记所带奴婢和四匹马,因此官府加以审查。
A.意在增加政府财政收入B.便利了人口自由流动
C.利于保障正常商贸往来D.确保了丝绸之路畅通
单选题-单题 | 较难(0.4) |
真题 名校
3 . 吐鲁番出土的一批质库帐历,记录了唐代长安普通居民的质典活动:他们为了借钱,抵押旧衣衫、铜镜等日常物品,并在赎回时支付本息。这批帐历可用来说明当时长安(       
A.对外联系频繁B.商品经济活跃
C.汇兑业务发达D.阶层分化严重
2023-11-28更新 | 2492次组卷 | 21卷引用:四川省成都棠湖外国语学校2023-2024学年高二上学期期末模拟历史试题
4 . 《长安志》中记述了唐中期长安城内,临近春明门的崇仁坊“昼夜喧呼,灯火不绝”的热闹景象。而这种现象并非京都长安城内所独有,在水路交通枢纽城市扬州,“每重城向夕,倡楼之上,常有绛纱灯万数”,“夜市千灯照碧云”。唐朝城内灯具的大量使用(     
A.展现了盛唐城市的普遍面貌B.反映当时市坊制度开始松动
C.说明政府积极扶持商品经济D.提供研究古代商业发展视角
5 . 在唐朝的绘画作品中,常见女性与男性一样素面骑马、出游的场景。如图描绘的是虢国夫人与秦国夫人骑马游春的场面,在队伍最前面的是一位身着男装、手挽缰绳的女官。该作品反映了唐朝(     

张萱《虢国夫人游春图》
A.儒家思想的社会影响B.男女平等的社会观念
C.自信开放的社会风气D.皇室贵族的奢靡生活
单选题-单题 | 较易(0.85) |
名校
6 . 如图为唐代的曲辕型、秘色瓷和开元通宝。据此可知(     
        
A.唐代吸收隋亡教训劝课农桑B.唐代的三彩瓷代表最高水平
C.开元通宝是开元盛世的代表D.唐代经济有了很大发展进步
单选题-单题 | 较易(0.85) |
名校
7 . 古代学者陆龟蒙在《耒耜经》中记载,该犁由十一个部件组成。即犁铧、犁壁、犁底、犁箭、犁评等,因其辕曲而命名。首先在苏州等地应用及推广,又名“江东犁”。它便于回转,操作灵活,加装犁评,深耕浅作皆可。至此,耕犁基本定型。这一农具最早出现在(     
A.东晋B.隋朝C.唐朝D.宋朝
8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开元年间(713741年),北方经济发展到达唐代的顶峰,而南方的经济也出现了崛起势头。至天宝年间(742756年),江南人口增长率高于同期的北方,农业发展需要的人口数初步具备。当时江南兴修的水利工程数量并不少于同时期的北方,尤其是几条海塘的修筑,使海塘内的土地免遭成潮的侵蚀,大量的土地被开垦,并被用来种植庄稼。江南的农业生产达到较高水准,粮食被大量运往北方。明州及十个新县的设置,江南的开发从内陆走向沿海,开发的大体格局在唐玄宗时已经定型。江南部分州县修筑城墙,城区范围不断扩大,人口也不断增加。江南的丝绸和金属铸造等行业在全国占有重要地位。

——摘编自张剑光《开元盛世时期江南经济的发展水平》

材料二   明朝中后期,江南经济出现了不少新变化。以苏、松地区为例,农家的经济收益越来越仰赖于不供自己消费的棉花及其纺织品。“邑之民业,首藉棉布”“家之租庸、服食、器用、交际、养生、送死之费,胥从此出”。嘉、湖地区和苏州南部在蚕桑业、丝织业有了较快的发展,其产量、品种增加,而且产地日趋扩大。棉作、蚕桑逐渐有了压倒稻作的倾向,使得棉花、蚕桑的丰歉,成为不少农家生计的决定性因素。由于棉作、蚕桑受市场的制约与日俱增,市镇上即有商人经纪此事。他们并无牙帖牙税负担,确可操纵市价,早晚迥别。棉户、蚕户消费的粮食中部分是从市镇购得的。当地市镇商人从两湖、四川等地购买粮食,运回销售。随着乡居地主纷纷向城居地主的转化,出现了“田主虽易而佃农不易”“田中事田主一切不问,皆佃农任之”的现象。

——摘编自樊树志《明代江南农业经济的新变化》

(1)根据材料一,概括唐代开元至天宝年间江南经济发展的表现。
(2)根据材料二,指出与唐开元至天宝年间相比,明中晚期江南经济发展的不同之处,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其原因。
单选题-单题 | 较难(0.4) |
名校
9 . 唐朝大历时期,"国家榷盐,粜于商人,商人纳榷,粜于百姓"。商人售盐,即使百姓没有现钱,用米谷杂物交换也能成交,某些场合甚至还可以赊购。穷乡僻壤,甚至深山幽谷三五户居家之处,商人肩挑背负,足迹亦能抵达。这表明,"榷盐法"的实施(     
A.提升了国家对物价的调控力B.提高了商人的社会地位
C.促进了基层商业网络的发展D.造成借贷关系的普遍化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名校
10 . 唐代,饮茶、品茶之风在全国范围内盛行,元稹曾作宝塔诗赞道:“茶,香叶,嫩芽。慕诗客,爱僧家。碾雕白玉,罗织红纱。跳煎黄蕊色,碗转麴尘花。夜后邀陪明月,晨前命对朝霞。洗尽古今人不倦,将知醉后岂堪夸。”饮茶的盛行反映了(       
A.佛教文化的主流地位B.文人意趣与精神追求
C.丝绸之路的贸易兴旺D.社会经济的不断发展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