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唐代社会经济的发展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6 道试题
1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开元年间(713741年),北方经济发展到达唐代的顶峰,而南方的经济也出现了崛起势头。至天宝年间(742756年),江南人口增长率高于同期的北方,农业发展需要的人口数初步具备。当时江南兴修的水利工程数量并不少于同时期的北方,尤其是几条海塘的修筑,使海塘内的土地免遭成潮的侵蚀,大量的土地被开垦,并被用来种植庄稼。江南的农业生产达到较高水准,粮食被大量运往北方。明州及十个新县的设置,江南的开发从内陆走向沿海,开发的大体格局在唐玄宗时已经定型。江南部分州县修筑城墙,城区范围不断扩大,人口也不断增加。江南的丝绸和金属铸造等行业在全国占有重要地位。

——摘编自张剑光《开元盛世时期江南经济的发展水平》

材料二   明朝中后期,江南经济出现了不少新变化。以苏、松地区为例,农家的经济收益越来越仰赖于不供自己消费的棉花及其纺织品。“邑之民业,首藉棉布”“家之租庸、服食、器用、交际、养生、送死之费,胥从此出”。嘉、湖地区和苏州南部在蚕桑业、丝织业有了较快的发展,其产量、品种增加,而且产地日趋扩大。棉作、蚕桑逐渐有了压倒稻作的倾向,使得棉花、蚕桑的丰歉,成为不少农家生计的决定性因素。由于棉作、蚕桑受市场的制约与日俱增,市镇上即有商人经纪此事。他们并无牙帖牙税负担,确可操纵市价,早晚迥别。棉户、蚕户消费的粮食中部分是从市镇购得的。当地市镇商人从两湖、四川等地购买粮食,运回销售。随着乡居地主纷纷向城居地主的转化,出现了“田主虽易而佃农不易”“田中事田主一切不问,皆佃农任之”的现象。

——摘编自樊树志《明代江南农业经济的新变化》

(1)根据材料一,概括唐代开元至天宝年间江南经济发展的表现。
(2)根据材料二,指出与唐开元至天宝年间相比,明中晚期江南经济发展的不同之处,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其原因。
2 . 下图是唐朝妇女打马球的绘画。唐代女子体育的普及和发展状况是其他封建王朝所不能及的,不仅宫廷和一般家庭的女性广泛参与到体育运动中去,而且许多底层妇女、优伶在闲暇之余也会参加体育锻炼,这在中国历史上是极为罕见的。材料反映唐代
A.男女地位趋于平等B.社会风气自由开放
C.摆脱儒家思想束缚D.文体水平领先世界
2022-01-08更新 | 202次组卷 | 2卷引用:湖南省益阳市2022届高三9月调研考试历史试题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名校
3 . 唐以前,耕犁是长直辕犁,回转困难。唐朝时,江南农民在长期生产中将耕犁改进为一种轻便的短曲辕犁。在敦煌莫高窟第四百四十五窟的壁画中有曲辕犁耕作图。据此可知
A.先进耕犁技术推广到边疆B.中原与边疆生产方式一致
C.经济发展的区域特色明显D.南方经济水平已超越北方
智能选题,一键自动生成优质试卷~
5 . 唐玄宗开元四年(716年),有官员奏请开辟通往中原的大庾岭(位于江西与广东两省交界处)新路,认为“海外诸国,日以通商,齿革羽毛之殷,鱼盐蜃蛤之利,上足以备府库之用,下足以赡江淮之求”。这反映出当时
A.对外贸易推动江南经济发展B.闭关锁国政策被逐渐废除
C.陆上丝绸之路衰落日益明显D.南方交通发生根本性变革
单选题-单题 | 较难(0.4) |
名校
6 . 据研究,在战乱频仍的东晋和南北朝时期,田庄式经营比较盛行;而西汉和盛唐时,租佃经营则较为常见。由此可见,汉代至唐代
A.精耕细作农业发展B.人身依附关系强化
C.政局影响生产方式D.民族交融不断增强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