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唐代的民族交往与交融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7 道试题
1 . 如果能打破“夷夏之辨”等传统的思想壁垒便可发现,所谓“五胡乱华”的本质是中原王朝控制力衰退与周边民族势力崛兴所导致的竞争与碰撞,随之而来的则是各民族共同创造出新的制度、文化,呈现出新的社会面貌,进而形成新的“中国”——隋唐国家。据此推知,这一时期胡汉交融的突出历史贡献是(       
A.避免了社会动荡B.助力北方各族封建化
C.促进了区域开发D.推动中国获得新发展
2 . 对边疆的治理也属于国家制度与社会治理的范畴。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与先秦羁縻政策比较,汉唐时期的民族羁縻政策不仅在形式上有较大发展,也在某些基本原则上有较大的突破、创新。首先,就多民族统一原则看,汉唐时期大大强化了周边民族对中央政权的隶属地位,作为少数民族的首领,其所担当的职权往往以受内地政权的册封为根据,并直接受汉唐所设的羁縻政策州府官吏的监督或汉唐驻军的控制。其次,汉唐的羁縻统治进一步发展与健全了先秦时的“依俗而治”原则。“依俗而治”不仅要强调“依俗”,更要在“治”上作文章。“依其故俗”只是治理的一种方法,其实是以设立羁縻机构职官及派军队等政治军事管理行为为前提的。其三,汉唐的羁縻统治民族政策把协调民族关系、维护民族团结放在了较重要的地位。汉设西域都护客观上起到了协调民族关系的作用。唐在大漠南北及西域设置的羁原府州,也有利于防止西北各少数民族之间的相互攻伐。最后,汉唐的羁康统治把加强民族间经济文化联系提上日程。汉唐时内地政权与周边民族间开展了多种形式的经济贸易活动。

——杨永俊《我国古代民族羁縻统治政策的变迁及其原因探究》


(1)概括材料一中汉唐时期民族羁縻政策的措施和特点。

材料二   明清两代中央政府在土司地区行政管理上的做法是,在西南边疆重要地区设置与内地相同的郡县,并任命流官,形成土官与流官联合治理西南边疆地区的态势。“因俗而治”的民族政策经明代中央政府至清代前中期很好地施行,使这种民族政策得到巩固与提高,使西藏东部地区与川西藏族地区实施了政教合一制度,在川、青、甘、滇藏区和西南少数民族地区实行了土司制度。到了清朝中晚期,清政府在面对农民起义冲击、西方列强入侵的情况下才一改过去“因俗而治”的民族政策,在川西北地区强力推动改土归流,迅速推进国家行政管理体制改革,有效推动边疆内地一体化。

——李良品谈建成《“因俗而治”:明清时期土司地区的国家治理政策》


(2)依据材料二,指出明清两代对西南和西藏地区实施的不同的管理措施;结合所学知识,概括其产生的历史影响。
单选题-最优选择题 | 适中(0.65) |
名校
3 . 打马球兴起于唐代初期,唐代文献称作击球。一般认为马球运动源自波斯,经西域地区传入中国。唐代的许多皇帝喜欢打马球,长安城内的达官显贵和宫中侍女也击球成风。参赛者在马球场上相互配合、驰骋拼搏,无疑是体力、技能与智谋的综合竞争。由此可知马球运动(     
A.是富有挑战性的娱乐活动B.是唐代贵族生活腐化的写照
C.为艺术创作提供真实情境D.是唐代社会繁荣开放的体现
4 . 纵观历史,边疆地区的稳定关系着一个国家的统一与安定。阅读材料完成以下要求。

材料一   针对众多的边疆民族,唐王朝在边疆治理上确立了羁縻府州制度(“羁”就是用军事和政治压力加以控制;“縻”就是以经济和物质利益给予抚慰),以各边疆民族部落的分布范围作为羁縻府、州行政区划的基础,广置都督府和州、县;以边疆民族的首领为都督、刺史,管理府州的具体事务,并可以世袭;羁縻府州辖有的边疆民族百姓不向唐王朝缴纳赋税,户口也不上报户部,但各边疆民族的部落首领要向唐王朝缴纳贡赋,在众多的羁縻府州基础上设立都护府,由都护府直接管理,再统于唐王朝中央政府。

——摘编自韦庆远主编《中国政治制度史》

材料二   盖岭北、辽阳与甘肃、四川、云南、湖广之边,唐所谓羁縻之州,往往在是,今皆赋役之,比于内地。

——《元史·地理志》


材料三   19世纪六七十年代,随着西方侵略者的到来,“守在四夷”的传统边防观发生了变化。清政府内部形成了以李鸿章为代表的“海防派”和以左宗棠为代表的“塞防派”。海防派认为列强沿海岸线直逼天津和北京,海防压力远大于塞防,应放弃新疆而将军费集中用于海防。塞防派认为新疆乃西北门户,不能放弃。这场争论前后长达十多年之久,最终清政府权衡利弊后做出了“东则海防,西则塞防”二者并重的策略。

——摘编自施润棋《清末我国边疆治理政策研究》


(1)根据材料一,概括唐朝羁縻府州政策的特点。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元朝和唐朝在边疆地区管理上的不同,并简述元朝对边疆地区管理的历史意义。
(3)根据材料三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晚清时期出现“海防与塞防之争”的背景,并列举清政府践行“海塞并重”理念的具体措施。
智能选题,一键自动生成优质试卷~
5 .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材料二:唐朝是少数没有大规模修筑过长城的王朝之一,有大臣曾建议唐太宗修复长城,太宗曰:“安用劳民”,一笑置之。

材料三:明朝修了十多次长城,而清朝却不修长城。康熙曾说,“昔秦兴土石之工修筑长城,我朝施恩于喀尔喀,使之防备朔方(指沙俄),较长城更为坚固。”“守国之道,惟在修德安民,民心悦则邦本得,而边境自固,所谓众志成城是也。”

材料四:长城绵延万里,时间跨过两千年。位于密云县最北部的古北口,历史上是狼烟不绝的长城要塞。而翻开中国近代史,发生在1933年的古北口战役却气壮山河。这一年,从南方赶来的国民革命军第十七军防守北平城的东北大门古北口,与日本关东军展开了一场殊死搏杀,上演了七七事变前长城抗战中最惨烈的一场战役——古北口战役。

17军将士严阵以待官兵身负大砍刀七勇士杀敌过百,全体殉国



上述材料包含了多方面的历史信息。请你选择一个角度,自拟观点加以论述。(要求:观点明确,持论有据,史论结合,表述清晰。200字左右)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名校
6 . 关于唐代河西走廊,初唐重臣褚遂良指出:“河西者,中国之心腹”。《资治通鉴》描述,“是时中国盛强,自安远门西尽唐境凡万二千里,间阅相望,桑麻翳野,天下称富庶者无如陇右。”材料表明,唐代这一区域
A.关乎国家的稳定与发展B.政治、军事战略地位日益显现
C.沟通中原与西域的联系D.纳入中央政府管理的时机成熟
7 . 隋唐时期,中华文化更增添了鲜明的多民族色彩,这主要是由于(  )
A.汉族文化为各少数民族效法吸收B.各少数民族文化异彩纷呈各具特点
C.各族交往密切,文化相互交流融合D.继承了历代传统文化的民族精神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