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唐代的民族交往与交融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2 道试题
1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   唐时,面对分布广泛的少数民族,唐太宗采取了不同的民族政策。他通过军事征伐大败突厥并使之内附,平定吐谷浑并助其复国,平定高昌、焉耆及在西域具有较大影响的龟兹,“龟兹平,西域震骇”。同时与吐蕃通过和亲实现了较长时间的和平相处,并设置一系列的都督府,由少数民族各部酋长对本族进行统治,这使得统一稳定的局面基本上形成。……唐太宗的民族政策,虽也是处于封建社会中统治者的一种羁縻政策,以扩大自己的统治基础,但它不是限制,而是有意加强民族间的交往与联系。给予少数民族首领以优待,封官进爵,并且给予其部族以优惠的安置,进而削弱民族隔阂,最终实现同化的目的;同时通过民族间的经济联系与贸易往来,在民族交往中实现多元发展。

——摘编自田小飞、王延庆《唐太宗的民族政策及民族观》


(1)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唐太宗民族政策的特点。
(2)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唐太宗民族政策的意义。
2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始皇二十五年(公元前222年),秦将王翦平定楚江南地,降服居于浙江一带的越族,于其地置会稽郡。同时,命尉屠睢率五十万大军,分五路南下:一路出余干之水东进,征服闽越及东瓯,于其地置南海、桂林、象郡。……又迁徙五十万人戍守五岭,与越人杂居共处。南方新置郡县后,遣大量逃亡者、奴仆、商人、罪犯去充实戍守。

——摘编自杨洪贵《秦始皇移民政策的政治功能》

材料二 (唐太宗击败突厥后,曾与大臣反复讨论过对他们的政策,最后,唐太宗采纳了温彦博的建议)自幽州至灵州,置顺、祐、化、长四州都督府以处之,其人居长安者近且万家。自突厥颉利破后,诸部落首领来降者,皆拜将军中郎将,布列朝廷,五品已上百余人,殆与朝士相半。

——摘编自《贞观政要》


(1)根据材料一,概括秦始皇处理边疆问题的主要方式。
(2)比较材料一、二,指出秦始皇与唐太宗边疆政策的不同点,并分析他们相同的历史贡献。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