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唐代的民族交往与交融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135 道试题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名校
1 . 中唐诗人元稹《法曲篇》云:“胡音胡骑与胡妆,五十年来竞纷泊”。白居易《时世妆》云:“元和妆梳君记取,髻堆面赭非华风”。唐传奇《东城老父传》云:“今北胡与京师杂处,娶妻生子,长安中少年,有胡心矣”。这些主要体现出唐代(       
A.城市经济发展繁荣B.多民族交融的趋势
C.胡汉矛盾得以解决D.社会秩序和谐稳定
2 . 宿卫之职主要是捍卫宫掖,非皇帝亲信者不能任之,享有莫大殊荣。而在解决东突厥降部的安置问题,太宗曰“今突厥穷来归我,奈何弃之而不受乎!孔子曰:‘有教无类。’……选其酋长,使入宿卫,畏威怀德,何后患之有。”由此可知宿卫制(     
A.彻底解决了突厥问题B.全面提升夷狄的地位
C.以儒家思想教化四夷D.旨在教化怀柔固统治
2023-10-25更新 | 31次组卷 | 1卷引用:江苏省扬州市高邮市2023-2024学年高一10月月考历史试题
3 . 文成公主入藏之后,唐蕃之间维持了较长时期的和平状态。安史之乱时吐蕃曾助唐平叛,并借机控制了陇右地区,后一度攻陷唐朝都城长安,代宗仓皇出逃。唐蕃关系的转变主要是由于(     
A.安史之乱后双方实力的变化B.唐朝统治者的懦弱无能
C.吐蕃以两面派手段迷惑唐朝D.和亲政策失去政治效能
4 . 唐太宗从高昌获取了马奶葡萄的种植和酿酒技术,使中原出现了葡萄美酒;高丽人王毛仲把养马技术发展到极致,使开元、天宝年间的唐朝官马达75万匹的规模;龟兹锦、朝霞锦、桂管布这些周边纺织技术的引入,使中原纺织业得到进一步发展。这表明(     
A.民族交流促进了经济发展B.中原王朝工商业落后
C.唐朝民族政策凸显务实性D.丝绸之路的畅通无阻
5 . 唐太宗时的国家雅乐包括龟兹、疏勒等西域多地的乐曲;西域也多有擅长唐人乐舞者,如曹国的曹保擅长弹中原琵琶,安国的安万善以吹奏唐人筚篥而闻名。这体现了当时(     
A.移民活动频繁B.音乐登峰造极C.民族融合文化交流深D.政治秩序稳定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名校
6 . 唐朝统治者将己姓或亲属姓氏赐予臣服于唐朝的边疆民族首领。贞观时,唐太宗赐突厥首领阿史那思摩姓李,唐武宗赐回纥部落首领姓名为李思忠、李思贞。这一做法有利于(     
A.巩固统一多民族封建国家B.扩大唐朝的统治疆域
C.提升少数民族的文化水平D.强化君主专制的权力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名校
7 . 唐蕃和亲后,松赞干布“仍遣酋豪子弟,请入国学以习《诗》《书》。又请中国识文之人典其表疏”。南诏选群蛮子弟聚之成都,学习汉族礼仪文化,并达到很高造诣,“公文翰之美,冠于一时”。这说明,唐代(     
A.少数民族对边疆地区积极开发B.统治者实行开明的民族政策
C.汉文化在周边民族地区的传播D.政府注重与周边国家的交流
8 . 唐与回纥共和亲六次,其中,唐肃宗时期就发生了三次。至德元年(756),唐肃宗采纳“假蕃兵以张形势”、“修好以征兵”之策,回纥怀仁可汗也愿和亲助唐,“助国讨逆”。唐与回纥和亲(     
A.开创中央王朝治理国家边疆的新手段B.平定叛逆,有利于国家稳定和发展
C.有助于中华民族多元一体格局的演进D.促进中华民族56个兄弟姊妹融合
2023-10-10更新 | 63次组卷 | 1卷引用:四川省雅安神州天立高级中学2024届高三上学期开学考试文综历史试题
9 . 唐玄宗认为,“无隔于夷夏,柔服四裔,底绥万邦,慕义向风”;士大夫群体积极探讨“混一戎夏”、践行“以德化之”;名臣狄仁杰以身作则,“抚和戎夏,人得欢心,郡人勒碑颂德”。边疆诸族“慕中华之仁义忠信”。据此可推知,唐代(     
A.社会价值取向追求显贵地位B.民族间的交融得到了进一步加强
C.采取了灵活多变的民族政策D.少数民族与内地治理趋向一体化
2023-10-04更新 | 170次组卷 | 1卷引用:山西省晋中市介休市第一中学2024届高三上学期第二次月考历史试题
10 . 公元675年,唐高宗李治在岭南、黔中及闽中等南方地区设置一种特殊的铨选制度——“南选”。“南选”的程序相对简便,没有如“北选”所谓的“三铨、三注、三唱而后拟官”的复杂过程。“南选”的设置意在(     
A.简化官员选拔程序B.维护南方统治秩序
C.加强南北人才流动D.促进社会公平公正
首页2 3 4 5 6 7 8 9 末页
跳转: 确定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