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忽必烈改革及元朝的统一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8 道试题
1 . 元朝自1271年建国起到延祐二年(1315年),即从内部关上了那扇科考大门。但一部分读书人“乃更沉潜性命之学,手编诸经传注,汇秤先儒格言,其精义奥旨,融贯演绎”。据此可知,元朝停废科举(     
A.加速了自身政权的灭亡B.旨在弘扬少数民族传统文化
C.有利于行省制度的推行D.使程朱理学得到进一步发展
2 . 文天祥在《言志》中写道:“仁人志士所植立,横绝地维屹天柱。以身殉道不苟生,道在光明照千古。”这体现了文天祥(     
A.对社会治理的要求B.具有强烈家国情怀
C.对科举人才的重视D.对社会变革的期盼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名校
3 . 元朝统治者决议“三国各与正统,各系其年号”,确定了宋、辽、金三朝独立成史的原则,修正了南北朝修史时出现的“南书谓北为‘索虏’,北书谓南为‘岛夷’”的弊病。这反映出元朝(       
A.强化了“大一统”的政治意识B.规划了边疆治理
C.开创了为少数民族修史先例D.强化了中央集权
2024-03-21更新 | 218次组卷 | 5卷引用:山西省大同市第一中学校2023-2024学年高二3月月考历史试题
4 . 中国古代某一王朝“最初发行以白银为价值尺度的兑换纸币,随后正式发行不兑换纸币,同时宣布禁止买卖金银。它在世界货币史上是最早实行纯纸币流通制度的王朝”。这一王朝定都于下图(     

A.①处B.②处C.③处D.④处
智能选题,一键自动生成优质试卷~
5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辽宋夏金时期,大批汉人迁移到契丹腹地,女真人大批迁居原北宋统治的地区,南宋出现了“江、浙、湖、湘、闽、广、西北流寓之人遍满”的情况,各民族间大杂居、小聚居的分布形态进一步形成和发展。辽、西夏、金民族政权在承囊自身文化传统的同时,不断学习中原的汉文化和统治制度,辽“官分南、北,以国制治契丹,以汉制待汉人”,西夏“曲延儒士,浙行中国之风”,金仿汉制行科举。两宋王朝设置榷场与周边民族进行经贸往来,互通有无,一张全国性的市场网络逐渐发展。

-摘编自段红云《略论辽宋夏金对峙时期中国民族的一体化进程》

材料二 元朝建立后,忽必烈在大量任用儒家人士作为国家治理的栋梁同时,设四于学,把《论语》《大学》等儒家经典译为蒙古文。忽必烈用大一统的思想指导正史修撰,把《宋史》《辽史》《金史》同列为正史,不去强调“华夷之辨”,这蕴含着“天下一家”的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忽必烈还继承了多民族中国经济发展重视农业的历史传统,专门组织编撰了《农桑辑要》,命各路宣抚司择通晓农事者为劝农官,并将中华民族历史传说人物和杰出人物都纳入国家祭祀体系之中。

-摘编白王文光、马宜果《元朝的大一统实践与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

(1)根据材料一,概括指出辽宋夏金时期中华民族一体化进程的表现。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简析忽必烈的大一统实践的历史意义。
单选题-单题 | 较难(0.4) |
名校
6 . 忽必烈建立元朝后,在中央设立中书省,任命右丞相、左丞相、平章政事等官员。首席的右丞相是忽必烈的外甥,还掌握着自己独立的军事力量;中书省的其他重要职务由蒙古、畏吾儿、契丹贵族和汉人谋臣担任,他们大多出自忽必烈的怯薛(侍卫)。以上材料说明(     
A.地方军事力量膨胀削弱中央集权制度B.忽必烈改革遭到蒙古权贵的激烈反抗
C.中枢机构的官员主要出身于科举考试D.元朝政治体制兼有中原和蒙古二重性
2023-05-08更新 | 1016次组卷 | 17卷引用:河南省郑州市钱学森实验学校2023-2024学年高二下学期第二次月考历史试题
2022高三上·全国·专题练习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7 . 下面材料反映了元朝腹里及部分行省的驿站设置情况。这体现了当时驿站交通(     
腹里:陆站175处,水站21处,牛站2处。
河南江北行省:陆站106处,水站90处。
辽阳行省:陆站105处.
江浙行省:马站134处,轿站35处,步站11 处,水站82处。
湖广行省:陆站100处,水站73处。
云南行省:马站74处,水站4处。
总计:全国站数约1400处,加上岭北、吐蕃等处,应在1500处以上。
A.制度完善传递速度快B.促进了对外贸易发展
C.加快了中国经济转型D.工具多样且水陆并用
单选题-单题 | 较难(0.4) |
名校
8 . 元朝在中央设立会同馆,为远道而来朝见皇帝的四夷宾客、外国使臣、归附人、诸王、驸马提供便利条件。会同馆设立专门官员,管理海内外远道而来的宾客,并设立译使和通事,供四夷宾客、外国使臣翻译之用。这些举措
A.摆脱了传统的夷夏观念B.巩固了全国的大统一局面
C.推动了外交体制近代化D.促进了中外经济文化交流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