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汉武帝时期统治思想的转变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47 道试题
1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





选择材料中两幅相关联的图片,确定研究主题,并结合所学知识加以说明。(要求:写出选择的图片序号,主题明确,史论结合)
2023-12-24更新 | 53次组卷 | 1卷引用:【好题汇编】期末复习-纲要上 (期末真题精选 · 论述题60题)
2 . 汉代太学五经博士享有较高的政治、经济待遇,地位很高,属于“高官厚禄”之爵。朝廷还为博士制作衣冠,经常赏给博士酒肉“劳赐”,表示尊师重道。加之汉代太学博士负有参政、议政等职责,使得太学博士成为受人仰慕的职位。汉代这些做法(     
A.表明政府注重民众教育B.促进了儒学思想的传播
C.说明博士具有行政权力D.弘扬了社会的清议之风
2023-10-14更新 | 310次组卷 | 5卷引用:河南省新未来联考2024届高三10月月考历史试题
3 . 董仲舒曾经指出:“王者上谨于承天意,以顺命也;下务明教化民,以成性也;正法度之宜,别上下之序,以防欲也;修此三者,而大本举矣”。由此可知,董仲舒的新儒学(     
A.利于中央集权的强化B.倡导以教化管理民众
C.迎合了大一统的需要D.开创了皇权神化的局面
2023-08-30更新 | 421次组卷 | 5卷引用:2023年全国卷高考历史押题卷(八)
4 . 汉武帝时常令风俗使巡行天下,其主要任务有:代行天意,宣示“圣德”,搜访民情民意,按察各地的施政情况,惩处有违“圣政”者,举贤征隐。汉武帝的这种做法(       
A.有利于形成上下互动的统治机制B.推动儒学正统地位的确立
C.目的在于强化对社会舆论的控制D.适应解决相权问题的需要
智能选题,一键自动生成优质试卷~
5 . 公元59年,汉明帝在明堂举行了礼仪大典。“宗祀光武皇帝于明堂,以配五帝”的仪式模仿了《孝经·圣治》所载“宗祀(周)文王于明堂,以配上帝”的仪式。这表明当时(     
A.儒学独尊地位开始得到确立B.西周制度得到一定程度恢复
C.通过礼仪彰显皇权独尊地位D.儒学对政治生活的影响巨大
2023-06-08更新 | 481次组卷 | 8卷引用:广东省东莞市部分学校2023届高三联合模拟预测历史试题
6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孔子以及后来战国时代的儒家,广泛而深入地探讨了人的价值,人的完善的品德,以及人性的冶炼。董仲舒把孟子的性善论和荀子的性恶论塞进阴阳家的框架,加上一个最高的主宰“天”,成为一种神秘的天人感应论。唐代出现了儒、道、佛“三教”并立的局面,同时一些思想家或明或隐地吸取佛学思辨哲学的若干方面。宋明理学在三教融合、渗透的基础上孕育、发展起来。

——摘编自张岂之《儒学思想的历史演变及其作用》

材料二   当中国被拖入现代化进程,无论接受.还是排斥,历史大势不可逆转。康有为纵然学贯中西,天纵英才,始终无法扭转历史大势,这注定了他只能成为时代的少数派,既无力打破也无法逃脱。康有为尽管披着西方的外衣,但他的政治理想,其实还是传统的“得君行道”的那一套:一方面,康有为在他的时代,找到了君主立宪这个新天道,然后四方奔走,想要得君,然后行道,可他想得的君,要么是被软禁的光绪,要么是流亡的溥仪。另一方面,他的救国方案,即使遇到明君,也不可能真正的解决问题——他没有意识到,西方宪制自有它生长的道德根基和伦理机制。康有为始终相信只有文化与制度嫁接起来,汇通东西——西方的物质文明结合孔夫子的教诲——才能重建中国人衰微的价值世界。

——摘编自王人博《1840年以来的中国》


(1)根据材料一、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指出近代新儒学与传统儒学的不同之处,并分析新儒学在近代变迁中的作用。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康有为思想的主要特征。
2023-06-08更新 | 256次组卷 | 5卷引用:(主观50题)主题05晚清至民国初期的内忧外患与救亡图存的抗争和探索-超燃历史一轮课件帮好题帮(新教材)
7 . 《春秋繁露·王道》提出:“《春秋》何贵乎元而言之?元者,始也,言本正也;道,王道也;王者,人之始也。王正则元气和顺,风雨时,景星见,黄龙下;王不正则上变天,贼气并见。五帝三王之治天下,不敢有君民之心。”这一主张(     
A.表达了民本思想观念B.蕴含了君臣平等意识
C.构筑出君权神授体系D.根植于久远历史传统
8 . 两汉时期至少有29名地方官员因为造福一方,死后被当地民众立祠祭祀,但只有兴学举贤的蜀郡太守文翁、为官清廉的南阳太守召信臣、主动归附汉光武的益州太守文齐、弃恶从善的洛阳令王涣4人得到朝廷昭告纳入官方祭祀体系。这表明(     
A.中央强化文化的大一统B.南方文化社会影响力上升
C.主流思想强调关注现实D.民众观感是上计制度基础
2023-06-02更新 | 1165次组卷 | 26卷引用:山东省济南市章丘区第四中学2022-2023学年高二5月检测(二)历史试题
9 . 学者张岂之在论述秦末到汉武帝时期时,总结指出:“历史之所以成为人的群体活动舞台,并非哪一个阶级、阶层在这里扮演独角戏,而是众多人群展示各自智慧才华的场所,这些智慧的结晶就是‘文明’。”这段话意在强调(     
A.人民群众的革命性作用B.所有人的智慧构成文明
C.汉武帝善于重用各种人才D.历史发展是合力的结果
10 . 周代施行于贵族王室社会上层的礼仪到汉代时一变而成为社会各阶层共同遵循的行为规范。汉儒把这些规范归纳为六礼、七教、八政,几乎所有社会成员的行为都能从这庞大复杂的网络体系中找到依据和评价标准。这反映出汉代(     
A.礼乐制度文化得到重建B.儒学思想走向了世俗化
C.纲常伦理体系日益完善D.国家管理能力得到提升
2023-05-18更新 | 1031次组卷 | 20卷引用:河北省石家庄市河北正定中学2022-2023学年高二下学期第三次月考历史试题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