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汉武帝时期统治思想的转变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117 道试题
1 . 汉儒刘向曾指出:“(汉文帝)即位十余年,时五谷丰熟,百姓足,仓廪实,蓄积有余。然文帝本修黄、老之言,不甚好儒术,其治尚清静无为。以故礼乐庠序(泛指教育)未修,民俗未能大化,苟温饱完给,所谓治安之国也”。据此,刘向主张(       
A.恢复百家争鸣的盛况B.继续实行休养生息的政策
C.改变儒学的正统地位D.进一步强化汉朝统治秩序
2024-06-02更新 | 23次组卷 | 1卷引用:江西省2023-2024学年高一下学期5月统一调研测试历史试卷
2 . 自秦汉之后,中国龙文化进入一个新发展阶段:龙神崇拜与帝王崇拜结合在一起。各地区、各民族本来不同的龙文化得到整合,逐步趋同,具有了更强的生命力,从而使中国龙文化得到极大的发展和传播。由此可知,秦汉之后龙文化的变化(     
A.促使华夏民族的内涵得到完善B.反映出“大一统”成为大势所趋
C.有利于统一多民族国家的发展D.体现出法家思想融合百家之长
2024-06-02更新 | 17次组卷 | 1卷引用:安徽省县中联盟2023-2024学年高一下学期5月联考(A卷)历史试卷
3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秦和西汉时期“山东”“山西”的世风

材料一   世风即社会风尚,是指某一时期一个民族或一个地区的民众共有的为人处世的态度和方法。汉代的“山东”、“山西”,又称“关东”、“关西”,乃是指华山和函谷关东西之地。山东主要包括今河北、河南、山东、山西、江苏、安徽,以及湖南、湖北诸省;山西主要包括今陕西、甘肃、四川三省。在西汉的四十六位丞相中,仅有李蔡、公孙贺等极少数人出身山西,且这些人也大多是以军功卓著登上丞相之位的。山东丞相至少有将近四十位,且大都是治国理民的文臣。秦代和西汉时期的将领,除开国功臣之外,大部分是山西人。“秦将军白起王翦。汉兴,郁郅王围、甘延寿、义渠公孙贺、傅介子、成纪李广、李蔡、杜陵苏建、苏武、上邽·上官桀、赵充国、襄武廉褒、狄道辛武贤、庆忌,皆以勇武显闻。”

——摘编自史建群《战国秦汉世风的区域性特征》

材料二   西汉疆域图

(1)根据材料一、分别概括秦和西汉时期“山东”“山西”的世风。
(2)根据材料一、二并结合所学知识,对秦和西汉时期“山东”“山西”的世风作出合理解释。
4 . 史载,汉武帝好《公羊》,汉昭帝传《孝经》《论语《尚书》,东汉明帝通《春秋》《尚书》。东汉不少皇帝还亲自讲经,参与诸儒的学术论辩。材料主要反映出(     
A.历代统治者都精通儒家学说B.儒学是治国理政的唯一思想
C.意识形态适应封建统治需要D.士大夫的精神信仰出现变化
2024-04-16更新 | 24次组卷 | 1卷引用:安徽省安庆市育才中学2023-2024学年高一下学期2月月考历史试题
智能选题,一键自动生成优质试卷~
5 .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中国古代“共同富裕”思想

思想主要内容
“大同”思想孔子心中的“大同”社会:政治民主,社会和谐,一切财产公有,没有私有观念,人人乐于奉献。老子的“小国寡民”以及陶渊明的世外桃花源,也描绘了一个没有剥削和压迫,人们无忧无虑生活的社会
“调均”思想孔子提出“不患寡而患不均”;董仲舒认为贫富分化会导致暴敛和动乱,必须“使富者足以示贵而不致于骄,贫者足以养生而不致于忧”。农民起义者,如南宋钟相、杨幺则提出“等贵贱、均贫富”;明末李自成提出“均田免粮”等
“博施济众”思想在孔子看来,统治者应当帮助和救济天下穷苦百姓,这与大同理想是一致的。墨子主张统治者要做到“老而无妻者有所侍养,以终其寿命。幼弱孤童之无父母者有所放依,以长其身”。管仲提出将弱势群体划分为九类,统治者要专门设立官职,给予其必要的救助

——摘编自马宁《中国古代的共同富裕思想》

材料二   实现共同富裕是自古以来人类的共同理想,直到马克思、恩格斯对资本主义社会的批判以及对未来美好社会的描绘,共同富裕的基本轮廓和理想样态才得以科学呈现。新时代的共同富裕思想,必须始终立足我国仍处于并将长期处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这一基本国情,不断把蛋糕做大做好,同时分好蛋糕,加大税收、社保、转移支付等调节力度,清理规范不合理收入,坚决取缔非法收入,逐步形成人人享有的合理分配格局。此外,还要加强公共文化事业建设,健全完善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在培育践行主流价值、丰富活跃文化生活、持续深入移风易俗等方面发力,不断拓展人民精神生活的文化空间,让人们的精神世界更加充盈饱满。

——摘编自段妍《共同富裕的思想内涵与实践要求》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概述中国古代“共同富裕”思想的特点,并分析其产生和发展的原因。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当代我国“共同富裕”思想的理论渊源。综合上述材料,请你为当代中国实现共同富裕提出合理的建议。
2024-04-09更新 | 21次组卷 | 1卷引用:辽宁省本溪市本溪满族自治县高级中学2023-2024学年高一下学期4月月考历史试题
单选题-单题 | 较难(0.4) |
名校
6 . 汉初宰相以功臣、军人居多,“公卿皆武力有功之臣”,如萧何、曹参、王陵等,汉武帝以公孙弘为相,开始以布衣儒术拜相封侯。这一变化(     
A.根源于国家经济政策的调整B.有利于官方意识形态的重塑
C.体现了重文轻武的治国理念D.冲击了传统的四民社会结构
7 . 西汉武帝(前 141年一前87年在位)时期,淮南王刘安招纳宾客,著《淮南子》并献给朝廷。该书主张统治者应当以“不治”为无为的最高原则,认为以儒家思想作为判断是非的标准会导致“合己则是,不合己则非”,而“世间万物, 岂能以一盖之? ”这一观念在当时(     
A.适应了中央集权强化的需要B.推动了汉武帝时期社会变革
C.反映了部分王国的政治立场D.动摇了儒家思想的正统地位
2024-02-23更新 | 243次组卷 | 8卷引用:湖南省常德市津市市第一中学2023-2024年高一4月月考历史试题
8 . 有学者指出,春秋战国时,各族都述说、记录祖先的起源故事,形成纷杂的古帝王、英雄传说。在各民族的竞争与融合中,这些故事、传说彼此串联起来,到汉代后,逐渐形成共同的历史记忆,入主汉地的各少数民族往往自称是炎黄之后。这一变化反映了(       
A.国家形成统一基本格局B.儒学正统地位正式确立
C.西周的政治秩序被破坏D.华夏认同观念逐渐形成
9 . 汉代,许多儒家学者跻身朝廷,担任公卿要职,如叔孙通制定朝仪,整饬汉初朝仪的混乱局面;董仲舒提出“罢黜百家,尊崇儒术”的主张。一些儒家学者身在朝廷却敢于匡扶正义,搏击浊流,颇受时人称道。材料现象反映出,汉代(     
A.社会观念的开放B.法家思想被摒弃
C.儒学影响力提升D.思想局面的暗沉
2024·湖北·一模
单选题-单题 | 较易(0.85) |
名校
10 . 董仲舒大一统思想,包含了现实的对策发展逻辑与理论思辨逻辑两条脉络,使得大一统思想具有完整理论形态。就现实逻辑而言,董仲舒通过双重视域,为“大一统”思想注入了强烈的时代与现实关怀。据此可知,董仲舒大一统思想(     
A.形成了以君主为中心的体系B.充满了浓厚的经世致用色彩
C.抛弃了以民为重的传统观念D.继承和发展了仁和礼的理念
2024-01-13更新 | 124次组卷 | 3卷引用:江西省上饶市弋阳县第一中学2023-2024学年高一1月考试历史试题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