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汉武帝时期统治思想的转变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6 道试题
1 . 董仲舒认为天与人可以交感。天的意志是通过天子----皇帝来转告世人的,服从天子的圣旨就是服从“天意”。“天”通过降祥瑞来表示对皇帝的治国功德的褒奖,也通过降灾异等自然现象来表示对朝廷违背“天意”的谴责或警告。这些主张(     
A.适应了封建专制统治的需要B.确保了汉朝政权的稳固
C.背离了先秦儒学的治国思想D.确立了儒学的独尊地位
2024-01-10更新 | 86次组卷 | 1卷引用:安徽省合肥一六八中学2024届高三上学期名校名师测评卷(四)历史试题
2 . 下图为甘肃省武威市磨嘴子汉墓出土的汉简,松木削制,两道编绳,先书后编,字迹清晰。内容为西汉宣、成二帝时赏赐70岁以上老人王杖的有关诏书律令,载录汉代尊老、养老的政策和实施情况。该汉简(     
A.佐证了书法字体历史流变过程B.体现出儒家伦理成为治国重要依据
C.说明竹简是最重要的书写材料D.成为研究汉代社会风貌的二手史料
3 . 先秦儒家开启的内圣之学具有积极高昂的主体精神,强调以人为本的“圣化”人格范式;董仲舒强调“天道至上”的“神化”范式,对个体人格进行消解。这一变化(     
A.表明儒学成为主流思想B.有利于君权的扩张
C.强化了以人为本的观念D.完全背离先秦儒学
2023-04-10更新 | 410次组卷 | 4卷引用:安徽省宣城市2023届高三二模文综历史试题
4 . 改革的思想准备

材料一   汉武帝元光元年(公元前134年),诏贤良对策,以“改制”问题,策问董仲舒。在对策中,董仲舒通过诉诸春秋公羊学表达自己的“改制”思想,建议汉武帝适时“更化”。董仲舒的改制思想,全部建立在“天人感应”的哲学观基础之.上。董仲舒将“五德终始”的学说加以改造,提出“三统”“三世”说,用以解释朝代更替和社会演化。他继续发挥春秋公羊学的大一统理论,最终得出“《春秋》大一统者,天地之常经,古今之通谊也。”

——摘编自周桂钿《中国传统政治哲学》

材料二   19世纪末,康有为重新诠释春秋公羊学中的“通三统”“张三世”,托春秋公羊学之“古”,改清王朝之制。康有为认为“三世(据乱世、升平世、太平世)”就是人类社会进化的三个阶段:“人类进化,皆有定……由君臣而渐为立宪,由立宪而渐为共和”,“孔子之为春秋,张为三...盖为进化之理而为之”。康有为说“太平之治”是“孔子之圣意,改制之大义,《公羊》所传微言大义的第一义”。这样,为中国封建社会建立理论依据的、以春秋公羊学为代表的西汉经学,到了康有为手里反而变成了反封建的有力武器。

——摘编自冯友兰《中国哲学史新编》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董仲舒“改制”思想产生的背景。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康有为“改制”思想的特点及其影响。
智能选题,一键自动生成优质试卷~
5 . 汉武帝时期,政治上设刺史监察地方,任酷吏打击豪强;经济上改革币制,将铸币权收归中央,实行盐铁官营,均输平准;思想上尊崇儒术。这些措施有利于
A.加强中央集权B.强化君主专制C.推动百家争鸣D.商品经济发展
2021-12-21更新 | 344次组卷 | 5卷引用:安徽省合肥市六校联盟2024届高三上学期期中联考历史试题变式练习中国古代史
6 . 董仲舒认为:对社会民众的教化直接影响到王朝的统治,故君王要通过学习儒家典籍,成圣成善,在此基础上施行王道教化;其次,各级官吏要上承君王,下启社会民众,通过施政和兴办教育等多种途径完成对社会民众的教化。材料表明
A.儒家伦理提升了官吏执政能力B.社会教化拥有浓厚的政治内涵
C.社会教化能够规范民众个人的行为D.社会教化的原则是三纲五常
2021-12-01更新 | 522次组卷 | 17卷引用:安徽省怀宁县高河中学2024届高三12月月考历史试题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