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北击匈奴、丝绸之路、西域管理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7 道试题
1 . 货币不仅是流通和交换的媒介,更是历史发展的见证。西汉建国后,就如何铸币、由谁铸币、铸造何种形制大小的货币等问题进行了长时间探索。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小五铢,大历史

材料   汉初经济凋敝,为增加市场上货币的流通量,汉高祖刘邦打破秦朝铸币权的统一,“令民铸钱”。文帝时,吴王刘濞和大夫邓通因“吴邓氏钱布行天下”而“富埒天子”“财过王者”。

公元前129年,汉武帝开始了反击匈奴的战争。在此期间,先后六次进行币制改革。公元前118年,诏令各郡国铸“郡国五铢”,钱面篆书“五铢”二字,重如其文。但郡国五铢钱质量低劣,民间盗铸之风盛行。公元前113年,“专令上林三官铸”,禁止郡国和私人铸钱。三官五铢钱铜质紫红细腻,整体精致光洁,外廓坚挺匀称,“唯真工大奸乃盗为之”,从此成为流通全国的统一货币。

公元前60年,西域都护府设立后,西域被正式纳入中国版图,五铢钱不仅成为西域地区统一使用的货币,也是丝绸之路沿线国家地区流通使用的主要货币,发行数量大、分布范围广。此外,五铢钱所展示的文化艺术,如文字、形制、币材及其背后所隐含的民族文化等,很快被各国熟识、欣赏、模仿乃至不自觉地融入自己的文化体系。

——摘编自石俊志《五铢钱制度研究》

结合材料,以“五铢钱与汉王朝的面孔”为题写一则历史短文。(要求:表述成文,叙述完整;立论正确,史论结合;逻辑严密,条理清晰。)
2024·天津·一模
单选题-单题 | 较难(0.4) |
2 . 汉武帝在驱逐匈奴过程中,过度的穷兵黩武导致天下户口减半名声凋敝,此后爆发巫蛊之祸晚年妻离子散。于是汉武帝晚年书写中国历史上第一份《罪己诏》,公开向天下人检讨自己的过失,并且弭兵罢战恢复汉初休养生息的国策,为后来的“昭宣之治”奠定了基础,这体现出他的什么特征(     
A.目光长远B.观念传统C.审时度势D.优柔寡断
2024-01-13更新 | 61次组卷 | 1卷引用:历史(天津卷)- 学易金卷:2024年高考第一次模拟考试
3 . 考古工作者在河套地区的汉代朔方郡附近墓葬中发现了中原汉墓中常见的陶制猪圈、鸡舍、配有辘护和小水斗的水井和博山炉等;对人骨的稳定同位素测试反映出当地的粮食种植种类以粟和黍为主。上述考古发现可以支持的论题是(     
A.“农耕文明的拓展”B.“民族融合的初现”
C.“南北物种的交流”D.“区域经济的协同”
2023-10-11更新 | 353次组卷 | 8卷引用:天津市第四十七中学2024届高三上学期第三次阶段考试历史试题
4 . 先秦时期地理著作对中国西部边缘的记述有“弱水”“昆仑”“流沙”等地名,这些地名源于神话和传说,没有确切的地理指向。汉武帝设置河西四郡后,这些地名的定位日益明确;《汉书·地理志》可见金城郡临羌县有“弱水、昆仑山祠”,敦煌郡广至县有“昆仑障”。张掖郡居延县条载:“居延泽在东北,古文以为流沙”。这表明西汉时期(     
A.疆土版图意识增强B.华夏民族认同加强
C.汉文化向边疆辐射D.丝绸之路促进交流
2023-03-11更新 | 915次组卷 | 18卷引用:2024届天津市北辰区高三下学期三模历史试题
智能选题,一键自动生成优质试卷~
5 . 西汉时期通过丝绸之路从域外引入多种作物,根据下表可知,这些作物的传入(     
西汉时期引进作物统计表
物产名称类别原产地
胡瓜蔬菜印度西北部
胡豆蔬菜亚洲西南部、非洲北部
胡蒜蔬菜欧洲南部和中亚
胡荽(香莱)蔬菜地中海沿岸、中亚
石榴水果伊朗、阿富汗地区
葡萄水果欧洲、西亚和北非
A.推动了中西文化的全面交流B.受到新航路开辟的影响
C.是实行休养生息政策的结果D.丰富了民众的日常生活
6 . 汉朝主管马厩、马苑的官僚“太仆”位列九卿之中,政府明确鼓励私人养马。《汉书》记载,通过关市贸易输入的马匹数目巨大,景帝时对马匹输出规定“马高五尺九寸以上,齿未平,不得出关。”汉朝的马政措施旨在
A.发展精耕细作农业生产B.应对边疆危机巩固统治
C.密切内地边疆商业往来D.加强对西域地区的控制
2022-05-27更新 | 683次组卷 | 10卷引用:天津市南仓中学2024届高三10月月考历史试题
7 . 如图是名为“司禾府印”的官印,它是汉代文物,1959年出土于新疆民丰县尼雅遗址。在尼雅汉晋时期遗址中,考古人员还发现麦粒、麦穗、青稞、糜子、谷、蔓菁、桃、杏等遗物。这可以证明汉朝

A.积极推行屯田政策B.在边疆实行郡县制
C.设置卫所管理西域D.与外界的交往扩大
2022-05-23更新 | 275次组卷 | 5卷引用:天津市南开区2022届高三二模历史试题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