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北击匈奴、丝绸之路、西域管理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8 道试题
1 . 龙图腾是中华民族古老的象征,伴随时间发展,龙已渗透了中国社会的各个方面,成为一种文化的凝聚和积淀,龙的形象和运用在不同的时期呈现不同的特征。
时间       史料介绍

商朝时期的龙形象主要呈现在青铜器上,商人崇拜神灵,龙是其崇拜的百神、问卜的对象之一,因此青铜器中的龙纹具有狞厉感,神秘而抽象

汉朝的龙被视为皇权的象征,在汉朝的宫廷文化中,龙的形象被广泛应用于建筑、雕塑和绘画等领域,展示着汉朝的卓越国力和强盛统治

唐朝的繁荣富强和开放包容使唐朝的龙形象更加富有艺术感和想象力。龙的头部更加夸张,眼睛大而圆,嘴巴张开,牙齿尖锐。龙的身体更加修长,线条流畅、富有动感。龙的形象也被广泛应用于节日庆典、婚礼和丧葬等场合
现代

现代中国,人们以“龙的传人”自居,很多领域的发明创造都会以“龙”命名,比如第一艘由中国自行设计、自主集成研制的载人潜水器为“蛟龙号”
(1)题中史料是何种类型? 如果想进一步研究龙文化的演变,可以补充哪些史料? 请说明理由。 (要求:至少补充两份史料)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从“龙的变迁与时代发展”的角度,完成一篇小论文。 (要求:题明确,史论结合)
2024-03-15更新 | 336次组卷 | 7卷引用:安徽省六安第一中学2023-2024学年高二下学期期中历史试题
2 . 汉武帝派遣卫青、霍去病三击匈奴,命张骞两次出使西域,并设置河西四郡。公元前60年,在今新疆境内设置西域都护府。汉朝对东南沿海和西南少数民族地区也进行更有效管理。这些举措(     
A.巩固大一统国家发展B.体现平等的民族政策
C.体现因俗而治的特点D.表明君主专制的强化
2024-03-04更新 | 32次组卷 | 1卷引用:安徽省芜湖中华艺术学校2023-2024学年高二12月月考历史试题
3 . 由于汉代屯田的逐步开展,河西地区屯戍点相继设立了与之配套的粮仓体系。据考古发现,“居延城仓”“城仓”“北仓”等粮仓,一般都设在都尉府直接驻辖之地,“候官仓”“候仓”等粮仓设在候官所在地,“部仓”一般设在候官以下的各部候长的驻防地。汉代的这一举措(     
A.根本目的是发展边疆的经济B.为维护边疆的稳定提供了重要保障
C.为丝绸之路的开通铺平道路D.刺激了中原民众向北方的大量迁移
4 . 下表为西汉政府对匈奴朝觐使团馈赠的绸缎数量统计表。这反映出,当时(     
朝觐时间丝絮(尺)丝缎(匹)
公元前51年60008000
公元前49年80009000
公元前33年1600016000
公元前25年2000020000
公元前1年3000030000

A.匈奴已归附西汉政府B.汉匈之间的矛盾已经消除
C.内地与边疆贸易繁荣D.丝织品流通赋有政治色彩
2022-12-04更新 | 35次组卷 | 1卷引用:安徽省宣城市2022-2023学年高二上学期期中考试历史试题
智能选题,一键自动生成优质试卷~
5 . 为解决安全困境,汉武帝在加强中央集权后,开始了大规模经营边疆的活动,采取的措施包括:以战养战以维护边境安全、凿通西域来完善统一格局、修筑防御工事并因塞制险和开发边疆以增强守御之备等。这些措施的共同作用是(     
A.彻底解决了边患问题B.巩固了多民族的国家
C.促进了丝绸之路开通D.增进了民族间的交融
6 . 早在西汉时期,我国就主动开始与外国建立起和平友好贸易桥梁。如图反映了当时
A.地方制度的演变B.丝绸之路的开辟C.统治区域的扩大D.民族关系的概况
7 . 据《汉书·武帝纪》,西汉于元狩二年(前121年)设立酒泉郡、武威郡;元鼎六年(前111年)设立张掖郡、敦煌郡;据《汉书·地理志》,西汉于太初元年(前104年)设置酒泉郡与张掖郡,太初四年(前101年)设武威郡,后元元年(前88年)设敦煌郡。除《武帝纪》与《地理志》的记载存在矛盾之外,《史记》《汉书》中还有多处与以上记载相抵触的史料。出现这种矛盾记载最主要的原因是(     
A.边疆形势的极不稳定B.史学家确定的标准不一致
C.西汉档案记载的混乱D.后人考证修改的不同结果
8 . 读下图,对此图的解读符合史实的为
A.制瓷业发展推动了宋元时期海外商运的繁荣
B.汉代丝绸远销至以波斯为中心的地中海区域
C.雍正帝到乾隆帝时实行极为严格的海禁政策
D.近代中国顺应时代发展趋势实行了主动开放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