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一带一路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10 道试题
1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万历时期的一条鞭法,正式确立白银的法定货币地位。白银货币化约束了当权者滥发货币的权利,切断了明王朝通向恶性通货膨胀之路,推动了生产和贸易增长。白银是民间自由贸易的象征与产物,推动民间海外贸易的自由发展,开创了自由思索与行事的开放氛围,明代的社会政治生活也由前期的严峻冷酷到中后期的自由奔放,对于明代社会的多元化进程起着十分重要的作用。

——摘编自陈昆《明代白银货币化的社会影响》等

材料二   19346月,美国颁布“白银法案”,在国际市场大肆收购白银、导致中国白银大量外流。为寻求创造一种适应中国国情的、新型的信用货币,南京国民政府经多方探讨,于193511月推行币制改革,发行法币,完成了从“金属单元货币”到“信用货币”的转变。对此,马寅初曾批评说,法币制度的设计注重在对外的稳定,而法币对内价值的稳定未得到足够的重视。此后,国民政府的权威与法币的价值紧密地拥绑在一起,由于国家政权与社会经济的基础并不稳固,新币制难逃多外的命运。

——摘编自贾钦涵《“纸币兑现”之争与1935年法币改革决策》

材料三   2009年,人民币开启国际化进程,这被认为是21世纪维欧元诞生之后最重要的国际货币事件、2017年上半年,欧洲央行共增加等值5亿欧元的人民币外汇储备,新加坡、俄罗斯等60多个国家和地区将人民币纳入外汇储备。随着人民币汇率形成机制不断完善,跨境人民币业务政策框架不断优化,配合“一带一路”倡议,人民币使用也稳步扩大,成为全球第六大支付货币。

——摘编自张晓莉、李倩云《人民币国际地位、汇率波动与境外中国金融资产持有量——基于PVAR的实证研究》等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明朝白银货币化的历史影响。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南京国民政府法币改革的特点,并分析其失败的原因。
(3)根据材料三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人民币国际地位不断提升的原因。
2 . 进入21世纪后,在新的机遇与挑战面前,中国作为世界和平的建设者、全球发展的贡献者和国际秩序的维护者,正为世界做着更大的贡献。具体表现有(     
①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努力实现共赢共享        ②积极促进全球治理体系的改革与完善
③参加万隆会议,反对帝国主义和霸权主义        ④提出“一带一路”倡议,促进世界经济发展
A.①②③B.①②④C.①③④D.②③④
3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宋代海上丝路贸易勃兴和社会经济结构变迁是双向互动的历史过程。宋代“南重北轻”的经济格局、雄厚的制造实力以及领先世界的造船与航海技术为海上丝路的繁盛提供了物质支撑和内在动力,与海上经路联系紧密的工商业文明在江南及东南地区茁壮成长。改变了10-13世纪中国不同文明的竞争格局;原来中原农耕文明与周边游牧文明之间的两强之争变为工商业文明、农耕文明和游牧文明之间的三足鼎立。不同文明间的诸种竞争张力显示历史演进处于一个分叉路口。

——柳平生、葛平生《试析宋代海上丝绸之路勃兴的内在经济动因——长论两宋经济结构变迁与三大文明竞争格局形成》

材料二   从历史演进的角度看,“一带一路”倡议与邓小平提出的“两个大局”战略构想、江泽民提出的西部大开发战略以及胡锦涛提出的统筹区域发展,有着密切的逻辑关系。邓小平提出的“两个大局”战略构想,主张优先发展沿海地区,落实第一个大局"的建设,使中国区域发展进入非均发展阶段。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结合新时代国内和国际的现实状况.提出“一带一路”倡议,不仅是在继承古代丝绸之路精神的基础上对国家区域发展理论的创新发展,更是站在国际的舞台,为解决世界经济发展问题提出的中国方案,为践行人类命运共同理念所做出的中国式努力.真正体现了一个崛起的发展中国家的世界情怀。

——于畅《“一带一路”倡议的历史演进及时代价值》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简析宋代海上丝绸之路迅速发展繁荣的原因。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回答邓小平提出的“两个大局”战略构想有何内涵。
(3)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谈谈21世纪中国政府倡导“一带一路”战略构想的时代意义。
4 . 在参与全球治理过程中,中国经历了从被动应付、一般性参与、主动参与到主导参与的过程,下列属于“主导参与”的表现有
A.提出“求同存异”外交方针B.坚持以联合国为中心的多边外交
C.提出共建“一带一路”倡议D.积极参与地区性国际组织外交活动
智能选题,一键自动生成优质试卷~
5 . 2013年习近平总书记提出“一带-路”倡议。“一带”指的是“丝绸之路经济带”,“-路"指的是“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截至2019年3月,已经有123个国家、29个国际组织,同中方签署了共建“一带一路”合作文件。这表明“一带一路”倡议
A.已被世界各国广泛认同B.是以联合国为中心多边外交的具体体现
C.给参加国提供发展机遇D.是中国为世界和平发展提供的中国方案
6 . 习近平主席在2016年《G20工商峰会主旨演讲》中说:“……中国的发展得益于国际社会,也愿为国际社会提供更多公共产品,我提出“一带一路”倡议,旨在同沿线各国分享中国发展机遇,共同繁荣。”“一带一路”是“丝绸之路经济带”和“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的简称。下列有关中国古代丝绸之路的说法,不正确的是
A.最初开通于明朝
B.反映了中国古代丝织业的发达
C.中国因此被称为丝国
D.产品远销到亚洲、欧洲

7 . 2017年5月14日,“一带一路”国际合作高峰论坛在北京隆重举行,为世界经济发展注入中国动力。古丝绸之路见证了陆上和海上交往盛况也反映中国古代经济的发展。回答下列问题:

(1)“丝绸之路”形成于哪一朝代?精美的丝织品主要源自于何种手工业经营形态?该时期还有什么行业领先世界?

(2)唐朝起,中国瓷器大量销往国外。唐朝形成哪两大制瓷系统?清代能烧制出色彩鲜艳,如同油画般的瓷器,是什么瓷器?

(3)宋元时期,我国商品经济空前发展,催生了一批批城市的兴起和繁荣,有力促进了海上和陆上丝绸之路的繁荣。其中,南宋时,既是政治中心,也是著名商业中心的城市是哪一个?元朝时,成为国际性商业大都会,国内外各种商品汇聚于此的城市是哪一个?

(4)明清时期,导致我国对外贸易渐趋萎缩的主要政策因素?综合以上问题,谈谈你对古代丝绸之路的认识。

2017-06-25更新 | 48次组卷 | 1卷引用:江苏省南京市2016-2017学年高一下学期期末考试+历史试题
8 . 2017年我国的政府工作报告中提出,研究制定粤港澳大湾区城市圈发展规划,它将成为“一带一路”中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的新支点。粤港澳大湾区有别于京津冀协同发展、长江经济带等其他国家层面的区域发展观念,其最为独特的优势是
A.跨制度合作、丰富“一国两制”内容
B.解决港澳青年成长就业问题
C.面向海洋、承载更多对外开放的功能
D.显著提高城市群一体化水平
2017-05-04更新 | 480次组卷 | 22卷引用:江苏省苏州市吴江区平望中学2021届高三上学期阶段性测试(一)历史试题

9 . 建设“丝绸之路经济带”和“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简称“一带一路”)的战略性决策,不仅是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战略构想,更是中国梦与世界梦的有机结合。结合所学知识,回答下列问题。

材料一由于陆上丝绸之路有很大局限性,除了沿途自然条件比较险恶,需要经过茫茫戈壁沙漠外,更为严峻的是受西域政治形势影响而经常阻断。在唐代,由于唐与突厥、吐蕃的战争,西亚阿拉伯国家的军事扩张,使陆上丝绸之路难以维系。陆上运输主要靠马匹、骆驼等,运载能力有限,费用高,而海上船舶运载量大,费用低。安史之乱以后,大批北方人南迁,使江淮地区经济获得空前发展。北方地区藩镇割据,“不供贡赋”,“国家用度,尽仰江淮”出口的大宗商品丝绸、瓷器、茶叶等,主要出产于东南地区。陆上丝路只是向西部内陆方向发展,难以到达朝鲜、日本、东南亚、非洲等地,而海上丝路则相对要自由得多,辐射面要大得多。

——摘编自杜瑜《海上丝路史话》

(1)依据材料分析中国古代海上丝绸之路最终取代陆上丝绸之路的原因。

材料二下表是1500~1800年间英国、荷兰两国抵达亚洲的船只数量统计表。

国家(代称)1500—15991600—17001701—1800
6517702950
8111865

——据【英】安格斯·麦迪森《世界经济千年史》

(2)根据材料结合所学知识,指出表中的甲乙各指哪个国家并分别说明理由。

材料三自公元1500年,世界进入全球化时代,贸易中心逐渐从地中海转移到大西洋地区以来,欧洲国家就利用它们在工业技术、经济与政治制度上的优势,孜孜不倦地探求在这个全新时代寻求霸权的道路:从西班牙国王……(到)俾斯麦或伊藤博文,都清楚地明白经济发展、海外扩张与军事征服,将成为构筑一个大国的三根必要支柱……

——《西方大国崛起的条件:海权,工业,殖民》

东南亚地区自古以来就是“海上丝绸之路”的重要枢纽,中国愿同东盟国家加强海上合作,使用好中国政府设立的中国一东盟海上合作基金,发展好海洋合作伙伴关系,共同建设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中国愿通过扩大同东盟国家各领域务实合作,互通有无、优势互补,同东盟国家共享机遇、共迎挑战,实现共同发展、共同繁荣。

——中国国家主席习近平的重要演讲

(3)结合材料并联系所学知识,指出“一带一路”构想与近代西方国家的全球贸易在战略目的上的不同。结合当前国际国内经济形势,概括指出我国“一带一路”战略提出的有利条件。

材料分析题 | 适中(0.65) |
10 . 建设“丝绸之路经济带”和“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简称“一带一路”)的战略性决策。不仅是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战略构想,更是中国梦与世界梦的有机结合。结合所学知识,回答下列问题。
(1)汉代的丝织品,曾通过陆上“丝绸之路”远销古罗马。罗马帝国的哪一部法律体系也涉及规范和调整贸易?
(2)明朝末年,西班牙占据菲律宾后,马尼拉(属菲律宾)一度成为“海上丝绸之路”的重要中转站,中国的丝织品、瓷器等商品经此中转后远销世界。概括形成这种贸易格局的世界历史背景。
(3)近代英国曾掌握海上霸权。19世纪中期,英国商品贸易遍及全球的根源是什么?
(4)“一带一路”建设致力于和周边国家共创机遇、共同合作、共享成果,实现互利共赢。概括“一带一路”构想与近代西方国家的全球贸易在战略上目的的不同。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