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俄国农奴制改革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8 道试题
1 . 1861年俄国颁布《农民改革法令》规定农奴通过赎买才能得到份地,份地“不归农民所有,而是永久使用”,未经村社允许农奴仍旧不得离开村庄。据此可知农奴制改革(       
A.促进了俄国资本主义的发展B.保留了大量的封建残余
C.使农奴获得完全的人身自由D.激化了俄国的社会矛盾
2 . 某论文将“俄国在克里米亚战争中失败,开始农奴制改革”“日本遭遇黑船来航冲击,继而明治维新”“中国遭受列强的侵略,开展戊戌变法”作为重要论据。该论文的主题最有可能是(     
A.西方殖民侵略与世界市场形成B.工业革命与民族解放运动
C.工业文明冲击下的近代化改革D.工业革命在亚洲各国扩展
单选题-单题 | 较易(0.85) |
名校
3 . 19世纪中期,欧洲城市人口与日俱增,西欧国家对于进口粮食的需求量大大增加,当时作为欧洲农业大国的俄国.被称为“欧洲的粮仓”。列宁对此指出:“地主为出卖而生产粮食,这是旧制度崩溃的先声”·“地主农奴主不能阻挠俄国同欧洲商品贸易的增长,不能保住旧的崩溃中的经济形态。”这反映出(     
A.工业革命助推资本主义制度的全球扩张
B.主要资本主义国家发展的不平衡
C.国际环境变化是社会变革的根本性因素
D.俄国农奴制改革具有历史必然性
4 . 有同学在历史学习中搜索了下列关键词:“俄国1861年改革”、“美国内战”、“德意志统一”、“明治维新”。据此判断,该同学的学习主题是
A.资本主义制度在全球范围扩展B.垄断资本主义在全球的发展
C.十九世纪中期的欧美政治文明D.工业资产阶级统治地位确立
智能选题,一键自动生成优质试卷~
5 . 19世纪60年代,俄国、日本为解决严重的社会危机各自进行了一场改革。这两次改革的共同点是
①都采取自上而下的方式进行   ②都使本国走上了资本主义道路
③都废除了落后的奴隶制度   ④都保留了大量的封建残余
A.①②③B.①②④C.②③④D.①③④
6 . 1861年,亚历山大二世签署了解放农奴的法令,农奴可以通过从领主手中购买而拥有土地;1864年,他又组建了郡县议会,允许地方推行较为温和的自治。这些措施
A.践行了主权在民的原则B.奠定了工业化发展的社会基础
C.引发了政府的财政危机D.削弱了贵族势力对皇权的威胁
7 . 《俄国农奴制度的废除》中记载:“农奴制改革前夕,有这样一个地主,人们问他为什么不使用打谷机时,他回答说:‘打谷机要花费许多钱,还需要修理,还需要喂养马匹(用马匹来带动机器);而农民一文钱也不要花费。’”这实质上表明
A.农民比机器生产效率高
B.农民价格低廉
C.农奴制阻碍了俄国社会进步与发展
D.农民实用性更强
8 . 有人评价说,1861年后的俄国就是一个大杂烩,既有资本主义的东西,又有农奴制度的残余,还有极端的沙皇专制主义,这种“大杂烩”社会的具体特征表现为(        )
A.军事封建性帝国主义B.殖民帝国主义
C.垄断主义帝国D.农奴制帝国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