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俄国农奴制改革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11 道试题
2022高三下·全国·专题练习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1 . 下面漫画想象了19世纪60年代两位国家元首的会面。两人在历史上有一个共同的美誉“解放者”,都对本国的现代化作出巨大贡献。据此推断,他们两人对本国共同的贡献是

A.确立资本主义制度B.为资本主义发展扫除障碍
C.结束专制统治D.领导人民获得民族解放
2022-06-21更新 | 72次组卷 | 1卷引用:第9课资产阶级革命与资本主义制度的确立(重难点突破)-2022高考历史一轮复习思维导图+重难点突破(中外历史纲要下)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真题 名校
2 . 图片取材于某中学生创作的关于俄国农奴制改革的漫画。结合所学判断,农奴获得自由

“如此自由”
A.即获得了土地、权力和财富B.指的是摆脱了人身依附关系
C.是通过自下而上方式实现的D.受到当时社会各阶层的反对
2019-06-08更新 | 2563次组卷 | 21卷引用:2019年北京高考文科综合历史试卷
3 . 下图漫画中的人物正在穿上象征权力的长统靴,但宝座上充满刺刀尖,远处克里米亚战争还在传来隆隆炮声。图中人物寓指的是
A.拿破仑
B.林肯
C.彼得一世
D.亚历山大二世
2018-05-25更新 | 62次组卷 | 1卷引用:上海市闵行区2018届高三下学期质量调研(二模)历史试题
4 . 下图是反映俄国1861年改革的漫画。从中获取的相关信息正确的是

①“文明的火炬”与废除农奴制有关
②改革牺牲了一部分人的利益
③“文明”的传播主要靠沙皇专制的推动
④“文明”进程的方式是西方政治文明的典范
A.①②③B.②③④C.①③④D.①②④
智能选题,一键自动生成优质试卷~
5 . 下图是1863年的漫画《两极相会》,画家将两位从未谋面的政治人物——美国总统和俄国沙皇——放在同一个场景中,紧紧握手,彼此惺惺相惜。漫画家如此构图的理由应是
A.国际格局的发展被两国所主导B.美俄都感受到了第三方的威胁
C.列强狼狈为奸试图瓜分殖民地D.当时双方都赢得了相似的称誉
6 . 顺应时代的潮流的改革,能够推动生产力的发展,促进社会的进步。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农奴制改革前,俄国出口商品主要包括粮食、亚麻、兽皮、皮货、木材等,粮食占出口额的35%以上;进口商品主要为工业品,即工厂所需的机器和设备、颜料、皮棉、煤。从1822年起,俄国对进口商品实行高关税,对外国商品的输入进行限制,农奴制改革后,俄国的出口结构中,农产品仍然占最大份额,粮食占出口额一半以上,主要出口英国,由于工业急需金属、机器和设备,俄国降低了保护关税税率,使进口机器的支出由18611865年的730万卢布增加到18761880年的4680万卢布。到90年代,与改革前相比,俄国对外贸易额增加2倍以上。

——摘编自(苏)B.T.琼图洛夫等编《苏联经济史》

材料二   神农氏没,皇帝、尧、舜氏作,通其变,使民不倦,神而化之,使民宜之。易穷则变,变则通,通则久。

——摘编自《周易•系辞下》


(1)根据材料,概括俄国农奴制改革前后对外贸易的变化。结合所学,指出俄国农奴制改革的核心,简要评价改革的意义。
(2)结合材料二,从唯物史观的角度撰写一篇历史小短文。(要求:观点明确,史实准确,条理清晰,表述成文)
2023-06-22更新 | 99次组卷 | 3卷引用:浙江省诸暨市海亮艺术中学2023届高三6月选考模拟历史试题
7 . 有同学整理19世纪大事年表,做出如下时序图。观察下图,空白处应填写的事件是
A.埃及默罕默德阿里改革B.《拿破仑法典》
C.印度非暴力不合作运动D.俄国废除农奴制
8 . 有同学整理19世纪大事年表,做出如下时序图。观察下图,空白处应填写的事件是
A.《德意志帝国宪法》
B.《拿破仑法典》
C.印度非暴力不合作运动
D.俄国废除农奴制
2018-09-17更新 | 82次组卷 | 1卷引用:【全国百强校】北京市顺义牛栏山第一中学2019届高三上学期9月月考历史试题
9 . 阅读下列图片材料:

请回答:
(1)两幅图片各反映了俄国历史上哪一历史现象?
(2)图二中“文明的火炬”指的是什么?“到西伯利亚”又说明了什么?
(3)如何认识1861年农奴制改革的不彻底性?
2019-08-12更新 | 55次组卷 | 2卷引用:2019年新疆维吾尔自治区乌鲁木齐市乌鲁木齐县柴窝堡林场中学三模文综历史试题
材料分析题 | 适中(0.65) |
真题 名校

10 . 【历史—历史上的重大改革回眸】

下列是一组与1861年俄国农奴制改革相关的文字和图片。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①图14描绘了被地主宣布“解放”的农民伏在地上亲吻主人脚面的情景。

②一个目击者回忆农民听取“解放”法令的反应时说,“农民们愁容满面并且低下了头……农民中怨声和叫喊越来越高……”。

③1876年,一位地主说:“解放法令颁布十五个月后,当我再看到农民时……受奴役的所有迹象都已经消失的无影无踪。”

(1)结合所学知识,说明俄国废除农奴制的必要性。

(2)关于农民获得“解放”,为什么会出现不同的描述?你认为上述哪一描述较为客观并说明理由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