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俄国农奴制改革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21 道试题
材料分析题 | 较难(0.4) |
1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   俄国农奴制改革后,政府开始调整书刊审查政策,出现了报刊大众化现象。自1860年开始,俄国定期出版物行业每年都维持着3%—5%之间的平稳增长率,出现了《言论》《现代新闻》《数学公报》《古代俄国》《戏剧和艺术》《俄国音乐报》《摩登商店》《建筑公报》《对话东正教》等新报刊。政府将部分官方刊物交由私人管理,政府官员、知识分子,还有小市民、农民等纷纷加入这一行业中来。报刊经营者们抓住时代机会,在内容上迎合读者的需求,不仅报道国际国内重大新闻,更关注疾病、生活保障等各种社会新闻。广告和零售业务的开展,使报刊逐渐摆脱了对外来资本和政权的依赖。报刊大众化推动着俄国社会的改革与进步。

——摘编自王目坤《19世纪60—80年代俄国报刊的大众化现象》


(1)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19世纪60—80年代俄国报刊大众化发展的特征。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说明俄国农奴制改革对报刊大众化的影响。
单选题-单题 | 较难(0.4) |
名校
2 . 1861年12月,俄国陆军大臣米留金说:“必须形成一种力量或党派,用议会的话说叫中间力量,现在这个因素我们还没有,但显然是需要的。”1863年4月,他又指出:“对于俄国来说,没有比倡导出自政府更不幸的事了。”这说明米留金认识到(     
A.俄国无产阶级的力量B.沙皇专制政权的腐败
C.实现政治民主的必要D.议会制度改革的紧迫
3 . 19世纪八十年代的俄国确定享有贵族权利的人由五六十年代的不足一万增长至两万多,新进入贵族行列的大多为实业家,如铁路商人、工厂主、大农场主,并且他们以“把工业打开通向贵族的门径,把贵族引向工业”作为“使命”。材料重点揭示了俄国(     
A.制度变革推动了社会结构变动B.工业革命赢得社会各界人士的支持
C.封建专制制度未受到严重冲击D.资本主义发展缺乏必要的内部动力
材料分析题 | 较难(0.4) |
真题 名校
4 . 【历史—选修1:历史上重大改革回眸】

材料 农奴制改革前,俄国铁路建设较为缓慢。1855年,俄国铁路总长度仅为980俄里。1861年农奴制改革后,为适应经济发展需要,政府又制定了一系列财政和行政管理措施。并为私有铁路公司作为建设资金的股票和债券提供5%的收入担保。1870-1880年,俄国政府将境外发行债券中的6亿卢布入股政府的专项铁路建设基金,以用于购买私有铁路公司的债券、股票等。19世纪80年代至90年代,政府全面收购私有铁路公司,统一运价。随着帝国主义在远东地区矛盾的加剧,90年代俄国铁路修建的重心转向中亚、西伯利亚和远东地区。至90年代末,铁路长达5万多俄里。

——摘编自张广翔、逯红梅《19世纪下半期俄国私有铁路建设及政府的相关政策》等

(1)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简析19世纪后半期俄国铁路建设发展的特点。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说明俄国农奴制改革对铁路建设的影响。
2023-06-10更新 | 4397次组卷 | 16卷引用:三年(2021-2023)高考历史真题分项汇编——专题07欧美代议制的确立与发展
智能选题,一键自动生成优质试卷~
5 .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18世纪,俄罗斯的国力空前壮大,它以丰富的自然资源、总面积1700多万平方千米的辽阔国土雄踞欧亚大陆。沙皇俄国虽善于开疆拓土,却不擅长在西方扩张其文化影响力,西方仍对俄罗斯保持着强烈的文化优越感,他们讥讽俄罗斯“有着北极熊式的憨厚和野蛮”,即使满怀善意,也可能会让人室息在它的“熊抱”中。拿破仑战争之后,俄国一度成为神圣同盟的领袖、欧洲的主宰,但在19世纪欧洲政治舞台上,俄罗斯的形象却并不被西方看好。

——摘编自许华《西方语境中的俄罗斯形象之困》

材料二   一战期间,英法反对俄国单独与德国停战、和谈。它们主导的巴黎和会不仅把苏俄排除在外,而且成为策划反苏的大本营。英法积极地对苏俄实行武装干涉,但以失败告终。在第一次世界大战中,俄美本是中立国,由于十月革命,美国对苏俄态度急剧恶化,双方走向敌对。美国国务师兰辛说:归根到底,布尔什维主义对于美国安全的威胁比德国更大,因为它既否定民族性又否定财产权,并以革命威胁美国。”

——摘编自李兴《论十月革命与世界体系问题》

材料三   20世纪30年代,社会主义不再被看作空想家的美梦,而被认为是发展中的事业。美国著名新闻记者林肯·斯蒂芬从苏联回国后发表声明:“我看到了未来,它行得通。”法国《时报》写道:“共产主义正在用极快的速度完成改造事业……布尔什维克在和我们的比赛中成为胜利者。”

——摘编自孙力周《苏联曾是经济萧条中的大赢家》

综合以上材料,谈谈你对19世纪至20世纪30年代“西方的俄罗斯印象”的理解。
2023-05-21更新 | 425次组卷 | 5卷引用:山东省泰安市2023届高三三模历史试题
6 .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   19世纪前期,土耳其帝国日趋衰落,欧洲列强觊觎其领土,都虎视眈眈,想趁机宰割这个老大帝国。土耳其地处欧亚非三大洲交界的地域,地理位置极为重要。从50年代开始的关于巴勒斯坦“圣地管辖权”的争端,成了引发冲突的导火索。18528月,土耳其政府宣布“圣地”的管辖权归于天主教会。俄国是东正教国家,沙皇便以此为借口,于18536月派大军入侵土耳其,俄土战争由是爆发。185311月,土耳其舰队在黑海南部被俄国海军歼灭。英、法两国以此为借口,于18543月正式对俄宣战。这样以俄国为一方,以英、法、土为另一方的克里米亚战争便开始了。在战争中,俄军士兵虽然勇敢顽强,但是落后和腐败使俄国毫无胜利的希望,战争很快以俄国的失败而告结束。18562月,双方在巴黎签订了和约。巴黎和约是对沙皇俄国的沉重打击,一方面使它国内的矛盾尖锐化,不得不走上改革道路:另一方面也结束了它在国际舞台长期占有的“宪兵”地位。

——摘编自刘宗绪《世界近代史》


(1)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克里米亚战争爆发的背景。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简析克里米亚战争对俄国的影响。
2023-05-21更新 | 38次组卷 | 1卷引用:江西省上饶市六校2023届高三第二次联考文综历史试题
7 . 【欧洲文明的扩张】

材料一     欧洲文明所处的地位以及它前进的阶段注定了它要向外扩张。欧洲文明的扩张就是这个文明本身的性质,他不可能不向外传播了,就是说先进的区域不可能不向落后的区域传播他的文明了,这种文明的传播同航海运动以后下来的殖民开拓又是联系在一起的。有两个国家在接受西方的影响时,是值得注意的,一个是日本,一个是俄罗斯。这两个国家不是西方人拿枪动仗进来的,通商是有的,传教也是有的,但是没有采用像印度、非洲等地的做法

----摘自陈乐民《欧洲文明十五讲》

材料二   俄罗斯毕竟是一个东方色彩十分浓厚的国家,受鞑靼统治了250年,血液中有鞑靼的人的成分,而且还受到了土耳其的影响。这样,俄罗斯由一个东方半野蛮的民族,经过两三个世纪的发展,到19世纪逐渐的发展成为一个西方工业化国家,当然它比真正工业化的国家还要差得多。直到现在,我感觉俄罗斯仍是个奇特的民族,文化有其独特性。就好比一座房子,有一扇大门朝向西,另外三面墙分别有三扇窗,朝向亚细亚的窗户吹进来的是比较落后的亚细亚文化,一扇吹进来的是希腊的古文化风,一扇吹进来的是奥斯曼的风,从朝向西方的大门吹来的风交织在三股风之间,就构成了今天的俄罗斯文明。

----摘自陈乐民《欧洲文明十五讲》


(1)结合材料和所学知识,说明日本和印度接受欧洲文明辐射的方式有什么不同,并分别说明这种不同给两国带来的不同影响。
(2)结合拜占庭帝国兴衰和俄国历史发展历程,说明你是如何理解材料二中“朝向西方的大门吹来的风”的。
2023-05-21更新 | 72次组卷 | 1卷引用:湖北省重点高中智学联盟2022-2023学年高二下学期期中考试历史试题
8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   俄国和日本工业化发生的时间大体相同,但两国各自的社会却经历了极不相同的过程。在俄国,工人大部分都是男性,且都来自村社,对于城市中的不平等,他们有很低的忍耐力。他们当中的许多人发现马克思主义等各种革命思想与他们的社会地位密切相关,于是产生了强烈的团结性和对农民的同情心,这一切导致了俄国境内的各种骚乱、罢工和暴力镇压。俄国在日俄战争中失败,爆发了一场起义。当俄国与德国的大战惨败之时,城市工人就为1917年爆发的俄国革命提供了各种攻击力量。

工业化同样使日本社会存在不平等现象,但日本劳动力的大部分都是来自乡村的女性,她们从小就被灌输一种“忍受命运给她们的安排”的思想。在日本几乎就不存在什么工会或者罢工,自然也就没有国家对此进行残酷镇压了。日本的工人几乎谈不上团结一致,社会主义运动也无处开展。新的宗教形式在日本出现,日本的狂热民族主义宣扬人们的牺牲奉献是合理公正的,它把对新天皇的崇拜与传统的神道教信仰交织在一起。日本政府对出现的敌对宗教组织加以迫害。

——摘编自[美]麦克尼尔父子《麦克尼尔全球史》


(1)根据材料,概括俄、日两国工业化发生后工人阶级的各自特点。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20世纪初俄、日两国不同的发展道路并分析其走上不同道路的原因。
2023-05-10更新 | 151次组卷 | 1卷引用:辽宁省丹东市2023届高三二模历史试题
材料分析题 | 较难(0.4) |
9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19世纪上半期,大批俄国留学生前往德意志学习法律,因此德意志的法治国家理念开始在俄国传播。启蒙思想引入俄国后,法国思想家的学说在俄国社会精英中也有一定影响。1861年农奴制的废除,标志着俄国现代化真正启动。受法德两国思想的影响,1864年司法改革的设计者们试图在不触动沙皇专制权力的前提下,在俄国建立一套完善的司法体系,并确立了法治国家的基本原则。沙皇政府为解决旧司法体制中存在的低效、腐败、不公正等问题,为调和社会各阶层利益,于1864年开始推行司法改革。改革的创新之处在于权力分离、审判公开和辩诉体制的确立,以及陪审制和律师制的创建。从改革的实践来看,新司法体制在保护个人权利,推动法制完善等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俄国开始向法治国家的方向发展。不过,19世纪70—90年代沙皇政府采取的一系列反改革措施,部分地破坏了法治国家建设的基础和原则,沙皇专制制度仍是俄国法治国家建设不可逾越的障碍。因此专制体制下法治国家建设不仅只是变革司法的问题,还涉及政治制度变革等一系列复杂问题。

——摘编自郭响宏《俄国1864司法改革与帝俄晚期法治国家建设》


(1)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1864年俄国司法改革的背景。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1864年俄国司法改革的影响。
2023-05-05更新 | 86次组卷 | 1卷引用:江西省上饶市2023届高三二模文综历史试题
10 .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   1917年革命前,俄国学者普遍对改革的评价较为积极,认为改革是整个19世纪最为重要的历史事件,为俄国未来社会和政治进步奠定基础。也有学者对改革持负面评价,司徒卢威认为劳役制经济在繁荣发展时遭到废除,改革无法从本质上改变地主和农民的经济关系。苏联时期以来的学者,认为改革引发了国家经济结构的根本变化,促进资本主义发展,决定了俄国未来的政治及社会经济发展方向,唤起了民众对自由的渴望。但法令包含的掠夺性内容以及改革对农民和贵族造成的经济后果也备受学者关注。科尼亚杰夫等将改革与社会主义运动联系在一起,认为改革使人民群众陷入赤贫状态,社会主义思想在俄国获得了空前的认同和支持。

——据张广翔《俄国学者关于俄国1861年农民改革的争论》


(1)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不同时期俄国(苏联)学者对俄国1861年改革的共同认识。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俄国(苏联)学者对俄国1861年改革产生争论的原因。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