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俄国农奴制改革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43 道试题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1 . 1861年俄国沙皇签署法令,先后使2000多万农奴获得了人身自由,但获得土地需要“赎买”,农民自由择业、迁居也受到限制;1872年日本明治维新,宣布废除封建领主土地所有制,确认新兴地主和富农的土地私有权……但保留了天皇制、半封建的地主土地所有制等。据此推断,俄日改革(     
A.体现了社会转型的艰难性B.反映了领导力量的相同性
C.内容不同导致性质差异性D.改革直接原因具有一致性
2024-05-25更新 | 84次组卷 | 1卷引用:2024届湖南省衡阳市祁东县高三下学期第三次联考历史试题
单选题-最优选择题 | 适中(0.65) |
名校
2 . 到19世纪中期,不论是保守的还是自由主义的俄国人,都一致认为农奴制必须尽快废除。俄国人越来越清楚地认识到,农奴制是劳动关系中一种糟糕透顶的制度;它使俄国农民成为文盲和愚钝的苦工,没有刺激,没有首创精神,缺乏自尊心或是工作自豪感,并且为军队提供非常蹩脚的战士。这反映出1861年改革的主要原因是(     
A.落后的生产关系阻碍社会进步B.广大农民缺乏劳动的积极性
C.旧制度不利于军事力量的发展D.知识分子掌握了政治话语权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名校
3 . 恩格斯在《论俄国社会问题》一文中写道:“(1861年后的俄国)国家完全保持了自己的收入,把相当大的一部分支出转嫁给省和县,省和县为了弥补支出便征收新的捐税,而俄国的惯例是上层阶级几乎不纳税,农民几乎交纳全部捐税。”该论述(     
A.揭示了农奴制下农民的处境B.指明了俄国社会发展的出路
C.阐明了俄国改革的不彻底性D.表明中央放宽了对地方控制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名校
4 . 下表为1900年和1913年俄国企业发展情况。这表明当时俄国(       
时间企业数量(家)总产值(亿卢布)工人数量(万人)
19002532732205
19132941574311
A.工业化取得一定成效B.生产和资本高度集中
C.完整工业体系的建立D.外国资本的大量引入
智能选题,一键自动生成优质试卷~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名校
5 . 18世纪中期,俄国农业经常歉收,农作物的收获量与种子的比例为3.5:1,单位面积产量几十年甚至上百年徘徊不前。1860年,俄国每公顷的粮食产量与比利时、荷兰、英国等国家相比,还不及它们的一半。由此可知,当时的俄国(     
A.资产阶级统治极为腐朽B.是帝国主义链条上最薄弱一环
C.生产方式变革势在必行D.迫切需要推行农业集体化生产
2024-04-09更新 | 244次组卷 | 1卷引用:2024届湖南省长沙市湖南师范大学附属中学高三下学期模拟考试(一)历史试卷
6 . 如表是关于1897年欧俄地区(俄罗斯欧洲地区)每一千名男性所对应的女性人数情况,(单位:人),对此解读最准确的是(     
地区20—29岁30—39岁
农村11871074
城市654868
总计10651046
A.工业革命使大量女性走上工人岗位B.工业发展使得城市男性劳动力增加
C.当时欧俄地区的男女比例严重失衡D.工业革命带来欧俄城市化进程加快
2023-10-26更新 | 347次组卷 | 4卷引用:广西(暨玉林市一模)2024届三10月摸底测试历史试题
7 . 阅读下表中两个文件的内容节编,可以看出(     
1861年,俄国沙皇亚历山大二世签署了废除农奴制的法令“农奴获得人身自由,地主不能买卖或者交换农奴。农奴可以得到土地,但必须交纳赎金。”
1862年,美国总统林肯领导的联邦政府颁布了《解放黑人奴隶宣言》“自1863年1月1日起,凡当时仍在叛乱的任何一个州或地区,其境内所有奴隶都应永远获得自由。”
A.农奴制改革使农奴获得了完全自由B.两个文件都推动了本国近代化进程
C.两国彻底废除旧制度实现民主政治D.美国黑人获得公平对待促进南北统一
2023-04-03更新 | 654次组卷 | 28卷引用:广东省汕头市金山中学2022届下学期高三3月月考模拟卷历史试题(A卷)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名校
8 . 1816~1858年间,俄国男性世袭贵族数量从8.41万增至11.31万,增幅34.5%,同时,农奴人口从2145.42万增至2483.82万,增幅为15.8%。在1840~1858年,南俄和伏尔加河下游贵族地产总面积从1032.4万俄亩增至1264.1万俄亩,增长22.4%。这可以说明,当时俄国(     
A.雇佣制大农场初具规模B.农奴遭受的剥削加深
C.农奴人身依附关系加剧D.农奴制并未出现危机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名校
9 . 下表是俄国作家列夫·托尔斯泰的生平(部分),其反映出俄国(     
1828年,出生于名门贵族,自幼接受典型的贵族家庭教育
1844年,考入喀山大学,对哲学有兴趣,喜爱卢梭等人的学说
1847年,回到家族庄园,企图改善农奴生活,因得不到农奴的信任而中止
1853年—1856年,作为军人参加克里米亚战争,战争失败后退役
1859年之后,创办了20多所农奴学校,遭到当局的调查后被迫关闭
A.在19世纪前期工业化发展缓慢B.农奴制改革前夕复杂的社会状况
C.在启蒙思想影响下近代教育兴起D.农奴制改革未改变沙皇专制统治
10 . 1861年俄国“二一九”法令宣布实现农民的人身自由:为保障农民的生计,农民可免费获得一块宅地,且必须从地主那里至少赎买一块份地;由于农民并没有份地的选择权,高价赎买的土地质量往往不如以前给地主耕作的土地。这些内容反映了俄国农奴制改革期间(     
A.农民对改革措施的认同B.沙皇专制制度的两面性
C.资本主义在农村的渗透D.地主对农民的巧取豪夺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