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古巴比伦文明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400 道试题
1 . 如图是苏美尔文明的滚印,这些早期的圆柱形印章成为所有权和身份的标志。它们由石头、玛瑙或贝壳等硬质材料制成,上面雕刻着精美的图案、文字和符号。这些材料(     

A.有利于探索国家的诞生B.体现了奴隶经济的繁荣
C.印证了文明的多元起源D.反映了君主专制的建立
2 . 目前已知最早的史诗记载有:“这株植物,乌尔·沙纳比,就是‘重生仙草’,有了它,人可以将青春重返。我要把它带到乌鲁克的羊圈,来测试它是否真的神奇的一面!”这一记载(     
A.体现埃及法老拥有至高无上的权威B.说明苏美尔地区极力宣扬君权神授
C.反映了两河流域居民对生命的态度D.原文由象形文字记录且有一定传播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名校
3 . 《汉谟拉比法典》规定,古巴比伦王国债的主要形式是契约。契约有买卖、借贷、租赁、承揽、寄存、合伙、雇佣等。法典还对高利贷作了限制。这些规定在当时(     
A.重在维护弱势群体的利益B.体现了公平正义的原则
C.意在保护人身和财产安全D.规范了人们的经济活动
4 . 巴比伦不但设立了专门负责商业贸易的官僚,同时还在一些河道上设立了检查站,只允许携带“国王泥板”的船只通过。长途贸易商队也常常和各国使团一同出访外国,并因此形成了约定俗成在沿途进行保护的协议。由此可知古巴比伦(     
A.实行朝贡贸易B.主张商业立国C.重视商业监管D.强化契约意识
2024-03-28更新 | 24次组卷 | 1卷引用:江苏省高邮市2023-2024学年高一3月月考历史试题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名校
5 . 威尔斯的《世界史纲》记载,公元前6500年,苏美尔人开凿渠道引水肥田,他们逐渐成为精通水利的工程师;他们有牛、驴、绵羊、山羊,但没有马;他们的土屋集聚而成城镇,他们还为自己的宗教兴建起塔式的庙宇。由此可以判断两河流域(     
A.已进入文明时代B.生产力出现飞跃
C.社会生活丰富多样D.诞生了最早的农耕文明
6 . 西亚地区历史文化悠久而灿烂。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法国巴黎卢浮宫藏品

材料二 民族的融合,使拜占庭、波斯和印度的古老文明开始影响阿拉伯的统治者。因为阿拉伯人在这些文明面前,势必相形见绌,他们不知疲倦地学习、吸收这些古老国度的文化遗产并化为己用,使之成为伊斯兰文明中的固有成分。帝国中外族血统的臣民,由于在文化上超过阿拉伯人,自然是最先从事科学的,代表各种民族成分的官僚特权阶级,很快代替了阿拉伯贵族。而马蒙(786~833年)作为一位英明的君主,鼓励学术争鸣和思想自由,他对理性主义哲学的认同,也使得其政策倾向自由和宽容。有数百部希腊语、波斯语、印度语、奈伯特语、古叙利亚语、希伯来语等著作通过百年翻译运动翻译成阿拉伯语。

——摘编自潘潇寒《阿拔斯王朝百年翻译运动》等


(1)指出材料一中苏美尔泥板的史料价值,并分析其中所蕴含的历史信息。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阿拉伯翻译运动取得成果的原因。
2024-03-27更新 | 40次组卷 | 1卷引用:湖南省多校2023-2024学年高一3月大联考历史试题
7 . 古代两河流域编撰和颁布了一些法典,如《乌尔纳姆法典》、《埃什鲁那法典》、《汉谟拉比法典》等,并设有公社法院、寺庙法院和最高法院。在汉谟拉比时期,直属于国王的“王室法官”遵国王之命到各大城市去进行审判活动,他们的判决往往是终审判决。这反映古代两河流域(     
A.最早建立成熟的法律体系B.立法权和司法权走向分立
C.强化法制以维护专制社会D.司法已摆脱了王权的干预
8 . “年名”是两河流域诸国国王在年末根据自己当年最重要的业绩给下一年取的名字,下表为古巴比伦王国部分国王的“年名”。由此可知,古巴比伦(       
国王与时间年名
苏穆拉艾勒第26年为伊南娜和南那神筑造雕像之年。
汉谟拉比第6年为宁古尔苏(战神)制造宝座之年。
阿比艾舒赫第24年把代表他自己的呈祈祷姿势的雕像放进了埃巴巴神庙,并且放到了沙玛什神的面前。
A.实施政教合一的政治制度B.奉行神权至上的治国原则
C.王权与神权联系较为密切D.封建迷信思想充斥着社会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9 . 下列条文节选自《汉谟拉比法典》。由此可见,《汉谟拉比法典》(     
第一六七条倘自由民娶妻,妻为之生有子女,而后此妇死亡,妇死后彼之娶妻,妻亦生有子女,如此后来父死时,诸子不应依母而分产。彼等应各取其母之嫁妆,而均分父之家产
第一六八条倘自由民欲逐其子,而告法官云:“我将逐吾子”,如此法官应调查其事,如子未犯有足以剥夺其继承权之重大罪过,此父不得剥夺其继承权
第一七○条倘自由民之配偶为之生有子女,其女奴亦为之生有子女,而父在世之日,称女奴所生之子女为“我之子女”,视之与配偶之子女同列,如此父死之后,配偶之子女与女奴之子女应均分父之家产
①提倡法律面前人人平等   ②注重维护私有财产安全
③强调订立契约的重要性   ④立法蕴含强不凌弱精神
A.①③B.①④C.②③D.②④
2024-03-25更新 | 61次组卷 | 3卷引用:黑龙江省齐齐哈尔市2024届高三下学期二模历史试题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10 . 古代西亚乌尔第三王朝的《乌尔纳姆法典》规定“倘若一个人起歹意使另一个人的女奴隶失去清白,此人应付5舍客勒(计量单位)的银”;“倘若奴隶或女奴隶逃跑并出了城界,(而别)人把她(或他们)带回,主人应付给带她(或他们)回来的人2舍客勒的银作为酬报”。这表明《乌尔纳姆法典》(     
A.注重对妇女权益保护B.旨在维护奴隶主特权
C.标志民法体系的完备D.有利于规范社会秩序
2024-03-25更新 | 351次组卷 | 7卷引用:辽宁省鞍山市2024届高三下学期二模历史试题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