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古巴比伦文明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400 道试题
1 . 苏美尔人发明的楔形文字被阿卡德人接受,巴比伦人、亚述人先后采用。此外,埃兰人、赫梯人、胡里特人等也根据各自需要,对楔形文字加以改变并使用。1500年左右,埃及与西亚各国的交往书信也用楔形文字书写。这可用于说明(     
A.西亚和北非文明发展的趋同性B.文字的出现标志着文明高度发展
C.苏美尔人为区域交往作出了贡献D.古巴比伦长期是区域的文化中心
2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公元前4千纪末,两河流域迈进了文明的门槛,经济社会有所发展,利益主体日益多元化,社会矛盾凸显。司法审判、调解仲裁和神明裁判这三种化解冲突的模式尤其引人注目。古代两河流域居民崇尚法治,并创制了较为完善的诉讼制度,但相较而言,与司法审判相关的文献并不十分丰富,因为大量争端并没有进入司法程序,而是在庭审前达成了和解。调解仲裁成为两河流域居民化解纠纷的常用手段。古代两河流域没有专门的人员和机构调处争端,多方人员和机构均可以充当争端调停人和仲裁者,既可以是各级官员和公民大会等机构的成员,也可以是家族长老和商业组织首领,还可以是专职法官。调停人和仲裁者是发生纠纷的双方选定的个人,他们所做的裁决被双方认可,其效力犹如法庭做出的判决。两河流域的神明裁判主要有两种形式:一种是神誓法,另一种是神判法。无论是神誓法还是神判法,都是把辨析案件的是非曲直诉诸于超自然的力量。

——摘编自国洪更《古代两河流域的纠纷解决机制》

材料二   西欧中世纪仲裁机制的基本流程是:争端双方协议仲裁,邀请仲裁员,后者听取双方的陈述并宣布仲裁结果,最后是仲裁结果的执行。中世纪并没有专门的仲裁协议,仲裁协议是争端双方和谈或和平条约的组成内容,而这些和谈或和约往往包含若干主题的协议。只要当事人有意愿且行动自由,就能够达成仲裁协议,将任何类型的争端付诸仲裁。大量中世纪国家之间争端的仲裁案件和仲裁协议表明,争端被赋予法律属性,并且仲裁机制广泛参与中世纪政治文明的塑造中。仲裁结果由仲裁员在一个极富仪式性的场合宣布,争端双方需要以口头或书面方式公开表示是否接受和执行裁决结果,并通过宣誓、抵押担保、见证人监督的形式保障落实。

——摘编自卢兆瑜《论中世纪仲裁机制对西欧政治文明的形塑》

(1)根据材料一,分析调解仲裁成为两河流域居民化解纠纷的常用手段的原因。
(2)根据材料一、二,概括两河流域仲裁与西欧中世纪仲裁的共同点,并谈谈仲裁机制对社会发展的积极意义。
2024-04-24更新 | 12次组卷 | 1卷引用:山西省大同市2023-2024学年高一下学期4月期中历史试题
3 . 亚述国王沙尔玛·纳塞尔一世称“愿恩利尔(空气与大气之神)爱护我的王权”,图库尔提·尼努尔塔一世称“伊施塔(战斗女神)命我行使王权”,提格拉特·帕拉沙尔一世称“阿舒尔神(太阳神)……权杖与王冠的授予者,王权的维持者”。这反映出亚述国王(     
A.借助神权强化王权B.维护多神宗教体系
C.建立中央集权体制D.积极对外开疆拓土
2024-04-24更新 | 25次组卷 | 2卷引用:山西省太原市2023-2024学年高二下学期期中考试历史试题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4 . 《汉谟拉比法典》前言部分,列举了古巴比伦王国统治下24个城邦的保护神和神庙,并宣称汉谟拉比是众神在人间的代理人,正是汉谟拉比为这些城邦的民众带来了福祉。据此可知,《汉谟拉比法典》(     
A.得到了民众的广泛认可B.加速了王国的统一进程
C.有利于专制王权的发展D.对世界的影响极其深远
2024-04-24更新 | 19次组卷 | 1卷引用:安徽省卓越县中联盟&皖豫名校联盟2023-2024学年高一下学期期中历史试题
5 . 1881年,伊拉克考古学家霍姆兹德·拉萨姆在巴比伦古城西帕尔(巴格达西南侧)的废墟中发现了右图这块距当时2500年的文字泥板。直到19世纪末这块泥板才受到重视,被冠以“巴比伦世界地图”的标签在大英博物馆公开陈列。以下与此相关的解读正确的是(       

A.其被重视可能得益于对泥板文字的成功破译
B.此泥板上的文字是目前所知最早的象形文字
C.此块泥板产生时人类还尚未进入到铁器时代
D.实证了希腊化时代推动了地图绘制技术发展
2024-04-23更新 | 64次组卷 | 1卷引用:天域全国名校协作体2023-2024学年高三下学期4月联考(浙江卷)历史试题
6 . 在《汉谟拉比法典》的282条法律条文中,涉及商业借贷和租赁的条文有100多条。由此可知,古巴比伦王国(     
A.重视规范商业行为B.实行重商主义政策
C.商人政治地位较高D.商业纠纷频繁发生
7 . 关于古代洪水传说中有诸多版本,一般认为其源头是苏美尔神话,讲的是诸神决定毁灭人类,但水神恩基起了恻隐之心,提前告知了吉乌苏德拉,最后幸存下来;传到西伯利亚地区,讲的是古希伯来人遭遇了一场大洪水,几乎毁灭所有人类,只剩下诺亚一家。古代世界文明中关于洪水故事的不同描述反映了(  )
A.古代文明在交流中不断发展变化B.古代世界文明呈现多元一体的特征
C.希伯来文明是苏美尔文明的翻版D.文化差异由历史和地理条件决定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8 . “从佃耕的农人那里收到的地租、牧群的头数、牲畜所需的饲料的量、下次播种所需的种子的量,以及关于灌溉设施和灌溉计划的一切复杂的细节,都得上账或记录。管理事项和账目,是用削成三角尘头的芦苇秆当笔,刻写在泥板上;然后将泥板烘干,以便于保存。”这可以说明(     
A.收取地租成为西亚普遍现象B.象形文字已经逐渐走向成熟
C.生产实际需要推动文字产生D.经济发展促使埃及文明稳定
2024-04-19更新 | 265次组卷 | 5卷引用:2024届山东省聊城市高三下学期二模历史试题
9 . 有史学家指出:“随着农业的产生,人类与地球家园之间长期以来的平衡状态遭到了水久性的破坏。……用不了多久,美索不达米亚先前那些5000到1万人规模的城市就让位给了人口过百万的帝国首都。这种人口爆炸引起了一系列连锁反应,即人口压力促使农业进步,农业进步反过来又促使人口增长。”据此可知(     
A.人口增长促进农业进步B.农业发展推动人口增长
C.帝国扩张带来人口发展D.人口与农业的相互影响
2024-04-19更新 | 31次组卷 | 1卷引用:广西壮族自治区河池十校联考2023-2024学年高一下学期4月月考历史试题
10 . 下表为楔形文字字形演变表(部分)。该文字(     

字形演变

含义

   

   

   

   

   

   

   

   

   

   

   

饮用

   

   

   

   

行走

   

   

   

   

   

A.呈象形化到抽象化发展B.印证了古印度人的文化成就
C.成为当今最流行的文字D.书写了世界上第一部太阳历
2024-04-18更新 | 21次组卷 | 1卷引用: 辽宁省部分学校2023-2024学年高一下学期4月月考历史试题
首页5 6 7 8 9 10 11 12 末页
跳转: 确定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