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古巴比伦文明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1894 道试题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名校
1 . 古代两河流域先后留下了以下法律文书,如《乌尔那穆法典》(约公元前2100年)、《里皮特伊什塔尔法典》(约公元前1930年)、《汉谟拉比法典》(约公元前1750年)、《中亚述法典》(约公元前1076年)、“中亚述王家敕令”(约公元前1076年)。据此可知,当时的两河流域(       
A.以法律为重要治理工具B.依法治国理念源远流长
C.深受西方罗马法的影响D.封建法律体系日益完善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名校
2 . 古代两河流域编撰和颁布了一些法典,如《乌尔纳姆法典》《埃什鲁那法典》《汉谟拉比法典》等,并设有公社法院、寺庙法院和最高法院。在汉谟拉比时期,直属于国王的“王室法官”遵国王之命到各大城市去进行审判活动,他们的判决往往是终审判决。这反映古代两河流域(     
A.形成了早期奴隶制文明B.强化法制以维护统治
C.确立了君主专制的政体D.执法过程缺乏公正性
2024-06-01更新 | 17次组卷 | 1卷引用:云南省云南师范大学附属中学2023-2024学年高一下学期教学测评月考卷(七)历史试题
3 . 下面是某学者著作《世界通史》目录(部分),空缺处最适合填写(     
第一章人类的起源和进化
第二章____
第三章古埃及文明
第四章印度河畔的黎明
第五章希腊——西方文明的摇篮
A.辉煌的东罗马文明B.地跨三洲的波斯帝国
C.神秘的古印加文明D.更迭频仍的西亚文明
2024-05-31更新 | 18次组卷 | 1卷引用:安徽省金榜大联考2023-2024学年高一下学期5月月考历史试题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4 . 苏美尔人经营地产时需要记账,如从佃耕的农人那里收到的地租、牧群的头数、牲畜所需的饲料的量……所有这些都得上账或记录。管理事务和账目,是用削成三角尖头的芦苇秆当笔,写在泥板上,然后将泥板烘干,以便保存,这就是目前已知人类最早的文字,被称为楔形文字。这反映出楔形文字(     
A.为人类的智力活动而专门发明B.伴随着生产生活实践活动产生
C.促进了苏美尔诚信观念的流行D.产生和发展深受自然环境影响
2024-05-31更新 | 26次组卷 | 1卷引用:2024届甘肃省靖远县第二中学高三下学期模拟预测历史试题
5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   孟德斯鸠是“地理环境决定论”者。在他看来,世界各地的气候不同,因此造成了各民族性格和心态的不同,而人们的这些不同又造成了不同的政治法律制度。孟德斯鸠认为,土壤的肥沃或贫瘠会影响法律和政治制度,土地肥沃的国家常常是“单人统治的政体”,土地不太肥沃的国家常常是“数人统治的政体”。孟德斯鸠还认为,一个民族居住地域的大小也同国家的政治制度有极密切的关系。他断言,小国适宜于共和政体,中等国适宜于君主政体,大国适宜于君主专制政体。

——摘编自李学智《地理环境与人类社会》

结合所学知识,评析材料中的观点。(要求:观点正确,史实准确,论述充分,表达清晰)
2024-05-31更新 | 39次组卷 | 1卷引用:安徽省金榜教育大联考2023-2024学年高二5月月考历史试题
6 . 考古学家在两河流域出土了约4000年前的碳化小麦,而罗马北部的一座古城中也挖掘出一幅公元前4世纪的壁画,画面上描绘着和面、擀面、切面的场景。这些考古发现可用于印证(     
A.丝绸之路改变罗马生活方式B.各地饮食习惯趋同
C.罗马帝国是麦类作物发源地D.早期文明的相似性
7 . 有学者认为,古代埃及与两河流域文明的空间距离不过几百公里,彼此也一直保持密切联系,但却出现了大于印加文明与两河流域文明之间的差别。这一观点强调(     
A.农耕生活决定文明差异B.相互借鉴推动文明进步
C.自然环境塑造文明形态D.人类活动影响文明取向
8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8)如果被盗窃的牛、羊、驴或者是猪属于寺庙或者皇室,盗窃者将偿付三十倍的赔偿;如果它们属于国王的公民,盗窃者将作出十倍赔偿;如果窃贼无力赔偿,将以死抵罪。(46)租佃农田地租为收成的三分之一或三分之二。(53)倘自由民怠于巩固其田之堤堰,而因此堤堰破裂,水淹(公社之)耕地,则堤堰发生破裂的自由民应赔偿所损毁之谷物。(202)倘自由民打地位较高者之颊,则应于集会中以牛皮鞭之六十下。(203)倘自由民之子打与之同等的自由民之子,则应赔银一名那。

——摘编自严绪陶《汉谟拉比法典与古巴比伦王国》

材料二   1688年,英国发生“光荣革命”。英国议会邀请玛丽和她的丈夫荷兰执政威廉来英国,共同登上王位。在此之前,议会发布《权利法案》,规定立法、征税等权力归议会所有,同时还规定国王维持常备军的时间不可超过半年,否则无法得到议会拨款。进入18世纪后,国王甚至连内阁事务也不再干预。随着选举制的发展,政党取代个人成为政治生活的主角,两党相互竞争,获胜者可以获得组阁的权力。由多数党组成的内阁,虽然形式上仍由国王任命,实际上听命于议会。

——摘编自钱乘旦、许洁明《英国通史》

材料三   第二次世界大战前后,国际法体系不断经历着艰难嬗变和逐步发展。……二战期间,美苏召开了一系列重要国际会议,通过许多宣言、公告和协议,最终确立了国际新秩序——雅尔塔体系。它们根据自己的综合国力和国际影响力划定了自己的势力范围。在处理战败国时,他们吸取凡尔赛——华盛顿体系的教训,既要确保德国和日本不再对新的国际秩序构成威胁,又要避免强加在其身上过多的重担。战后50年间,在联合国的协调与努力下,国际秩序具有相对的稳定性。

——摘编自黄玉军《凡尔赛—华盛顿体系与雅尔塔体系之比较》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概括《汉谟拉比法典》的主要特点,并写出这一地区的文学成就。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概括《权利法案》发布后英国政治制度发生的变化。
(3)根据材料三并结合所学,与国联相比,分析在“国际秩序具有相对的稳定性”方面联合国的进步性。
2024-05-30更新 | 30次组卷 | 1卷引用:浙江省重点中学四校联考2023-2024学年高一下学期5月月考历史试题
9 . 《汉谟拉比法典》规定:对人质作为债务抵押有所限制。如果公民因负债而将子女或妻子出卖,或作为债务抵押,则他们在买者或者债主家的服役期限是3年,第四年应该恢复自由;人质在服役期间的人身安全也应受到法典的保护。该法典的这些规定(     
A.注重保障财产私有权B.意在巩固国家政治统治
C.强调保存原始习惯法D.重点维护奴隶主的利益
10 . 古巴比伦国王汉谟拉比和他的继承者不再率领着一支庞大而饥饿的军队从一座城市向另一座城市进发了,而是留在巴比伦,任命代理长官在辖区内进行统治,定期收缴赋税。这说明汉谟拉比及其继承者(     
A.放弃了对外的军事征服B.注重借助法典巩固统治
C.适时调整政府管理模式D.试图加快封建化的进程
2024-05-30更新 | 61次组卷 | 1卷引用:2024届河南省部分重点高中高三下学期5月考前模拟考试文科综合试题-高中历史
首页3 4 5 6 7 8 9 10 末页
跳转: 确定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