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古代埃及文明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5 道试题
1 . 博物馆是文化的载体,同时也是历史记忆和叙事的重要场所。阅读材料,回答下列问题。

材料一   卢浮宫始建于1204年,作为法国宫廷收藏室以收藏古典绘画与雕刻而闻名。16世纪以来,卢浮宫关于自然、文化各领域的藏品持续增加。1793121日,路易十六被送上了断头台,革命的资产阶级高呼“自由、平等、博爱”的口号,联合人民向封建势力冲击。法国共和政府下令在卢浮宫的大画廊建立中央美术博物馆,搜集18世纪的伟大作品,变宫廷收藏为公共博物馆收藏便成为法国大革命的巨大成果之一。由此,也为世界博物馆史开创了新纪元。法国卢浮宫博物馆对社会普通公众开放,是博物馆、美术馆向现代形态转型的标志,也是社会日渐民主化的体现。

——《博物馆简史》

材料二   大英博物馆镇馆之宝

——罗塞塔石碑。

①碑文故事碑文用古埃及象形字、埃及草书和希腊字母三种文字书写。直至19世纪初,经过几代人的努力,法国著名语言学家商博良等人最终由碑文上的古希腊文字入手,破解了石碑上的古埃及象形文字,奠定埃及学基础。据碑文记载,该石碑刻于公元前196年的古埃及王朝,碑文内容是祭司对托勒密五世的庆贺之词


②归属之路
1799年,拿破仑远征埃及,法国士兵发现石碑。1801年,英国战胜法国,石碑作为战利品之一移交英国,1802年入驻大英博物馆。1917年由于第一次世界大战的扩大,罗塞塔石碑被转移保护,直至两年后回归大英博物馆。1993年以来埃及多次呼吁将石碑归还,但一直未实现。2022年埃及学创立200周年,开罗博物馆展示了“罗塞塔石碑”的赝品

                    罗塞塔石碑拓片

材料三   辛亥革命武昌起义纪念馆又称辛亥革命博物院,馆内基本陈列展览如下。

展览名称基本概况
①共和之基第一展厅 晚清中国
第二展厅 革命原起
第三展厅 武昌首义
第四展厅 创建共和
第五展厅 辛亥百年
②为天下先第一部分 汉口沿江大道租界区街景
第二部分 武昌起义群雕
第三部分 孙中山铜像
第四部分 江流浩荡 191119491978
③鄂军都督府旧址复原陈列鄂军都督府旧址原为清湖北咨议局局址,1909年开始修建,1910年竣工。咨议局平面布局为“山”形,砖木结构,两层楼房,是一幢典型的西方议会大厦式建筑。19111010日,武昌起义后在咨议局建立中华民国军政府鄂军都督府


(1)根据材料一、指出18世纪卢浮宫“开创了新纪元”的表现。结合所学简述这一转型出现的原因。
(2)根据材料二中的“碑文故事”,概括当时埃及文化特点。根据材料二、结合所学,评析罗塞塔石碑“归属之路”。
(3)根据材料三、结合所学,简述“武昌首义”的含义。根据材料三中的展馆设置,概括辛亥革命的重要意义。
2024-01-10更新 | 47次组卷 | 1卷引用:浙江省百校2024届高三12月调研测试历史试题
2 . 关于人类文明的发展,不同时期、不同地域、不同阶级或阶层的人物,看法多元。

材料一   地方通常为专制主义笼罩,寒带形成强盛与自由之民族。自由散漫的割裂于各个角落的山地居民坚决主张要平民政治(原始民主制或者寡头制),大平原的人则要求让一些上层人物领导的政体(君主制),近海的人则希望一种由二者混合的政体。

——孟德斯鸠《论法的精神》

材料二   在人类社会的历史发展过程中,地理环境对人类社会从决定作用逐渐下降到影响作用,随着人类社会的发展,其影响作用变得越来越小,但其作用将是永远存在的,并且给人类文明打上了深刻的烙印。所以说虽然“地理决定论”是一种形而上学的外因论,但并非没有兰毫道理和意义。

——张岱年《中国文化概论》

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围绕“地理环境与历史发展”确定主题,对材料中的观点进行探讨评述。(要求:赞成、反对或提出另外观点均可。观点明确,史论结合,逻辑清晰)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3 . 学者威尔·杜兰特在评述某一古代文明区域时说:“这里之所以成为传说中的伊甸园、西亚的谷仓,人力之外,主要是靠河流的定期泛滥。”下列选项中,与该学者所评述的文明区域不匹配的是(     
A.灌溉农业较发达B.使用契约的历史非常悠久
C.书写材料是莎草纸D.农业区主要种植大麦和小麦
2023-02-14更新 | 223次组卷 | 1卷引用:浙江省舟山市2022-2023学年高二上学期期末考试历史试题
4 . 文化之旅

文化是相对于经济、政治而言的人类全部精神活动及其产品,是人类族群内在精神的既有、传承、创造、发展的总和。

材料一   某社团组织了一次文化寻根之旅,拍摄了一组照片。


A.《汉谟拉比法典》石柱(局部)

B.玛雅人的文字

C.泥板书上的楔形文字

D.殷墟出土刻在甲骨上的文字

E.柏拉图(公元前427年-公元前347年)
与学生讨论哲学问题(庞贝古城出土镶嵌画)

F.哈拉帕文化遗址出土的印章文字

G.写在纸莎草上的文字

(1)完成空间定位,将上列照片所反映的文化成就与下图中的序号配对。

(2)文化传承需要借助各种载体。文化寻根之旅小组成员欲了解各地区传统文化可以借助哪些载体?

材料二   该小组搜集到--张墨西哥城三文化广场图片,并了解到该城是在美洲原居民帝国首都特诺奇蒂特兰的废墟上建立起来的。图中前景为古代文化遗址金字塔,图中右后为西方殖民者修建的教堂,图中左后为现代化的建筑(议会大楼,后为外交部大楼)。



墨西哥城三文化广场
墨西哥三文化广场上的碑文在记
述殖民者征服墨西哥的历史时作
了这样的评述:“这不是任何人
的胜利或失败,而是一个混血民
族痛苦的诞生。这就是今天的墨
西哥。”
注:“混血民族”指印欧混血民族,
占墨西哥总人口的90%。

(1)对照材料一中地图,三文化广场中前景古文化遗址应属于
A.阿兹特克文化   B.玛雅文化   C.印加文化   D.希腊文化
(2)三文化广场右后的教堂修建者是
A.英国   B.法国   C.西班牙   D.葡萄牙
(3)墨西哥三文化广场体现了哪三种文化?文化广场碑文在文化、民族问题上体现了怎样的价值导向?
(4)结合上述材料,你如何看待墨西哥城三文化广场这一文化现象?
2021-12-29更新 | 229次组卷 | 1卷引用:上海市嘉定区2022届高三一模历史试题
智能选题,一键自动生成优质试卷~
5 . 某历史研究小组以“四大文明古国说”为主题开展研究性学习,小组成员搜集到了以下材料:

材料一   初为据乱次小康,四土先达爰滥觞。支那印度邈以隔,埃及、安息(侯官严氏考定小亚细亚即汉之安息,今从之)邻相望。地球上古文明祖国有四:中国、印度、埃及、小亚细亚是也。

——摘编自梁启超《二十世纪太平洋歌》(1901年)

材料二   世界开化最早之国,曰巴比伦,曰埃及,曰印度,曰中国。比而观之,中国独寿。

——摘编自柳诒徵《中国文化史》(1919年)

材料三   蔡先生具三大文明古国中国、希腊、希伯来最好之精神;蔡先生的三大精神是从哪里来的?是从学问来的。蔡先生具中国最好之精神——温良恭俭让。蔡先生具希腊最好之精神——重美感。蔡先生具希伯来最好之精神——平民生活。

——摘编自蒋梦麟评述蔡元培(1919年)


(1)综合以上材料,指出近代中国学者关于“文明古国”认识的异同,并作出合理的解释。
(2)随着考古学的进展和地区政治形势的变化,“四大文明古国说”在今天显得不够确切了。关于“文明古国”的提法,你有何改进的建议?并说明理由。
2021-10-14更新 | 233次组卷 | 1卷引用:山东省潍坊市2022届高三10月月考历史试题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