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法国大革命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5 道试题
1 . 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 法国爆发的革命引起了欧洲其他专制国家统治者的恐慌。1792年的春天,奥地利和普鲁士组成的联军,在莱茵河畔集结,随后法国对敌宣战。起初,由于法国的军官大都出身旧贵族,因此督战不力,甚至临阵叛变,国王路易十六也暗中与外国势力串通,导致法军节节失利。在这危急关头,立法会议发出号召,要求所有爱国者武装起来,共同保卫国家。法国人民组成了义勇军,从全国各地奔赴巴黎,紧接着来到前线作战。在马赛,一支500人的义勇军路高唱军歌,表现出了法国人民誓与敌人血战到底的坚强意志。这首军歌被称为《马赛曲》,并很快在全国流行开来。

——摘编自李云晢编译《全球通史》

材料 ニ1934年,聂耳与田汉合作,为电影《桃李劫》创作了主题曲《毕业歌》。所有人都记得:电影故事聚焦了一个特别的时间——1931918日;主角就是高开校园的学生——一个时代的青年的缩影。

“我们要做主人去拼死在战场,我们不愿做奴隶而青云直上!”“我们今天弦歌在一堂,明天要掀起民族自救的巨浪!”这首歌迅速风靡了大江南北。《毕业歌》唱到哪里,抗日救亡的运动就燃烧到哪里。1935年12月9日的北平,各大中学校学生数千人高唱《毕业歌》,走上街头,奔走呼号;1940年,18岁的饶平如唱着这首歌走进军校,他的父亲告诉他,“你要不去救国,也就没法救自己的家了”;1941年,17岁的张优唱着这首歌参加了新四军,他说:“我们都是一腔热血,这首歌警醒着我们、鼓励着我们”。从血与火的战争年代,到改革开放的新时期,《毕业歌》历久弥新,愈加嘹亮,成为一代代青年的青春必唱,更见证着他们“今天是桃李芬芳,明天是社会栋梁”。

——摘编自新华社《追梦青年舞起来》


请回答:
(1)根据材料一,归纳《马赛曲》很快在全国流行开来的背景。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分别概括《毕业歌》在抗日战争中和改革开放后对青年的影响。
(3)概括上述材料中跨越时空的两首歌曲共同的主旋律。
2 . 观念·观念社会化·社会行动 。阅读材料回答下列问题:
材料一          有学者认为,公元前4世纪中叶的秦国在政治上出现了“革命”性变化。该变化的影响在东亚史上占有重要地位,足可以与古希腊城邦政治的出现相比拟。中国与古希腊一样,贵族社会危机终于导致贵族制度的“民主化”。农民上升为“武士”,摆脱贵族大家族控制,取得了爵位,亦即将贵族的旧等级移置于中央集权国家的新环境之中。
材料二        民主一词古已有之。在先秦文献中的含义是“民之主”,即最高统治者。Democracy一词传入中国后,被译为“民主”。民主在近代具有多种含义。据统计,1864年至1914年间,民主的各种含义和使用数量如下:

材料三        近代西方历史中,政治的合理性往往与人民一词相联系。主持审判查理一世的大法官以英王违反与人民的契约为名,判处国王死刑。北美大陆会议代表们认为“滥用职权和强取豪夺的行为表明政府企图把人民置于专制暴政之下”,遂决定与英国决裂。法国大革命期间,“组成国民议会之法国人民的代表认为,无视、遗忘或蔑视人权是公众不幸和政府腐败的唯一原因”,因此需要制定《人权宣言》。
(1)依据材料一,指出“革命”的含义;并结合所学知识说明中国与古希腊变化的相似之处。
(2)依据材料二,以中国近代民主观念的发展变化为视角,结合所学知识,对材料蕴含的历史信息进行解读。 要求:提取信息充分;总结和归纳准确、完整;解释和分析逻辑清晰。
(3)根据材料三,分别指出“人民”一词在上述各国代表的主要群体;并概述“政治的合理性往往与人民一词相联系”的原因。
2016-12-12更新 | 108次组卷 | 1卷引用:2016届安徽合肥八中高三上期第一次段考历史试卷
3 . 【加试题】法国大革命开启了世界政治现代化的大门,但自身却经过百年曲折才基本成形。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进入19世纪,英国尽管面临战时困难,工业生产却仍然保持着18世纪80年代的旺盛势头,继续快速增长。而在大陆,政治动荡连绵不断,商业受挫,物价飞涨,人心惶惶。战争阻隔了不列颠岛与大陆之间的交流,英国的新机器和新技术难以到达欧洲各国。因此,无论法国革命和拿破仑时代在政治上意味着什么,在经济上和工业上,它们都意味着到1815年时法国和其他大陆国家已远远落后于英国。

——(美)约翰·巴克勒等《西方社会史》

材料二   18751月,国民议会以一票多数通过了法兰西第三共和国宪法。

“共和国总统,由参议院与众议院联合而成的国民议会,依绝对多数票选出。总统任期七年,连选得连任。”

——《法兰西第三共和国宪法》第二条

“这部宪法体现了总统、议会和内阁之间的权力平衡。”

——大象2004年版《历史必修1》


(1)根据材料一和所学,概述法国经济和工业上远远落后于英国的原因。结合所学,概括拿破仑时代对欧洲大陆其他国家的积极影响。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概述19世纪70年代法国政体中总统、议会和内阁之间权力平衡关系。
4 . “改革”是当事双方都以理性的态度妥协的结果,只要有一方坚持不妥协,就无法“改革”,社会矛盾必然以不是“坚决镇压”,就是“激烈革命”一类的暴力方式解决。妥协与斗争,改良与革命是政治历史中的常见现象。阅读材料

材料一……人们自然向往并总是称赞英国革命的平和。但在英国革命时期,正是由于统治者善于妥协,才使英国革命相对平和。

材料二   法国之所以要用暴力革命来克服专制王权,原因就在于法国专制主义过于强大,王权与贵族坚决捍卫旧制度,不愿作出任何妥协,对立双方只好兵戎相见。然而,大革命并没有解决根本问题,此后近百年中,法国一直处于革命与复辟的轮回中,社会持续动荡,经济发展速度受到影响,工业化进程缓慢。直到1870年后,法国模式突然发生转折,由对抗转为妥协,此后没再发生大规模的革命,法国人开始用协商手段,逐步建立起民主制度。

材料三   美国宪法是美国建国初期多元利益集团谈判和妥协的结果,宪法所创立的也是一个利益谈判和妥协的政治机制;在美国两百多年的历史上,不同的利益集团因应不断变化的历史环境,利用依宪法衍生的宪政机制,就各自的利益和联邦的“公共”利益的定义和定位,相互进行一种连续不停的谈判和妥协;谈判和妥协使旧的宪法原则和实践得以修正,使新的宪法原则和实践得以产生,宪法的生命力不断得到更新,表现出一种超稳定性,成为一部“活着的宪法”。


请回答:
(1)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说明英国“光荣革命”当事各方,是怎样“以理性的态度妥协”的?并分析英国政治妥协产生的重大影响。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法国大革命后社会持续动荡的原因。
(3)根据材料三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美国宪法制定过程中多元利益集团之间妥协的表现。并分析美国宪法能成为一部“活着的”宪法的原因。
2018-12-08更新 | 45次组卷 | 1卷引用:【全国百强校】安徽省全椒中学2018-2019学年高一上学期期中考试历史试题
智能选题,一键自动生成优质试卷~
5 . 近代民主思想与实践
材料一       (法国大革命前)农民不仅终止了农奴身份,而且变成土地的拥有者。十八世纪,所有教区事务由官吏管理。这些官吏不再是领主的代理人,也不再由领主任命。-些官员由省总督任命,其他官员由农民选举。所有的官员由中央政府监督控制。贵族阶级失去了先前的政治权力,但极大地增加了金钱上的豁免权和个人优势。它的特权对于法国人民来说是如此的无法解释,令人憎恨。十八世纪,欧洲政体半数濒临崩溃,一般来说,大陆东部地区不如西部地区的制度坍塌严重,但到处可见旧制度的老化衰退。
——摘编自(法)托克维尔《旧制度与大革命》
材料二       作为旧制度的产物,中央集权没有在法国大革命中毁灭的原因在于,它本身就是革命的开端和导火线。我还会补充道,人们在其内部摧毁贵族制度时,他们也会将自己推向集权化。这种状况下,推动人民的这一倾向比起阻碍它要容易得多。在人民内部,所有权力逐渐集中,只有下大力气,才可能使之分裂。
——托克维尔《旧制度与大革命》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指出法国大革命前“旧制度老化衰退”的表现和原因。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相关史实,分析指出中央集权没有在法国大革命中毁灭,并与近代民主政治相融合的原因。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