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印度民族解放运动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18 道试题
1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   1940年代以来世界重大历史事件(部分)



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围绕“1940年代以来世界的发展变化”,从上述时间轴中任选三个历史事件,提出一个观点,并予以阐述。(要求:明确列出所选择的历史事件,观点正确,史实准确,论证充分,表述清晰)
2 . 结合材料和所学知识,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       罗荣渠在《现代化新论—世界与中国的现代化进程》中指出,现代化过程在经历启动阶段之后,随着经济持续增长,在政治、社会、文化、教育、福利、居民健康与素质等各个方面都会发生适应性变化。

请选取材料中的任一方面,自拟论题并进行简要阐述。(要求:论题明确,史论结合,表述清晰)
3 . 1930年3月的一天清晨,甘地带领80名信徒,来到一个修道院宣誓,然后排着整齐的队伍,在炎炎烈日下徒步,开始了“食盐进军”。甘地采取这一行动的主要目的是(       
A.对抗英国殖民政策B.迫使当局同意印度自治
C.主张实现国家独立D.引发各地民众抗税斗争
2023-07-02更新 | 69次组卷 | 1卷引用:江西省九江市六所省重点中学2022-2023学年高一下学期期末联考历史试题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名校
4 . 1906年提拉克在对印度民众的一次演讲中说:你们的工业被摧毁了,而且是被外国的统治摧毁的;你们的财富正流向国外,你们已经沦落到任何人类都不可能沦落到的最低水平。在这样的情况下,不能靠请愿,唯有抵制。该演讲(     
A.直接引发了孟买政治总罢工B.推动了民族民主意识的觉醒
C.证明了人民群众力量的伟大D.意在发展民族工业保护财富
智能选题,一键自动生成优质试卷~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名校
5 . 18世纪中英国开始印度殖民统治,殖民当局严控印度人进入政府、法院、学校任职,严控医院、学校数量。20世纪20年代(一战后),英国开始重视吸收印度上层贵族,知识精英到政府、法院任职,并大幅增加医院、学校数量。英国调整政策目的在于(     
A.消除印度反抗,以印治印B.与时俱进,推动印度自治
C.加强对印同化,柔道治印D.因时而变,延续殖民统治
6 . 19世纪中期以来,亚洲一些国家在自然经济逐步解体的基础上,民族资本主义经济逐渐发展,民族资产阶级力量逐渐壮大并登上政治舞台。这使“亚洲的觉醒”呈现出的新特征是(     
A.资产阶级民主共和思想广泛传播B.武装反抗和温良改革相结合
C.追求民族独立与社会转型相结合D.广大人民群众积极参与革命
7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1853年马克思论及英国在印度的殖民统治时说:不列颠入侵者打碎了印度的手织机,毁掉了它的手纺车。英国起先是把印度的棉织品挤出了欧洲市场,然后是向印度斯坦输入棉纱,最后就使英国棉织品泛滥于这个棉织品的故乡。”

19世纪50年代起,印度民族资本主义在轻纺工业中发展起来。19世纪末代表印度资产阶级的国民大会党成立,它的“极端派”代表人物提拉克喊出了“印度人的印度"的口号。

——整理自胡洁瑶《从“双重使命”到对殖民主义的批判》等

材料二   伴随着欧洲人的殖民活动,一个联系欧、亚、美、非各大陆的跨文化传播体系在18世纪中期基本形成。物种、产品、技术、宗教包括革命思想都发生了横跨大西洋和太平洋的流动并对各个大陆产生不同影响跨文化传播体系主要表现为世界宗教和多元文化帝国出现,世俗意识形态、科学艺术在全世界传播等等。

——摘编自张红菊《殖民主义与全球化》

材料三   由于欧洲列强竭力寻求新的殖民地,以确保剩余资本和剩余产品有海外市场,经济上的竞争还激起对殖民地的争夺19世纪后期,几乎所有的强国都卷入了这场绝对统治权的争夺,因此,它们在一个又一个地区再三发生冲突:英国和德国在东非和西南非、英国和法国在暹罗和尼罗河流域、英国和俄国在波斯和阿富汗、德国和法国在摩洛哥和西非,相继发生了冲突。

——摘编自【美】斯塔夫里阿诺斯《全球通史:1500年以后的世界》


参考材料一二三,自选一个角度,运用18世纪至20世纪上半叶的相关史实,以“殖民主义的历史影响”为主题写一则历史短文,题目自拟。(要求:观点明确,史实准确,条理清晰,表述成文)
8 . 下表为19世纪末20世纪初亚洲人民掀起的部分反帝反封建运动。这些运动都(     
时间运动
1905—1908年印度国大党领导的反英斗争
1905—1911年伊朗立宪革命
1911年辛亥革命
A.广泛发动人民群众B.实现了完全民族独立
C.建立了民主共和国D.传播了民族民主思想
9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英国依赖于殖民网络连接世界,棉在其中发挥重要作用,依靠殖民地印度,英国棉产品制造商获得了稳定的原棉供应,英国棉纺织品亦从1780年的30多万英锈,增加到1825年的3070万英锈,棉将英国变为一只“咆哮的猛虎”。

——摘编自乔吉奥·列略《棉的全球史》

材料二 棉花如果没有取代亚麻、羊毛,成为欧洲最主要的布料来源,很难想象工业革命会取得成功。当初,欧洲人如果不是依赖殖民地的棉田取得棉花,而是在自己土地上种植棉花,那么它对欧洲土地、水、人力的需求势必增加,进而很可能使工业革命受控。亚洲很多地区,为了提高棉花产量,严重的损害了当地的生态系统。英格兰的新纺织厂机器隆隆作响,预示着新经济时代的来临。而那些在自家附近生产棉花的人,则在和环境退化、土地与水不足等问题斗争。

——摘编自彭慕兰等著《贸易打造的世界》

材料三 19世纪在英国统治下的印度拥有大公无私、才智高深的英国管理阶层,拥有组织有序的行政部门和训练有素的英印部队,普通民众有条不紊地从事产业活动…英国统治下的印度已基本实现柏拉图在《理想国》中提到的“正义与和谐”。

——摘编自阿尔弗雷德·考尔德科特《大英殖民帝国》

材料四 印度1876年大饥荒中的灾民(如下图所示)……印度因为采取棉花单一种植,在19世纪末遭到了严重的灾荒。

——摘编自斯文·克特《棉花帝国》



印度灾民
(1)根据材料一、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殖民地棉花种植与欧洲工业革命之间的关系。
(2)根据材料三、四概括英国殖民统治下的印度状况,并指出他们不同看法的主要原因。
(3)根据以上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简要评价英国对印度的殖民统治。
2022-07-06更新 | 165次组卷 | 2卷引用:江西省赣州市2021-2022学年高一下学期期末考历史试题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名校
10 . 20世纪20年代的甘地认为:“印度的得救在于抛弃它五十年来所学到的东西。铁路、电报、律师、医生等都必须丢开。”他还主张恢复以手纺车为标志的农村工业。这表明他(     
A.反对西方工业文明的入侵
B.竭力保护民族资本主义经济
C.主张人们简单淳朴地生活
D.认为工业化带来的社会倒退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