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印度民族解放运动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120 道试题
1 . 1908年7月,印度孟买工人为抗议英国殖民当局逮捕提拉克而举行了政治总罢工。工厂停工,商人关店,交通断绝,罢工者还走上街头,举行抗议游行,并修筑街垒,与军警展开浴血战斗,要求立即释放提拉克。这一事件说明(     
A.印度工人运动取得了很大收获B.印度资产阶级开始登上政治舞台
C.英国的暴行激起了人民的反抗D.印度民众的民族意识空前觉醒
2023-06-26更新 | 178次组卷 | 3卷引用:广东省普通高中2022-2023学年高一学业水平合格考模拟(一)历史试题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名校
2 . 近代英国在征服印度的过程中,把英语和英国的法律体系、政府体制、文官制度等移植过来。在这种背景下,受到英式教育的近代印度精英(       
A.借助欧洲的意识建立联邦制共和国B.主张建立专制集权政治体制
C.利用启蒙思想来反抗英国殖民统治D.积极学习西方实行君主立宪
2022-08-01更新 | 381次组卷 | 9卷引用:广东省名校联盟2021-2022学年高二5月大联考历史试题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名校
3 . 提拉克认为,印度人民的当务之急不是社会改革……社会改革必将涉及印度人民的生活习惯、宗教传统,是不可能由一个外国政府通过颁布法令来消除的,那样做只能分裂印度人民,加剧印度人民因种姓、宗教因素的矛盾与冲突。这表明,提拉克(     
A.主张实行暴力革命B.追求民族独立
C.意在保留宗教传统D.反对社会改革
2023-04-17更新 | 184次组卷 | 5卷引用:江苏省连云港市赣榆区2022-2023学年高一下学期期中考试历史试题
单选题-单题 | 较难(0.4) |
名校
4 . 20世纪初,列宁称之为“亚洲觉醒”的革命风暴席卷亚洲。如表为这一时期亚洲主要国家的革命主张与实践。据此,对“亚洲觉醒”的共性理解正确的是(     
国别革命主张与实践
中国孙中山先生提出“驱逐鞑虏,恢复中华,建立民国,平均地权”的纲领
菲律宾明确提出了推翻西班牙殖民统治,在革命过程中事实上建立了独立的资产阶级共和国
印度提拉克提出了司瓦拉吉纲领,把印度历史上一个争取民族独立的英雄西瓦杰作为司瓦拉吉的象征,还主张未来印度实行代议制,采取联邦共和政体
A.民族民主意识开始出现B.建立了资产阶级民主共和国
C.广大人民群众广泛参与D.体现了民族民主革命的性质
5 .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   20世纪前半期亚非拉地区所出现的民族主义思潮

地区名称主张
印度尼赫鲁主义民族自由是最首要、最基本的要求;发展民族经济和文化,与各种反帝力量联合和合作;使民主制度与社会主义结合起来
印度尼西亚苏加诺主义民族主义、宗教和共产主义共同合作;国际主义或人道主义;协商制或民主制;社会繁荣;社会民族主义、社会民主主义和信仰神道
西亚、北非阿拉伯复兴社会主义实现阿拉伯民族的统一和自由;反对殖民主义和资本主义;建立一种在私有制的基础上、以伊斯兰教为灵魂的社会主义
非洲泛非主义非洲是非洲人的非洲,摆脱外来帝国主义的控制、取得政治和经济自由;非洲统一,呼吁全非洲的团结
拉美民众主义民族独立和拉美团结;发展民族经济,实行土地改革和工业国有化;反对共产主义,但可以与共产党合作

——摘编自吴于廑《世界现代史·上编》

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围绕“亚非拉民族主义”这一主题,自拟论题并进行阐述。(要求:观点明确,史论结合,表述成文,逻辑清晰。)
6 . 1895年,提拉克在《狮报》上发表文章纪念17世纪的民族英雄希瓦吉,号召人们要像希瓦吉那样来争取印度的自治。同时,他还用《薄伽梵歌》中克里希那的教导宣传武装斗争的思想。提拉克的意图是(     
A.恢复印度传统宗教文化B.发动下层民众抗击英国
C.提升印度人的文化自信D.增强印度民族的凝聚力
7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19世纪80年代,以印度国大党党员为代表的部分爱国知识分子对英属殖民政府推行的教育西化状况深感担忧,认为当时的大学教育没有让印度青年人产生爱国情绪和民族自豪感。他们开始组织教育思想大讨论,在青年学生中开展思想启蒙。部分进步教师和学生在浦纳创建了旨在对印度青年进行爱国主义和民族主义教育的组织——德干教育社。时任加尔各答大学校长的班纳吉、诗人泰戈尔等积极参加或支持德干教育社的活动。1892年,班纳吉校长发表演讲,声称“一个完整的国家教育委员会的教育学范式时代”即将来临,应该“加快在大学中引进母语教学”。19世纪末兴起的印度民族教育运动是在英属印度殖民地发生的重要历史事件,是印度民族独立和解放运动的有机组成部分。

——摘编自施晓光《19世纪末20世纪上半叶印度民族教育运动及影响》

材料二   鉴于荷兰殖民政府加紧对印尼的文化侵略,幻想“在物质上的吞并之后进行精神上的吞并”,部分逐渐从无知的黑暗中猛醒的印尼人,立志为挣脱殖民枷锁而奋斗。1900~1908年,卡尔蒂尼首倡民族教育后,印尼早期知识分子中的一批有识之士,或鼓励青年勤奋求知,或帮助励志求学的平民青年筹募资金,在印尼民族教育史上迈出了可贵的第一步。此外,兴办民族教育机构的还有伊斯兰教民族主义者、资产阶级民族主义者和印尼共产党人等。印尼共产党自诞生伊始,就以学校为阵地、开展民族教育,广泛招收学生,组织学生投入群众性的反殖斗争。这些民族教育运动增强了印尼各岛、各地、各族人民之间的交流,使青年人逐渐培养出对国家和民族的热爱,奠定了印尼近代民族教育体系的基础。

——摘编自李明欢《略论1900—1942年印尼的民族教育》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19世纪末印度民族教育运动兴起的原因。
(2)根据材料二,指出与近代印度相比,20世纪上半叶印尼民族教育的不同之处,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印尼民族教育发展的意义。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名校
8 . 19 世纪70 年代, 印度全国有 61 家印度人经营的棉纺织厂, 19 世纪 80 年代增至 156家。1894 年产业工人已达 35 万人。据此可知, 这一时期的印度(     
A.民族危机不断加深B.独立运动掀起了新高潮
C.民主意识逐步觉醒D.资本主义得到一定发展
单选题-单题 | 较难(0.4) |
名校
9 . 19世纪30~50年代,英国殖民当局在印度进行了一系列交通设施建设,扩建了港口,修复并开通了许多新的商道;同时,在英印之间架设电线,创办电报通讯业务;此外,还在印度建立了全国邮政系统,实行统一的邮费制。英国殖民当局实行这些措施的主要目的是(     
A.助力印度社会转型B.加速资本原始积累
C.便于英国殖民扩张D.缓和与印度的关系
10 . 1908年,提拉克在狱中撰写了《薄伽梵歌的秘密》一书,他认为种姓制度是一种社会分工,这种社会分工存在于任何社会,只是可能以不同的形式出现。由此,他区分了一种关于社会分工与个人社会责任的层面上的种姓制与一种作为僵化的身份等级制的种姓制。提拉克撰写这本书意在( )
A.反思种姓制度的合理性B.宣扬自由、平等的学说
C.动员反抗殖民统治力量D.寻找成立新型政党依据
2023-11-13更新 | 159次组卷 | 2卷引用:江苏省徐州市铜山区2024届高三上学期期中抽测历史试题
首页3 4 5 6 7 8 9 10 末页
跳转: 确定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