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埃塞俄比亚抗意战争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6 道试题
1 . 19世纪末20世纪初的亚非拉民族解放运动中,亚洲和拉丁美洲民族解放运动表现为新式的民族民主运动,而非洲则是旧式的反帝斗争。其主要原因是(       
A.文明发展的程度不同B.领导阶级构成不同
C.民族和宗教传统不同D.列强侵略方式不同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名校
2 . 埃塞俄比亚皇帝孟尼利克二世借反抗意大利入侵的之机,扫荡了各地的封建割据势力。战后,他不但派遣了埃塞俄比亚第一批赴欧留学生,还利用意大利的赔款加快电报线、公路、铁路、银行、西式医院和学校建设。这反映了埃塞俄比亚(     
A.跻身资本主义强国的行列B.主动融入近代化发展潮流
C.以民众为反侵略斗争主力D.跳过了封建社会发展阶段
单选题-单题 | 较难(0.4) |
名校
3 . 18~19世纪初的埃塞俄比亚还处在封建割据的“王侯纷争时代”,皇帝空有其位。到西奥多二世(1855~1868年在位)即位后开始军事改革,创建了一支由皇帝直接统率的军队,并聘请外国技师协助设计制造火炮,还以欧洲军队为模式来训练西式新型军队。西奥多二世的做法(     
A.实现了国家的全面转型B.奠定了中央集权的基础
C.抵御了列强的殖民侵略D.推动了西学的广泛传播
单选题-单题 | 较易(0.85) |
名校
4 . 19世纪末,西方报刊报道:“不敢设想,一个文明国家的军队会在一名非洲酋长及其士兵的手中遭到如此巨大的灾难。”。西方报刊报道的事件是(     
A.印度孟买工人总罢工的胜利B.苏丹马赫迪反英起义的成功
C.埃塞俄比亚抗意战争的胜利D.埃及抗英斗争的胜利
智能选题,一键自动生成优质试卷~
5 . 民族主义是近代以来三大进步潮流之一

材料一   18827月,英国人以重金收买当地的贝都因人部落酋长,并派人收买阿拉比军中的动摇分子。9月,一部分议员和上层文武官员竟打开开罗城门向英军投降。另外,被收买的阿拉比的主力部队指挥官在关键时刻破坏了抗英斗争。坚持了100多天的抗英斗争遂告失败。

——摘编自朱庭光主编《外国历史大事集》

材料二   孟尼利克二世号召全国各阶层人民团结一致,保家卫国,全国人民热烈响应。

普通农牧民自愿向国家捐赠粮食和钱币。一些原来反对孟尼利克二世的封建主表示要以抗意战争为重,停止反对活动,为抗战胜利效力。青年踊跃参军,到1895年,一支由孟尼利克二世指挥的12万人的大军组建完成。阿杜瓦决战中,意大利军队被打得落花流水,几乎全军覆没。

——摘编自顾章义《崛起的非洲》

材料三   国家当给佃农以土地,资其耕种……凡本国人及外国人之企业,或有独占的性质,或规模过大为私人之力所不能办者,如银行、铁道、航路之属,由国家经营管理之,使私有资本制度不能操纵国民之生计,此则节制资本之要旨也。

——《中国国民党第一次全国代表大会宣言》

材料四   (甘地)“崇尚以纺车为代表的农村经济,他不仅将纺车看成一种物质武器,而且看成对抗西方文明的精神武器……只有用以手纺车为标志的农村工业代替集权化的城市大工业,才能避免竞争和剥削,消灭失业和贫富差别,过简朴宁静的生活,而实现非暴力的社会理想。”

——《尼赫鲁与甘地在未来社会设想方面的分歧》


(1)根据材料一、二,概括埃及与埃塞俄比亚反帝斗争成败的原因。
(2)根据材料三、四并结合所学知识,比较孙中山和甘地解决民生问题的不同。
6 . 帝国主义在瓜分非洲的过程中,遭到非洲人民的强烈反抗。下列事件都

A.以失败而告终B.促进了独立思想的传播
C.由资产阶级政党领导D.瓦解了本国的封建统治
2020-08-10更新 | 860次组卷 | 26卷引用:湖北省南漳县第二中学2021-2022学年高一下学期期中历史试题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