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一战后的国际秩序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4 道试题
1 .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 一战期间帝国主义列强忙于战争,无暇他顾,暂时放松了对亚洲地区殖民地附属国的控制和压制,一战后,在苏俄的影响下,亚洲民族民主运动风起云涌。在东亚,五四运动后成立的中国共产党与国民党合作,开展了国民革命;在东南亚,1920年印尼共产党成立,领导了该国历史上最大规模的反荷兰殖民的武装起义,起义失败影川,后,印尼大批民众转向苏加诺领导的印尼民族党,主张走温和路线的民族资产阶级掌握了独立运动的领导权;在西亚,伊拉克、叙利亚和黎巴嫩等地爆发了反对英法占领的运动;在南亚,甘地和国大党发起的“非暴力不合作”运动冲击了英国在印度的殖民统治。这一时期亚洲民族民主运动的高涨,形成了冲击帝国主义殖民地的巨大力量,这股力量又连同无产阶级革命力量成为20世纪30年代反对法西斯侵略的中坚。

——据《中外历史纲要(下)》等整理


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谈谈你对一战后亚洲民族民主运动的认识。
2 .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在巴黎和会上,法国以最明确的方式提出要求,主要有两点:第一,阿尔萨斯必须归还我们,但归还是不应该像根据1815年条约那样分割得支离破碎,应按照1790年前的边界归还我们。这样,我们将在地理上以及矿藏上拥有萨尔盆地。第二,法国政府希望看到莱茵河以西的领土和德意志帝国分开,并成立一个类似缓冲国的国家。而美国主张吸收世界各国包括战败的德国加入国际联盟;联盟各会员国应保证“领土完整和政治独立”;如果发生领土争端,国联有权干预;国联应负责处理战败国的殖民地。

——摘自王绳祖主编《国际关系史》

材料二   第一次世界大战结束后,欧洲人一边哀叹欧洲衰落了,一边思考欧洲向何处去的问题。整个20年代,有关欧洲统一的文章、著作、杂志在英、德、法等国相继出版,呼吁建立欧洲合众国。当欧洲联合的呼声在民间日趋高涨之际,法国总理白里安于1929年在国联大会上提出了以法、德和解为基础的“欧洲联邦”计划,后又发表备忘录,着重强调政治行动,主张建立欧洲各国参加的政治机构。然而,他的欧洲联合方案提出后,其他欧洲国家都态度冷漠,甚至表示反对。最后,“欧洲联邦”计划不了了之。但在20世纪50、60年代(也可指1967年)在欧洲联合的道路上却迈出了重要的步伐。

——摘编自陈乐民《“欧洲观念”的历史哲学》

材料三   1943年10月,中、美、英、苏四国代表签署《四国宣言》,提出:“为了维护国际和平与安全,在重建法律与秩序和创立普遍安全制度以前,它们将彼此协商,必要时并将与联合国家的其他成员进行协商,以便代表一个国际共同体采取共同行动。”

——朱贵生等《第二次世界大战史》


(1)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巴黎和会无法实现真正和平的原因。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简析“欧洲联邦”设想未能实现的原因?“在欧洲联合的道路上却迈出了重要的步伐”指的是什么?
(3)依据材料三,分析《四国宣言》的主要目的。其基本宗旨在战后是如何落实的?
(4)依据上述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谈谈你对正确解决当今国际社会所面临重大问题的认识。
2020-04-25更新 | 31次组卷 | 1卷引用:山东省枣庄市滕州市第一中学2019-2020学年高一4月网课检测历史试题
3 .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   从1904年开始,英国一直是德国最大的贸易伙伴,德国是英国第二大贸易伙伴。英国大量的过剩资本正好满足了德国公司的扩张需要,在当时40个国际制造业卡特尔中有22个是英德联合公司。在大战爆发前4个月,英国《泰晤士报》刊登长文说,“所有的君主、政治家和国民都知道,一个集团反对另一个集团的战争将是一场无可估量的大灾难。这种认识带来的是一种责任感一就是有责任规范和约束那些最大胆、最不计后果的人”

……德国计划六星期进驻巴黎。英国政治家宣布“战争将在圣诞节结束”。1916和1917年冬天,在整个欧洲,无论在战壕中还是在后方,处处都是悲观情绪。一场惊天动地的大风暴正在酝酿。但它会在哪里爆发呢?

——摘编自【美】尼尔·福克纳《世界简史》等


(1)依据材料概括分析一战前夕欧洲盛行“战争不可能爆发论”出现的主要原因。你认为战爆发的根源是什么?
(2)一战的进程完全走向大国决策者主观意志的反面:它们抱着短期取胜的侥幸心理,却形成了长期阵地战的僵局,变成了倾注全部国力的总体战。结合所学知识,概括出现这局面的原因。
(3)一战结束后,战胜国通过缔结系列条约,在全球范围内建立了帝国主义的国际新秩序凡尔赛—华盛顿体系。丘吉尔曾把凡尔赛体系称为“胜利者的蠢事”。结合所学知识简要谈谈你对丘吉尔这观点的理解。
材料分析题 | 适中(0.65) |
名校

4 . 阅读下面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   而在同一年(1917年)的早些时候,4月1日的夜间,美国总统威尔逊忧心忡忡地向《世界日报》的柯布尔先生讲了下面的一番话:“战争会使我们所知道的世界翻身。只要我们不参加战争,则中立主义还可以有优势地位,假使我们加入了协约国方面,则世界就会离开了和平的基础,而进入了战争的基础了。那就是说我们也和旁人一样的丧失了头脑,不再有是非的考虑,那也就是说这个半球上的大多数人民都会发了战争狂,放弃了冷静的思考,而集中其精力来从事于毁灭。”威尔逊又说,美国的宣战,其意义即等于德国已经被击败了,而且是相当的惨败,所以结果将是一个指定的和平和胜利的和平。威尔逊的这种矛盾的心理,没有能挡住美国公众对惩罚德国的义愤,美国终于参战了。不过,欧洲的政治家们不是像威尔逊总统一样,把第一次世界大战的结束称为“胜利的和平”或 “指定的和平”,而是尖锐地指出:欧洲失去了无胜利有和平的机会,得到了有胜利而无和平的结局。

——摘编自王苏波《恶魔在徘徊对20世纪战争的回顾与反思》

(1)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指出威尔逊的矛盾心理。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谈谈你对欧洲人“得到了有胜利而无和平的结局”的理解。

2017-06-12更新 | 25次组卷 | 4卷引用:山东省青州市2017年高考热身训练文科综合-历史部分试题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