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一战后的国际秩序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2512 道试题
单选题-单题 | 较难(0.4) |
名校
1 . 1914年,列宁发表了《论民族自决权》一文,其民族自决思想的核心内容是反对民族压迫和殖民统治;一战中,美国总统威尔逊则从典型的西方民主观点出发来关注民族自决问题,强调尊重殖民地人民之公意等。由此可知,列宁和威尔逊的观点都(     
A.意图构建世界政治新秩序B.基于意识形态安全的视角
C.赞成不同国家应和平共处D.利于一战后新体系的形成
2 . 20世纪初,美国政治家提出人类历史经历了地中海时代——大西洋时代——太平洋时代,他认为:“地中海时代随着美洲的发现而结束了。大西洋时代正处于开发的顶峰,势必很快就要耗尽它所控制的资源,唯有太平洋时代,这个注定成为三者之中最伟大的时代,仅仅初露曙光。”对此观点,下列分析正确的是(     
①该观点带有西方中心主义偏见             ②意大利地区曾是地中海时代的代表
③拿破仑战争使大西洋时代最终达到顶峰④太平洋时代的提法反映美国对外扩张的野心
A.①②③B.①②④C.①③④D.②③④
2023-05-08更新 | 726次组卷 | 5卷引用:北京市东城区2023届高三二模历史试题
3 . 1919年签字的《凡尔赛条约》中包含了国际联盟盟约,但当时任总统威尔逊将盟约带回美国寻求国会批准的时候,却遭遇了滑铁卢。威尔逊是国际联盟最强有力的倡导者,然而他领导的美国却没有成为国联的成员国。这种结局的出现主要是基于(     
A.英国与法国是国联的主导者B.国联背离了美国的外交传统
C.战争未给美国带来实质利益D.美国的战略重心转移至亚洲
单选题-单题 | 较难(0.4) |
4 . 法国对巴黎和会没有彻底肢解德国感到不满,继续采取削弱德国的政策;英国则在政治、经济上支持德国,以此来削弱法国;美国没有实现称霸世界的野心,拒绝批准《凡尔赛条约》。这反映出(     
A.欧洲彻底丧失其优势地位B.巴黎和会是一次分赃会议
C.凡尔赛体系内部矛盾重重D.战后世界秩序已经确立了
2023-05-18更新 | 331次组卷 | 3卷引用:江苏省苏州地区2023届港澳台侨学生高三一模联考历史试题
单选题-单题 | 较难(0.4) |
名校
5 . 斯塔夫里阿诺斯在《全球通史》中写道:“美国总统威尔逊的《十四点和平纲领》在欧洲引起了一场民主愿望和期许的狂热⋯⋯为了模仿布尔什维克,柏林、汉堡都建立了苏维埃,布尔什维克主义正越来越为各地人们所接受。”这反映出当时的欧洲(     
A.统治秩序受到民众质疑B.是美苏争夺的重点区域
C.丧失了世界中心的地位D.对战后世界格局的不满
6 . 1918年1月,美国总统威尔逊提出战后和平计划,包括:一战后的世界应该是一个开放的世界,包括贸易的开放和海洋的开放;各国要裁减军备;要建立国际联盟,以保各国安全。其动机是(     
A.促使美国尽快加入国际联盟B.维护美国的政治经济利益
C.倡导民族自决结束委任统治D.调节英法德之间尖锐矛盾
7 . 阅读材料,回答下列问题。

材料一   在世界形成一个整体的过程中,世界经济的增长与生产力的上升达到史无前例的水平18601913年世界工业生产的增长超过6倍,1851——1913年世界贸易总额增长12倍。为什么在16世纪以来的400年间会产生这样的奇迹?简言之,是由于资本主义登上了历史舞台,它在推动历史进步方面起到了不容忽视的作用。那么,为什么资本主义能够有这样大的威力?这是因为资本主义具有开放和扩张的本性。它要求以全世界为它的活动舞台,如果不掠夺世界,它是无法发展起来的。资本主义就这样一步步地加强世界地区间的联系。

——摘编自吴于廑、齐世荣主编《世界史·近代史编》

材料二   世界帝国的建立有着深远的影响。帝国主义在方方面面加强着世界各个社会之间的联系。帝国主义列强鼓励宗主国和海外殖民地的贸易,组织大量劳动力移民从事工农业生产活动。帝国主义也推动了世界人民的分裂。新型生产工具、致命的武器和世界霸权使欧洲人觉得自己比世界各地的“臣民”都优越:现代种族主义是帝国主义的遗产之一。帝国主义的另一个遗产是殖民地国家民族意识的觉醒。正如拿破仑激发了欧洲人民的爱国热情一样,强加的外国权威激起了殖民地民族主义者的强烈反响。在20世纪,尽管正式的帝国都已经完全解体,全球帝国主义的影响继续改变着当代世界。

——摘自[美]杰里·本特利赫伯特·齐罗格《新全球史》

材料三   一战结束后,战胜国在1919年和19211922年分别召开了巴黎和会与华盛顿会议,与会各国缔结了以《凡尔赛条约》和《九国公约》为代表的一系列国际条约,重新确立了帝国主义在欧洲、西亚、非洲、东亚以及太平洋地区的统治秩序。英、法、美等大国主导下构建的凡尔赛——华盛顿体系暂时稳定了世界秩序,但也埋下了战争的隐患。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19世纪中后期-20世纪初,影响资本主义经济快速发展的原因有哪些?
(2)根据材料一、二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19世纪中后期-20世纪初,资本主义经济快速发展产生了怎样的影响?
(3)根据材料三并结合所学知识,对凡尔赛——华盛顿体系进行评价。
8 . 中国的“世界史”书写

中国传统史书总体采用“中国中心”的书写视角,一直盛行到晚清。1874年出版的《四裔编年表》虽仍在彰显中国的尊贵,但也融入了一些圣经历史,并将传统纪年方式和西方公历纪年相结合。黄遵宪在1895年刊行的《日本国志》中主张以“华夏”而非“中华”为国名,以淡化“自尊卑人之意”。

进入20世纪,“欧洲中心论”影响较大。从20年代起,有不少中国学者对此提出挑战:1924年,陈衡哲《西洋史》出版,她希望借此“揭穿武人政客的黑幕,揭穿他们愚弄人民的黑幕……国际的混乱状态,不但不是西洋文明的精神,并且是他的一个大缺点”,提出“国际主义的目的,是在求人类的彼此了解,及各国文化的成为世界的共产”。

20年代末,共产党人杨贤江在译著《世界史纲》中,将世界划分为三个阵营:苏维埃阵营、帝国主义阵营和被帝国主义盘剥的广大殖民地,并指出“这一新时代——即帝国主义时代,又普罗列塔利亚特(无产阶级)获得政权时代”。

1934年,何炳松《外国史》认为:“中国民族解放运动的成功,关系世界前途确是非常重大”“旧式外国史总以欧洲一洲为中心;东洋史则以中国一国为中心。欧洲和中国固然为东西两洋文化的重心,不可忽视;但亦不宜偏重。”


(1)阅读材料,概括晚清至民国时期中国“世界史”书写视角转换的过程。
(2)结合所学,对民国时期中国学者挑战“欧洲中心论”的现象进行阐释。
9 . 两次世界大战改变了世界国际秩序,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丘吉尔在《第二次世界大战回忆录》中曾把凡尔赛体系称为“胜利者的蠢事”。(第一次世界大战)战争使……德意志帝国被摧毁;奥匈帝国废墟上出现了一系列新独立的国家土耳其的所有属地被剥夺,处在痛苦的呻吟之中庞大的俄罗斯帝国寿终正寝,一种新的社会制度正在占地球陆地1/6的土地上进行试验。

材料二   二战后国际关系格局演变的时序示意图


材料三   19431945年,美、英、苏三国首脑相继在开罗、德黑兰、雅尔塔和波茨坦召开会议,缔结条约和协定,建立了战后国际秩序,史称“雅尔塔体系”。在这一体系下以美、苏两国为代表在政治、经济和军事上既进行了成功的合作,同时又展开了激烈的对抗。同时在打败法西斯赢得二战胜利、战后处置法西斯、维护世界和平和推动各国民族独立等方面作用相当巨大。20世纪80年代末到90年代初,雅尔塔体系最终瓦解。

——改编自《中外历史纲要(下)》


(1)据材料一和所学知识,指出形成第一次世界大战后凡尔赛体系的国际会议,并说明第一次世界大战对国际格局的影响。
(2)根据材料二和材料三,指出雅尔塔体系瓦解的标志,并结合所学对雅尔塔体系进行简要评价。
单选题-单题 | 较难(0.4) |
名校
10 . 漫画《我们用我们的小斧子砍的》发表于20世纪上半叶,从左到右三个人物(左右两边代表的是英美)携手合作,共同砍倒了两棵大树。这幅漫画可以反映出(       

A.远东局势步入缓和阶段B.英美对日本崛起的忧虑
C.列强妥协共同操控中国D.反法西斯同盟并肩作战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