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苏联建设社会主义的实践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16 道试题
1 . 1930年,苏联成立了“外宾商店”,到1933年初增加到了400个,最鼎盛时期,达到1500个。“外宾商店”不仅面向“外宾”,也面向“内宾”,其低价收纳民间金银等各种贵重物品,在国际市场上出售逐利。据此可推知,苏联的“外宾商店”
A.是尝试改变经济体制的窗口B.借鉴了新经济政策的某些做法
C.有助于社会主义工业化建设D.减缓了经济危机对苏联的冲击
2022-04-18更新 | 316次组卷 | 5卷引用:内蒙古赤峰二中2022届高三高考模拟(5.20)文综历史试题
2 . 当时许多苏俄领导人都把实施新经济政策看作是一种退却,以拯救苏维埃政权。正如列宁所强调,我们向作为商人的农民作了让步,即向私人买卖的原则作了让步。下列哪一项政策说明列宁等人“向私人买卖的原则让了步”
A.举行彼得格勒武装起义B.实行余粮收集制
C.以租让制形式引入外国资本D.实施社会主义工业化
3 . 列宁在一次报告中指出:“如果政府的行为是明智的,如果它的措施合乎贫苦农民的需要,难道农民群众还会闹风潮吗?然而政府所采取……一切措施,都是反农民的,逼他们不得不举行起义。”“农民起义”的主要原因是
A.余粮收集制的推行B.农业集体化的实现
C.固定粮食税的征收D.义务交售制的废除
4 . 20世纪二三十年代苏联社会面临发展和生存两大问题。通过打败法西斯,捍卫国家主权和领土完整的方式解决了生存问题。为解决发展问题,苏联政府实施
A.工业化和农业集体化B.肃反运动
C.战时共产主义政策D.玉米运动
5 . 苏联作家布尔加科夫曾在他的作品中写道:“变化是一点……逐渐发生的:商店玻璃橱窗的木挡板东处西处地被拆除,闲置已久的房屋建筑深处亮起了一个个小灯泡,生命在灯光下开始蠕动……列架上方的大圆灯发出耀眼的光芒。”这一描述
A.表现了十月革命后的社会面貌B.体现战时共产主义政策的胜利
C.反映了新经济政策带来的生机D.折射出斯大林体制带来的成效
2021-05-30更新 | 733次组卷 | 9卷引用:内蒙古呼和浩特市土默特左旗第一中学2022-2023学年高一下学期期末考试历史试题
单选题-单题 | 较难(0.4) |
名校
6 . 从1931年开始,实行配给制的苏联将国营“外宾商店”向苏联公民开放,只允许使用黄金或外汇购物,并在欧美多个城市发布广告,其中一则广告语为“俄国的凛冬已至,向外宾商店汇款能让你们在苏联的亲戚朋友买到暖和的衣服、鞋子、衬衣……”。苏联此举旨在
A.借助危机进行政治宣传B.为工业化筹集所需资金
C.部分地延续新经济政策D.调整不平衡的经济结构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