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苏联建设社会主义的实践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126 道试题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1 . 1921年,列宁放弃战时共产主义政策改行新经济政策.并反复强调“退却是为了极顽强地向前进攻”,但当时仍有一些左派诗人用诗句表达了不满:“光明的力量, 已经流出了莫斯科近郊的溪沟”,我们的旗帜不扬,绛红色的颜色模糊”。对此理解正确的是:新经济政策(       
A.缺乏广泛的社会基础B.动摇了苏俄统治基础
C.折射道路探索的艰难D.导致了严峻政治危机
2 . 某学习小组进行研究性学习,围绕某一主题搜集了如下资料,据此判断这一主题应是(       
经济单一公有制;高度集中的计划经济体制;优先发展重工业;农业全盘集体化:公有制为主导,多种所有制并存;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
政治领袖高度集权的一党制;干部任用上实行自上而下的委派制和终身制;完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党政分开;进一步下放权力;改革政府工作机构;终结党政机关的领导职务终身制:
思想
文化
对意识形态领域进行严厉控制:垄断思想文化话语权。以开放的心态推进社会主义文化建设;恢复“双百方针”

A.中国社会主义制度基本确立B.中国社会主义建设的曲折进展
C.社会主义模式的探索和发展D.苏联斯大林模式日渐走向僵化
2022-10-11更新 | 38次组卷 | 1卷引用:江西省智学联盟体2022-2023学年高二上学期第一次联考历史试题
3 . 阅读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粮食危机爆发前,斯大林虽然曾萌生过采用强制办法对农民进行社会主义改造的念头,但基本上还是继承了列宁的观点,对农民在社会主义建设中的积极作用给予了肯定。粮食危机爆发后,斯大林对个体农民经济的看法发生了根本性的变化,认为小农经济是“最没有保障、最原始、最不发达、出产商品最少的经济”,并将其视为资本主义性质的经济。而个体农民则是“最后一个资产阶级”,一直在走“旧的资本主义发展道路”。斯大林断言:‘我们在个体小农经济的基础上是不能进一步发展的。”在斯大林的心目中,个体生产的农民已由新经济政策时期工人阶级的联盟者变为了革命的对象,小农必然摆脱不了在疾风暴雨般的全盘集体化运动中被消灭的命运。

——摘编自张勇《斯大林农业全盘集体化运动评析》

材料二   19335月,罗斯福签署《农业调整法》,主要内容包括对自愿减少棉花、小麦、玉米、烟草、稻米、猪和奶制品等所谓“基本农产品”生产的农民给予补贴并发放商品贷款,与农产品加工者签订销售合同并规定销售定额和出口补贴等,其目的是通过限制农产品生产来恢复供求平衡,提高农产品价格,进而恢复农民购买力。在1933年的《农业调整法》中,政府对自愿减产的农民的补贴主要来自农产品加工税。

——摘编自张准《论罗斯福新政对美国南部“三农”问题的影响》


(1)分别指出斯大林时期苏联与罗斯福新政时期美国的农业政策,并说明其目的。
(2)结合苏联与美国农业政策,谈谈你对农业发展的认识。
4 . 1920年11月30日,列宁致谢·叶·丘茨卡耶夫的信中写道:“从货币向不用货币的产品交换过渡,是毫无疑义的。为使这一过渡胜利完成,应当实现产品交换(不是商品交换)”。这一言论反映出当时列宁(     
A.主张以货币的形式缴纳粮食税B.纠正了向社会主义过渡的方式
C.仍坚持战时政策排斥商品经济D.有效应对当时的政治经济危机
2022-09-08更新 | 64次组卷 | 1卷引用:江西省省重点校联盟2023届高三上学期开学摸底联考历史试题
5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新经济政策实施后,以其温和性和包容性化解了战时共产主义政策实施后期产生的诸多问题,逐步扭转了刚性有余、柔性不足的战时共产主义政策给苏俄带来的不利局面,使得整个社会发展朝着更加合理的方向转变。新经济政策是“在一个小农生产者占人口大多数的国家里,实行社会主义革命必须通过一系列特殊的过渡办法,这些办法在工农业雇佣工人占大多数的发达的资本主义国家里,是完全不需要采用的”。

——摘编自舒新《新经济政策的理论价值和现实启迪再探》

材料二   20世纪80年代以来,有些国家的新一代领导人在回到欧洲去的强大思潮中,不是继续寻求社会主义改造的新路,而是盲目崇拜、全盘肯定西方的政治、经济、文化制度在这种形势下,西方国家凭借第三次科技革命发展起来的实力,实施“超越遏制”战略,……结果,在没有硝烟的战争中,社会主义遭受了严重的挫折。

——摘编自黄宗良等《斗争·合作·发展》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说明战时共产主义政策在农业方面的“刚性有余、柔性不足”,分析新经济政策的积极影响。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指出“社会主义遭到严重挫折”的表现,分析造成“严重挫折”的原因。
2022-09-07更新 | 115次组卷 | 2卷引用:江西省抚州市金溪县第一中学2022-2023学年高二上学期开学摸底考试历史试题
6 . 苏联一位领导人认为:社会主义工业和个体小农业是完全不同的经济,甚至是相互对立的,社会主义事业不能长期建立在两个不同的基础上,否则总有一天会使整个国民经济全部崩溃。为解决这一矛盾,苏联采取的措施是(     
A.实行余粮收集制B.建立集体农庄C.大力推行粮食税D.实施一五计划
2022-09-05更新 | 216次组卷 | 1卷引用:江西省南昌市2023届高三上学期开学摸底考试历史试题
单选题-单题 | 较难(0.4) |
名校
7 . 1921年8月,苏俄人民委员会通过了《关于提高我国工程技术知识水平和改善工程技术人员生活条件的措施》的决议﹐从法律和制度上保证了技术专家拥有较高的经济和社会地位。据此可推知,该决议(     
A.有利于国家经济的发展B.推进了大规模工业化战略的逐步实施
C.为新经济体制提供条件D.使战时共产主义政策的效果得到保证
8 . 1937年,苏联的机器拖拉机站数从1932年的2400多个扩大到5800多个。苏联农庄有拖拉机56.1万台,联合收割机12.9万台,载重汽车14.6万辆,机械动力占总动力的66.7%,机械化春耕、播种、收割面积分别占全部面积的71%、54%、44%。这体现出当时苏联(     
A.制造业围绕农业机械展开B.农机普及率占据世界首位
C.集体农庄制度进一步推广D.工业化建设取得巨大成就
9 . 1929年俄罗斯石油销售公司在伦敦签署为期3年的销售合同,1930—1932年苏联石油年均出口量达523万吨,苏联的石油出口额占世界石油销售额的比例持续上升。苏联石油的出口(     
A.打破了西方的经济封锁B.凸显新经济政策的成效
C.适应工业化建设的需要D.缓解了经济危机的冲击
10 . 苏联在农业集体化的过程中,消极怠工成为普遍现象,苏联不少农庄收获粮食时的损失率高达20%~40%;仅1930年2月、3月这两个月内,各地被屠宰的大牲畜约1400万头,其中猪被屠宰掉1/3,羊被屠宰掉1/4。这表明苏联的农业集体化(       
A.造成了粮食的短缺B.导致国民经济比例失调
C.违背了农业发展规律D.助推了计划经济体制确立
首页6 7 8 9 10 11 12 13 末页
跳转: 确定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