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苏联建设社会主义的实践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32 道试题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名校
1 . 吴恩远在《再谈俄罗斯反思苏联历史、重评斯大林思潮》中认为应重新评价“斯大林模式”,肯定“斯大林模式”的历史价值,认同“斯大林模式”是那个时代苏联唯一可行的模式。对该观点理解正确的是,斯大林模式(       
A.便于苏联在冷战中处于优势
B.保障了苏联卫国战争的胜利
C.有利苏联建立完整工业体系
D.符合当时苏联社会发展需求
2024-05-24更新 | 70次组卷 | 1卷引用:辽宁省大连市第二十四中学2024届高三下学期第五次模拟历史试题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名校
2 . 如表是1922年10月苏联部分省份的农民情况摘要。这反映出当时苏联(     
省份农情摘要
鄂木斯克省因粮食机关按加倍的播种面积征收粮食税,农民对苏维埃政权非常憎恨
普斯科夫省粮食税要占农民全部收成的2/3还要多
梁赞省100%完成粮食税的农民必然要挨饿
特维尔省完成粮食税后,现在农民不得不在市场上购买粮食
雷宾斯克省农民为了少交粮食税,减少播种面积
基辅省有农民因粮食税的压力而自杀
A.高度集中的计划经济体制效率低下B.新经济政策的执行存在严重问题
C.农业集体化并未有效改善农民生活D.小农经济阻碍农业生产力的发展
3 . 列宁提出:“我们只有利用资产阶级的科学和技术手段使共产主义变成群众更容易接受的东西时,才能建成共产主义。想用另一种方法建成共产主义社会是不行的。” 为此,1924-1929年间,苏联政府(     
A.保证前线的粮食供应并缓解城市饥荒B.通过粮食税等市场机制建立工农联盟
C.从西方引进一大批先进的技术和设备D.通过计划经济体制优先发展科学技术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4 . 1921年7月,苏俄政府颁布出借法令后,相继出租了一万多个国有大中小企业,不仅为国家提供了大量资金,而且还解决了几百万人失业的难题。这主要说明,当时出租企业(     
A.活跃了市场经济B.引进了先进技术C.有利于社会稳定D.壮大了国有经济
2023-10-15更新 | 59次组卷 | 1卷引用:辽宁省名校联盟2023-2024学年高二10月联考历史试题
智能选题,一键自动生成优质试卷~
5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国内战争结束后,苏维埃政权继续实行战时共产主义政策引发了空前严重的经济和政治危机:农民难以忍受余粮征集制的沉重负担,产生了严重不满;大批工人由于饥饿和工厂停工而纷纷从城市逃往乡下,成为“背口袋的人”(搞粮食投机的人)。列宁认识到如不改变政策将失去广大工农群众。在对战时共产主义政策进行深刻反思的基础上,认识到小农经济占优势的俄国不能直接过渡到社会主义,只能采取“迂回过渡”的办法。19213月,苏维埃俄国由战时共产主义政策转向了新经济政策。

——摘编自石镇平《重新解读列宁的新经济政策》

材料二   在列宁心目中,实行新经济政策是对过去在建设社会主义问题上错误做法的纠正,是对如何建设社会主义的新的探索和尝试。从新经济政策的主要内容,包括实行粮食税、发展租让制、租借制等形式的国家资本主义、恢复货币和商品交换等看出,无论是发展国家资本主义,还是允许自由贸易、商品货币关系存在,都是列宁在破解俄国社会主义建设中的实际难题取得的重大理论突破和实践创新。毕竟根据马克思主义理论,共产党人的历史使命就是消灭资本主义和实现社会主义,未来的社会主义是不存在商品货币关系的社会,新经济政策允许发展资本主义和商品交换无疑是破天荒的。

——摘编自王进芬《列宁新经济政策的理论精髓及其当代价值》

(1)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苏俄实施新经济政策的背景。
(2)根据材料一、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苏俄新经济政策的特点,并以战时共产主义政策和新经济政策的实施效果为例,说明国家在制定经济政策时应遵循的原则。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名校
6 . 20世纪30年代初,苏联一度成为世界上进口机器设备最多的国家,而到1937年苏联不仅停止了进口拖拉机、汽车和农业机器,还开始出口这些机器。这一变化说明(     
A.新经济政策的成效显著B.苏联经济的自主性增强
C.西方商品倾销得到抵制D.苏联已经摆脱经济危机
7 . 列宁的“政治遗嘱”如下

据此可知,列宁(     
A.仍然坚持社会主义计划经济体制B.推行民族区域自治制度
C.主张用革命手段向社会主义过渡D.积极探索自身建设道路
8 . 如图所示是1930年的一幅苏联宣传画,其主标题为“开足马力,全速前进”。据此推知,最为契合的副标题应是(     

   

A.国家基本实现了工业化B.工业产值跃居欧洲第一
C.公私企业得到充分发展D.争取提前完成五年计划
单选题-单题 | 较难(0.4) |
名校
9 . 新经济政策时期形成的小农经济,在1926年以后已无法取得粮食产量的大幅增长。而在这个时期,苏联工业建设的加速和城市的发展都需要提供更多农产品。据此可知,苏联当时(     
A.调整农业政策具有合理性B.否定了新经济政策的作用
C.完成了向社会主义的过渡D.国民经济的比例严重失调
单选题-单题 | 较易(0.85) |
名校
10 . 据统计,实行新经济政策的第二年,苏维埃粮食产量比1921年几乎增加了9亿普特,工业产量和劳动生产率都有很大提高,这说明当时苏俄(     
A.经济恢复任务基本完成B.经济政策调整有其合理性
C.清除了余粮收集制的残余D.农业、工业基础十分薄弱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