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苏联建设社会主义的实践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2405 道试题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1 . 1926年4月,联共(布)中央向全党发出通知,要求每一个党员,党内外每一个工作人员都要养成极大的责任感,节约每一个苏维埃卢布和戈比。同时,苏维埃国家尽量设法增加工业和商业的利润,实行严格的节约制度,发行公债,努力吸收居民的游资。这些举措出台的背景是(       
A.新经济政策开始全面实施B.政府确立了优先发展重工业方针
C.计划经济模式已基本形成D.来自法西斯德国的威胁日益加剧
昨日更新 | 101次组卷 | 1卷引用:2024届山东省济宁市高三下学期三模历史试题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名校
2 . 列宁在一篇文章中强调,“为了作好向共产主义过渡的准备,我们不能直接凭热情,而要借助于伟大革命所产生的热情,靠同个人利益的结合,靠经济核算,在这个小农国家里先建立起牢固的桥梁”。由此可知,此时苏俄(     
A.开始直接向共产主义过渡B.已允许进行私营贸易
C.积极宣传计划经济的思想D.开展农业集体化运动
单选题-单题 | 较难(0.4) |
名校
3 . 1918年4月,列宁指出,由于不具备必要的物质条件,“不能以继续向资本进攻这个简单的公式来规定当前的任务”,“为了今后进攻的胜利,目前应当‘暂停’进攻”。随后,列宁批评了左派共产主义者关于“向国家资本主义方向发展,就是罪恶”的观点。这反映出列宁(     
A.改变了社会主义革命目标B.认清了苏俄生产力发展水平
C.着眼于发展资本主义经济D.急于停止战时共产主义政策
4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问题。

材料一   1860年,美国开始农业现代化。1862年,美国通过了三个有决定意义的农业和农业教育立法;政府用稳定资金和健全制度推动农业建设,30年间建设了数十项大型水利工程。20世纪初,美国实现了农业半机械化。20世纪前期,美国两次农业危机,政府投入重点转向控制农业生产、维持农民收入、保护生态环境,促进了农业恢复发展。1940年,美国基本实现了农业机械化。1950年后,美国鼓励农用新技术,极力扩大农产品外销,农业水利化、良种化、化学化达到很高水平,在世界上最早实现农业现代化。

——摘编自《美国农业现代化历程》

材料二   1926年,斯大林指出没有工业发展苏联农业就无法发展,试图以美国模式改造苏联农业。1929年,苏联农业集体化。1933年,苏联拖拉机站和农场政治部门到村庄,在长期系统引入机械和技术上体现了明显的集体化管理效果。赫鲁晓夫时期,拖拉机站与集体农庄合并,大量垦荒、种植玉米、提高收购价格,为农场人员提供养老金。60年代,苏联农场高度机械化,其既是生产单位,又是福利机构。勃列日涅夫末期,苏联创造了一个工业投入、工人生 产、科学家规划,广泛参与的庞大复杂的现代化农业系统。

——摘编自《苏联农业的现代化》

材料三   1949—2010年,我国农业经历了集体所有制,产品统购统销,农民户籍;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农户成为农业主体;农民离土出村的三个农业现代化阶段。2010年前后,农村土地流转市场开始发展,机械化大幅度投入,农业生产率快速提升,同时农村劳动力跨区域转移,导致农业劳动力不断减少,农业用工成本上升,我国农业现代化进入转折和发展新阶段,农业发展模式从满足温饱和提高土地生产率为主,转向显化乡村价值、提高农村劳动生产率为主,城乡融合体制创新是这一阶段激发乡村活力的关键。

——摘编自《中国农业转型与现代化》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简析美国在世界最早实现农业现代化的条件。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苏联农业现代化的特点。
(3)根据材料三并结合所学知识,与苏联比较,中国农业现代化的不同,简析当前中国农业转型的原因。
昨日更新 | 67次组卷 | 1卷引用:2024届四川省内江市高三下学期第三次模拟考试文综试题 -高中历史
智能选题,一键自动生成优质试卷~
单选题-单题 | 较难(0.4) |
名校
5 . 苏联“一五”时期供应工人的计划储备食品按商业价格免卡零售。如表是食品凭卡和免卡每公斤售价对比情况。苏联这一举措(     
食品面粉植物油
凭卡价格27戈比1卢布26戈比92戈比
免卡价格2卢布8卢布2卢布
A.有利于增加工业建设资金积累B.推动了农业和轻工业的迅速发展
C.反映了产业发展重点开始转移D.体现了计划经济与市场经济结合
7日内更新 | 18次组卷 | 1卷引用:2024届安徽省安庆市第一中学高三下学期第四次模拟考试历史试卷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名校
6 . 苏联第一个五年计划从1928年开始到1933年结束。期间,其工业总产值比1913年增加了之多,工业产量在国民经济中的比重达到了70%,制造生产资料的工业比重也增加到了53%,到“二五”计划完成时苏联的工业产量仅次于美国。这主要反映出当时苏联(       
A.计划经济体制具有优势B.社会主义制度基本确立
C.技术创新推动经济发展D.人民消费水平明显提高
7 . 如表是1910-1937年英、美、俄(苏联)德等国家的经济数据表(单位:百万吨)。据此推断,甲、乙、丙、丁分别代表的国家是(     
年份项目国家
1910年原油产量11.30.127.9______
钢产量3.313.126.56.5
1937年原油产量28.50.5172.9______
钢产量17.719.851.413.2
A.俄、德、美、英B.英、俄、美、德C.德、俄、英、美D.英、德、美、俄
7日内更新 | 20次组卷 | 1卷引用:2024届山东师范大学附属中学高三下学期考前适应性测试历史试题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8 . 1947年2月,联共(布)中央全会通过了《战后时期发展农业的措施》的决议,强调加强农业技术装备是提高谷物产量的重要途径。此外,为了加强劳动管理,还规定了庄员最低劳动日。据此可知当时苏联(     
A.将恢复农业作为工作重心B.延续了斯大林模式
C.出现粮食严重短缺的局面D.拉开战后改革序幕
7日内更新 | 107次组卷 | 1卷引用:2024届江西省南昌市高三下学期第三次模拟测试历史试题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名校
9 . 列宁在论述新经济政策时说道:“以前没有这种结合,所以现在我们首先要建立这种结合”“使我们在大工业和农业中的社会主义工作同每个农民从事的工作结合起来”“找到了我们花很大力量所建立的新经济同农民经济的结合”。由此可见,新经济政策的推行(     
A.消除了城市和乡村间的矛盾B.为开展农业集体化创造了条件
C.加强了农民对新政权的认同D.探索了俄国社会主义革命道路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10 . 20世纪20年代初,苏俄的社会阶层除了工人阶级、农民阶级、知识分子以外,还有新出现的社会阶级“耐普曼”指小店主、小厂主及投机商。这表明当时苏俄(     
A.致力探索社会主义革命道路B.利用市场机制恢复发展经济
C.工农联盟不断得到有效巩固D.社会主义工业建设成就斐然
7日内更新 | 39次组卷 | 1卷引用:2024届河北省衡水市高考模拟预测历史试题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