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苏联建设社会主义的实践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256 道试题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名校
1 . 下表是某学者对二战后初期苏联几种政治力量的相关论述。可见,该学者意在阐释(     

政治力量

特征

苏维埃政府

威望空前提高。

上层人士

战时和西方有一定交往,对西方有较全面认识。

复员士兵

常聚集在酒馆议论出国作战见闻,形成“小酒店民主”。

普通民众

希望和平稳定、提高生活水平。
A.斯大林体制是战胜法西斯的根本保证B.西方和平演变策略初见成效
C.苏联已经初步具备了经济改革的条件D.和平发展成为国际形势主流
2 . 20世纪三四十年代,苏联领导人莫洛托夫指出:“要按照生产能力的分布发展经济,以避免漫长的交通线。”他特别告诫规划工作者要扫除好大喜功的倾向,进一步展开工业化快建法,包括多样机械化、快速流水作业、类型标准化、工厂预制以及进度排表,并更注意经济问题。莫洛托夫的说法(     
A.有利于生产力的合理布局B.着眼于轻重工业比例关系的协调
C.纠正了斯大林体制的弊端D.主张借鉴资本主义大生产的机制
3 . 十月革命胜利后,西方资本主义国家敌视苏俄,如何保存革命成果这一难题摆在了列宁面前,而仅仅三年后他的难题就变成了如何结束这场革命。这是因为(       
A.列宁对时局考虑不周B.确立计划经济的需要
C.新经济政策实施不当D.向共产主义过渡失败
2024-03-09更新 | 30次组卷 | 1卷引用:1号卷·A10联盟2021级高二上学期开学摸底联考历史试题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名校
4 . 列宁认为社会主义运动应是“曲折向前”的,而俄共(布)九大“直线前进”的决策却忽略了这一原则。现在只有同农民妥协,才能拯救俄国的社会主义革命。基于此认识,列宁(     
A.开启马克思主义俄国化的探索
B.推动苏俄实现社会主义工业化
C.调整革命策略取得十月革命胜利
D.规划新的路径利用市场发展经济
智能选题,一键自动生成优质试卷~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名校
5 . 有学者指出,新经济政策作为应对政治经济危机的应急措施,虽然被广泛接受,但人们对于新经济政策的意义没有形成广泛的共识。列宁和布哈林等人把这个政策看成走上社会主义道路的必由之路,多数布尔什维克党的领导人则是把它看成权宜之计,在普通党员干部中也存在着这种认识。这意味着新经济政策(     
A.措施脱离实际B.实施效果不佳
C.难以持久实行D.偏离政治方向
2023-08-22更新 | 50次组卷 | 1卷引用:湖南省娄底市第一中学2023届高三上学期期中考试历史试题
单选题-单题 | 较难(0.4) |
名校
6 . 1929年,苏联博物馆委员会从冬宫博物馆秘密出售了1052件藏品,获得110万美元外汇,1931年出售高峰更是获得475万美元外汇。截止到1934年,苏联博物馆委员会通过出售艺术品和稀世珍品共获得1250万美元。苏联政府此举旨在(     
A.对文化进行社会主义改造B.扭转对外贸易中的逆差
C.打破西方国家的经济封锁D.为工业化发展积累资金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名校
7 . 1925 年,美国人科赫宣称研发出新的炼油工艺,大型石化企业立刻指责其侵犯专利。科赫随即前往苏联推销该技术,并承接了价值不菲的订单。“一五” 计划结束时,苏联的石化工艺已接近世界先进水平。由此可知,苏联石化技术进进步的主要原因是(     
A.制定经济计划以发展国家资本B.重视对最新科学技术的投入
C.利用外国体制的缺陷争取权益D.秉持开放心态破解封锁局面
2023-03-23更新 | 228次组卷 | 8卷引用:江西省赣州中学蓉江校区2021-2022学年高一下学期第四次月考历史试题
8 . 观察俄国(苏联)经济柱状图,据此可推知(       
A.苏联模式取得了显著成效B.农业集体化过程较为曲折
C.产业结构不合理长期存在D.经济危机对农业影响较大
9 . 《新全球史》提到,“俄国的统治者没有改造经济的计划,但是在内战过程中,他们进行了快速的、无计划的国有化进程”。内战时期的“国有化进程”(     
A.巩固了苏维埃政权B.优化了国民经济结构
C.完成了国家工业化D.确立了计划经济体制
10 . 1937年3月31日,《中央日报》在报道苏联1936年五年计划建设成绩时说,“重工业、食品工业,生产均大有增加。棉花收获亦然。铁道建筑及运输事业,大见发展。一般工资,业已提高,雇用数额,亦见增多。”由此可见,当时(     
A.高度推崇苏联经济体制B.希望借鉴苏联发展经济
C.经济危机加速金融改革D.苏联农轻重业发展均衡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