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亚洲民族民主运动的新高涨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3 道试题
1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1763 至1914年间作为一个欧洲直接或间接地成为全球主人的时期,在世界历史上具有突出地位。欧洲的霸权不仅在政治领域——以大殖民帝国的形式——表现得很明显,而且在经济和文化领域也表现得十分突出。 到1914年时欧洲已称霸全球,这是一个始于500年前葡萄牙船长沿非洲海岸摸索前进时期的漫长过程的非凡顶峰。 随着权力史无前例的集中,欧亚大陆的一个半岛已经一跃而成为世界的中心。

——摘编自[美]斯塔夫里阿诺斯《全球通史》

材料二   法国驻印度支那总督1926 年写道:“使欧洲浸入血泊中的那场战争已经……在这片远离我们的土地上唤醒了独立的感情。 在过去几年里,一切都发生了变化。 无论是人还是思想、还是亚洲本身都在变化。”

——摘编自[美]斯塔夫里阿诺斯《全球分裂:第三世界的历史进程》

材料三   第二次世界大战使欧洲大伤元气,无论是战胜国英、法,还是战败国德、意都受到严重损耗,经济破败凋敝,政治局势动荡不稳,国际地位显著下降。二战后美苏关系发生了重大的变化,美苏之间的战略目标、战略构想和战略利益形成了根本冲突,以美苏为首的东西方两大集团之间在政治、军事、经济、文化等领域形成了全面的对峙和对抗。二战重创了英法等殖民帝国,原来的殖民体系土崩瓦解,殖民地半殖民地的民族解放运动蓬勃兴起,改写了世界政治地图。

——摘编自王斯德《世界通史》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18 世纪中期到20 世纪初国际格局的主要特点。
(2)概括材料二的主旨,结合所学知识举例说明“过去几年里”亚洲“变化”在政治和思想领域的表现。
(3)根据材料二、三并结合相关史实,说明两次世界大战前后国际格局出现的变化和发展趋势。
2023-12-02更新 | 153次组卷 | 3卷引用:陕西省西安市蓝田县城关中学大学区联考2023-2024学年高一下学期期中历史试题
2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孙中山说:“对于欧洲人,只用仁义去感化他们,要请在亚洲的欧洲人,都是和平地退回我们的权利,那就像与虎谋皮,一定是做不到的。我们要完全收回我们的权利,便要诉诸武力。……我们中国人数有四万万,向来虽然爱和平,但是为生死的关头也当然是要奋斗的,当然有很大的武力。如果亚洲民族全联合起来,用这样固有的武力去和欧洲人讲武,一定是有胜无败的!”

——摘编自《孙中山全集》

材料二   当时印度人与英国殖民者的对立远没达到所谓的“你死我活”的地步,这一方面与印度人笃信佛教劝谕信众修行、寡欲、与世无争、甘于过贫困的日子有关;而且去翻翻英国对印度的征服史也会了解,当年英国是带着工业革命的新文明踏上印度大陆的,而此前的这块大陆从文明程度上讲还差不多处于中国的封建社会早期吧。……如果把甘地和孙中山处理“反帝”这件事的方式互换一下,让甘地在印度组织黄花岗起义和武昌起义,让孙中山靠绝食号召国人非暴力不合作,后果可想而知。

——摘编自《世间几人如甘地》


(1)根据材料一,概括孙中山的主张。结合所学知识指出与其直接相关的革命理论。
(2)根据材料一、二,指出孙中山和甘地争取民族独立的方式有何不同,并分析其原因。
3 . 【历史——选修3:20世纪的战争与和平】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   对印度的精英群体而言,一战是一个巨大的机遇。印度的精英们希望由于印度人为战争作出巨大牺牲,“战后英国会让印度自治”。甘地当时就宣称:“为祖国和大英帝国,故愿意效力。”国大党把支持英国战争同印度自治相提并论。当时的印度总督说,一战爆发后印度人已经“不为殖民政府添麻烦”。一战期间在欧洲参战的印军上尉阿玛·辛格在日记中写道,参战对他来说不仅是责任,也是宣示其个人的荣誉和民族感。他认为,由于印度的参战,印度的地位在战后相应地会得到提高。

尽管印度人为一战付出了巨大的牺牲,战争结束后,英国不仅没有让印度自治,反而变本加厉。在19193月通过“鲁拉特法案”,对印度实行高压和残杀政策。一战后的印度人为此失望,以致他们不再同英国统治者合作,转而走向非暴力不合作运动,印度国大党一战后成为英帝国的死敌,开始为印度独立而奋斗。甘地在一战后成为印度独立运动的领袖。他在一战结束后意识到,英国对印度的殖民统治是不可名状的“不道德,不公正和自高自大。它用一个谎言来代替另一个谎言,用暴力执政。如果人民对此宽容而不抗争,我们将永远不会进步”。

——摘编自徐国琦《第一次世界大战与亚洲“共有的历史”》


(1)根据材料和所学知识,指出一战时期印度精英阶层是如何看待战争的,并分析原因。
(2)根据材料和所学知识,指出一战后英国对印度的殖民政策,并说明第一次世界大战对印度民族解放运动的影响。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