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法西斯主义与亚欧战争策源地的形成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48 道试题
1 . 20世纪30年代的经济大危机发生后,日本首相近卫文麿宣称,日本为了自己的生存也应该像第一次世界大战时的德国那样,要求打破现状,并且“从我们自己的前途出发,建立新的国际和平秩序”。材料表明经济大危机(     
A.促使亚洲战争策源地形成B.刺激了日本法西斯的扩张野心
C.推动日本侵占中国台湾省D.使各阶层对政府失去了信任
2022-07-16更新 | 91次组卷 | 3卷引用:河北省保定市部分高中学校2021-2022学年高一7月月考历史试题
2 . 希特勒把自己包装成救世主,允诺会给德国社会带来根本性的变化。受其吸引的不是特殊的阶级或意识形态,而是整个德国人民。可见,希特勒的上台(     
A.有着广泛的群众基础B.得到了垄断阶层的支持
C.改善了下层民众境况D.受益于德国政局的动荡
21-22高一下·河南信阳·期末
单选题-单题 | 较易(0.85) |
3 . 1939年9月,德国闪击波兰后,苏联根据《苏德互不侵犯条约》秘密议定书,趁机向西扩展疆域,占领了波兰东部地区,建立起所谓的“东方战线”。该战线的建立( )
A.增强了波兰对抗德军进攻的实力
B.客观上加速了波兰的迅速败亡
C.助长了德军攻占欧洲大陆的实力
D.保证了苏联西部边疆地区安全
2022-07-11更新 | 69次组卷 | 2卷引用:2024届河北省石家庄市普通高中学校毕业年级教学质量检测(二)历史试卷变式练习世界史
4 . 1927年12月,日本整备局的永田铁山作了《论国家总动员》的报告,明确地提出了必须把“各种有形无形的资源”(精神的与物质的,人力与物力)全部加以统制,建立总体战体制的思想。这反映出当时日本
A.逐步废除独裁统治B.遭到经济危机重创
C.开始对外侵略扩张D.法西斯主义已形成
5 . 《德国通史》写道,德国法西斯产生于民族感情受到挫折的土壤上,这种挫折逆反成为一种民族复仇主义。而纳粹分子又认为德意志民族是世界上“最优秀的民族”,因此,不仅要求改得本民族“原有地位”,还要把“生存空间”作“无限的扩大”。上述材料所反映的德国法西斯上台的条件是
A.自由主义思潮的膨胀B.欧洲战争策源地形成
C.英法绥靖政策的纵容D.极端民族主义的滋长
6 . 1921年2月,法波签订同盟条约,并经《洛加诺公约》重新肯定后,波兰成为法国防御德国体系的东方柱石;1933年,波兰领导人先后于3月、4月、12月连续敦促法国,共同对德国发动一场预防性战争,以制止德国扩军,结果却遭法国拒绝。这一结果主要说明
A.法德两国关系已走向和解B.欧洲构建起集体安全体制
C.凡尔赛体系面临严重危机D.法国严格践行《非战公约》
2022-03-30更新 | 904次组卷 | 11卷引用:河北省石家庄市部分学校2023届高三下学期开学考试历史试题
7 . 毛泽东主席说:“以妥协求和平,和平亡,以斗争求和平,和平存。”纵观历史,面对威胁人类的邪恶势力,必须同仇敌忾,若一味地忍让,换来的只是短暂的和平,会造成更大的灾难。下列事件能证明这一观点的是
A.珍珠港事件B.慕尼黑会议的召开
C.德国闪击苏联D.德国闪击波兰
8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   1914年,德国以军事上的必要为借口,蔑视所承担的条约义务,破坏了比利时的永久中立;英国等国同样破坏了国际法规定的海域的中立。随着战争的进行,英国扩大它的战时禁制品名单,以阻止中立国货物运往德国。德国方面则无限制实施潜艇战政策。潜艇在水下航行不能够押送其所捕获的船舶和船上战俘,只有将敌船击沉。这种潜艇作战“使传统的战时国际法有穷尽应付之苦”。第一次世界大战趋于全面化,它将战争只是政府间的一种争夺的原则破坏无余。交战国人民的生命和健康不仅受到海运限制的影响,而且空袭越来越多地针对居民区。第一次世界大战前国际法虽有一些关于陆战和海战的规定,但对于空战法规确实一片空白。人们意识到为了维护和促进国际和平必须建立国际组织和完善国际法。第一次世界大战后国际联盟成立,《国际联盟盟约》规定国际争端在提交某种程序解决之前不得诉诸战争。1928年的《非战公约》宣布“废弃战争作为实行国家政策之工具”。但是,这些努力没能阻止第二次世界大战的爆发。

——摘编自张加犁《两次世界大战对国际法发展的影响》


(1)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说明第一次世界大战对传统国际法的挑战,指出国际社会的应对举措。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简析国际社会没能阻止第二次世界大战爆发的原因。

9 . 材料   20世纪30年代希特勒的纳粹德国,对外侵略的祸水急骤囤积,欧洲和平格局被打破。希特勒虽然野心很大,想称霸世界,但他连一举占领欧洲的力量也没有,只能一步一步地来实现他的扩张计划,或者先向西线出击,或者先向东线出击,而不能两线同时开战。他下决心接受德国在第一次世界大战中的教训,竭力避免两线作战。在当时的局势下,制止德国外侵祸水的进一步溢出,是当时欧洲各国的共同目的,当时对希特勒最有效的制裁是苏、英、法结成可靠的、紧密的军事同盟,但是英、法一心实行纵容侵略的不干涉政策,处心积虑地祸水东引,挑起苏德战争以从中谋利,因此对苏联提出的苏、英、法谈判毫无诚意。1939813日,《苏德互不侵犯条约》签订。该条约的签订,是面对英、法的绥靖,集体安全无望,德入侵波兰之箭已成离弦之势,苏联不得不退而自保的产物。

——摘编自张玉璋李周全《外交推迟战争的范例》


(1)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苏德互不侵犯条约》签订的历史背景。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简评《苏德互不侵犯条约》。
2021-09-11更新 | 39次组卷 | 1卷引用:河北省唐山市玉田县第一中学2022届高三上学期开学考试历史试题
10 .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   直至一战结束,均势政策仍然是英国外交政策的头等考量因素。自20世纪30年代以后,英国的对外政策发生了巨大的转变,从均势转向了对德“绥靖政策”。这意味着助长德国的进攻性行动和英国的步步退让:1933年1月,希特勒上台;1933年4月,德国和协约国因为前一年的国联裁军会议草案条文发生争执,并于1933年10月退出裁军会议;1933年10月19日,德国退出国联。作为国联领袖的英国,对此没有采取任何惩戒言行,英国的妥协行为无疑对正在蠢蠢欲动的法西斯德国起到了“安心”扩张的心理作用。接着在1936年,德国进入莱茵非军事区,这一举动使得协约国丧失了一战后获得的最有效的安全保障,而英国仅仅是“超然事外”地向国际联盟提起抗议而已。

——摘编自程诚《两战期间英国对德绥靖政策原因的新视角》


(1)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二战前英国推行绥靖政策的原因。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说明二战前英国绥靖政策的影响。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