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法西斯主义与亚欧战争策源地的形成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261 道试题
1 . 1939年9月1日,德国“闪击”波兰。英国和法国之前已经保证会确保波兰的安全,并对德进行宣战,欧洲战争全面爆发。然而,此时位于西线的法德边境,却毫无动静。这是因为(     
A.英法两国实行绥靖政策B.英国和法国的兵力不足
C.北欧战事影响英法判断D.三国轴心同盟实力强悍
昨日更新 | 1次组卷 | 1卷引用:广西壮族自治区示范性高中2023-2024学年高二下学期期中联合调研测试历史试题
2 . 1935年3月,罗斯福的顾问诺曼·戴维斯表示,美国不应就德国重整军备一事提出抗议,因为协约国和德国都应对废除《凡尔赛条约》的局面负责,德国宣布重整军备有一定的正当理由,而法国认为能够永远使德国处于不平等地位的想法非常愚蠢。这表明当时美国对于德国扩张(     
A.保持严格中立态度B.采用姑息纵容政策
C.秉持客观公正立场D.奉行大陆均势原则
昨日更新 | 104次组卷 | 1卷引用:2024届河北省邯郸市高三下学期一模考试历史试题
3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瓜分非洲的浪潮掀起后,各种力量的碰撞日趋频繁和激烈,为了平衡利益和避免得不偿失的冲突,相关国家坐到了一起。1884年,14个国家的代表在柏林集会。在非洲代表不在场的情况下,相关欧洲国家把一片片的非洲土地当作博弈的筹码。而实际上,欧洲国家在会议桌上拿来推去的这些土地中,有很大一部分它们还弄不清楚情况也并没有实际占领。于是,柏林会议提出了一条被称作“有效占领”的原则,要求声称对某片土地有所有权的国家应对这片土地有实质性的占有和控制。根据“有效占领”原则,包括商人、探险家、传教士在内的各路人士进入大大小小的非洲酋长或国王的“牛栏”和“王廷”,通过利诱、威逼、欺骗和“动之以情,晓之以理”等方式去求取协议。

——摘编自刘伟才《柏林会议与瓜分非洲》

材料二   19世纪过渡到20世纪的年代中,除了冰冻的极地以外,全世界都被瓜分完毕。从此以后,后起的资本主义强国德国等要求重新瓜分世界了……但结果却是德国最终将其全部殖民地让给主要的协约国家及其伙伴,列强之间的矛盾并没有化解,不可避免地又要发生一次重新瓜分世界、重新划分势力范围的新战争。

——【法】雅克·阿尔诺《对殖民主义的审判》

(1)根据材料一、指出柏林会议召开的历史背景,并结合所学知识对柏林会议进行评价。
(2)根据材料一、二并结合所学知识,说明19世纪末20世纪初以来,西方列强“重新瓜分土地”所引发的国际问题。
昨日更新 | 9次组卷 | 1卷引用:河北省邢台市2023-2024学年高一年级下学期期中考试历史试题
4 . 一战之后,德国萨尔区被法国占据。下面这张纳粹德国宣传海报的内容是:萨尔——1935年投票活动!我们在萨尔心向祖国,为了忠诚与祖国!你想念我们吗?据此可推知(       

A.法西斯思想控制了社会舆论B.法德矛盾成为世界主要矛盾
C.政府舆论导向影响战争爆发D.德国人受爱国主义情绪激励
7日内更新 | 20次组卷 | 1卷引用: 安徽省芜湖中华艺术学校2023-2024学年高三下学期 3月质量检测历史试卷
智能选题,一键自动生成优质试卷~
2024·全国·模拟预测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5 . 1933年,英镑和美元的相继贬值使国际金融和贸易体系处于分割和对立的状态,美英法三国之间发生了货币集团分割和竞争性贬值的“货币战”,但1936年9月后,三国在汇率政策上都出现了“有限合作”。导致这一变化的主要原因是(       
A.国际局势的变化B.反法西斯同盟的建立
C.美国经济的恢复D.美元霸权地位的确立
7日内更新 | 24次组卷 | 1卷引用:2024年普通高等学校招生考试·押题卷(四)历史试题
6 . 1933 年4月,德国颁布了《重设公职人员法》。在此法颁布后几天之内,德国政府解聘了1145名大学教师;截至1935 年底,已有44 名德国数学家被迫离职,其中以犹太学者居多。这主要反映当时(     
A.德国实行种族歧视政策B.德国国家治理走向异化
C.德国忽视科技教育发展D.政府加强公职人员管理
7日内更新 | 78次组卷 | 1卷引用:湖北省2024届高三下学期三模历史试题
7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   从拿破仑战争到二战前,欧美和平主义思潮不断发展,对世界历史产生了重要影响,如表所述。

19世纪初近代欧洲和平主义思潮开始兴起。英国一些宗教人士宣传反对一切战争和暴力,鼓吹和平主义,并得到英国自由贸易派的支持。后者认为在和平条件下,英国通过自由贸易可以更充分地利用自己在工业上的优势,从而达到经济和政治上的统治。随后,和平主义运动在英、美得到发展
19世纪末20世纪初欧洲和平主义思潮大发展。普法战争之后,欧洲和平主义运动进入大发展时期。几乎所有欧洲国家,都成立了和平主义组织;跨国的和平主义组织也成立起来。19079月,第16届国际和平大会在慕尼黑召开
20世纪20年代和平主义在欧美各国成为一种社会潮流。反战文艺作品大量涌现;和平运动兴起;国联进行裁军与反战活动,但成果相当有限
20世纪30年代和平思潮及其运动呈现绥靖化趋势,欧美的和平主义思潮和和平运动发展成更为普遍的反战、厌战甚至恐战的社会潮流,这纵容了法西斯侵略扩张行为

——摘编自刘炳香《历史的另一面:欧洲和平主义思潮(1889—1914年)》等

从材料中任选一个或数个时段,围绕“和平主义”自拟一个论题,并结合所学知识进行简要阐述。(要求:明确写出所拟论题,阐述须有史实依据,表述清晰)
2024-04-19更新 | 52次组卷 | 1卷引用:2024届河北省邯郸市高三下学期第二次模拟考试历史试卷
8 . 20世纪的两次世界大战深刻地影响了人类社会的发展。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当非洲十分之九的面积已经被占领(到1900年时)全世界已经瓜分完毕的时候,一个垄断地占有殖民地、因而使瓜分世界和重新瓜分世界的斗争特别尖锐起来的时代就不可避免地到来了。

——列宁《帝国主义是资本主义的最高阶段》

材料二   在日本偷袭珍珠港后,德、意、日法西斯签订联合作战协定。面对法西斯国家的联合行动,加强盟国内部的团结就显得非常重要。美国海报上的文字写着“团结,我们就能获胜”。

——摘编自陈仲丹《墙头政治》

材料三   据不完全统计,约900万人在第一次世界大战中丧生,2000多万人受伤;第二次世界大战中军民伤亡共8000余万人,参战国物资总损失高达4万亿美元以上。战后,反对战争、要求和平的运动日益高涨,但大国的军费开支不减反增。第二次世界大战彻底打破了欧洲主导之下的以国际联盟为代表的旧的国际秩序结构,代之而起的是以美、苏之间力量的相对平衡为基础的新的国际秩序。

——摘编自马克思主义理论研究和建设工程重点教材《世界现代史》

(1)材料一中“斗争特别尖锐起来的时代”具体是指哪一次世界大战?结合所学知识,指出其到来的根源。
(2)材料二具体反映的是什么战争,对二战进程产生什么影响。根据材料二、概括盟国最终获胜的关键。
(3)根据材料三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两次世界大战的共同影响。
2024-04-19更新 | 31次组卷 | 1卷引用:湖南省娄底市2023-2024学年高一下学期学业水平合格考模拟考试二历史试题
9 . [历史——选修3:20世纪的战争与和平]

材料   20世纪30年代,美国并未感到日本的威胁。美国向日本提供战略物资,扩大对日贸易。美国的军火商为发战争财,支持日本侵华行为。九一八事变后美国总统胡佛曾表示,“应该发好地考虑日本的处境”。而英国首相张伯伦则说,“我的同情完全在日本方面”。抗日战争爆发后,美国的所谓“道义封锁”对日本基本起不到作用。日本的重要战略物资铁砂、铅、锡、锰等几乎完全依靠从英、美、荷进口。1937年美国向日本出售价值248.4万美元的飞机,1938年为1745.4万美元。1932年美国对华出口是5600万美元,对日出口是13500万美元。1940年,美国对华出口是7800万美元,而对日出口却达22700万美元。美国的远东政策宁愿违背自己的“原则”和“理想”,也要怂恿日本与苏联和中国为敌。美国的这种损人不利己的外交政策很快就在日本偷袭珍珠港的炮火硝烟中灰飞烟灭。

——摘编自王屏《日本的侵华野心与美英对日绥靖政策》

(1)根据材料,概括美国参战前对日本采取绥靖政策的原因。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简析美国绥靖政策的主要表现及产生的影响。
2024-04-19更新 | 23次组卷 | 1卷引用:2024届全国高考冲刺押题(一)历史试题
10 . 1938年9月《慕尼黑协定》签订后,苏联逐渐变单一联合英、法等国集体抗德的外交政策为“联合抗德”和“一国自保”并行。1939年3月,斯大林在联共(布)十八大上申明苏联外交政策的首要目标是“保持谨慎态度,不让那些习惯于从中渔利的战争挑拨者把我国卷入冲突中去”。苏联外交政策的变化(     
A.加速了世界大战的爆发进程B.体现了社会主义大国的责任
C.导致了卫国战争初期的失利D.反映了两种社会制度的对抗
2024-04-16更新 | 162次组卷 | 2卷引用:湖北省2024届新高考信息卷(一)历史试题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