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法西斯主义与亚欧战争策源地的形成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3 道试题
1 . 在《慕尼黑协定》签订的同日,英德两国还签署了一项共同宣言,表明决心用协商办法处理两国关系的一切问题,“永远不再投入彼此间的战争”。同年12月6日,法德两国也签署了一个内容类似的宣言。这反映出英法(     
A.欲借助《慕尼黑协定》化解与德国矛盾B.有意纵容德国向东扩张
C.认为《慕尼黑协定》有助于欧洲的和平D.与德国结成了军事同盟
2023-11-13更新 | 137次组卷 | 1卷引用:河南省青桐鸣联考(周口市项城市五校)2024届高三上学期期中(11月月考)历史试题
2 . 1938年,希特勒吞并捷克斯洛伐克的苏台德地区后,时任英国首相张伯伦对此表示,英国不会为捷克斯洛伐克作战,并且“只要外交部加把劲,重整军备和与德国及意大利建立更良好关系的政策会使我们和平地渡过危险时期”。据此可知,当时(     
A.英国奉行对德妥协的绥靖政策B.法西斯亚欧策源地已形成
C.雅尔塔体系未能保护弱国利益D.德意志占据军事优势地位
3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   就战争起源而论,第二次世界大战是第一次世界大战的延续,而第一次世界大战又是因人类向现代社会转型中激化的“现代性”矛盾所致。源自西欧社会的现代化历史进程表现为两股并行的历史潮流:一是资本逻辑推动的经济全球化运动;二是民族国家逻辑推动的现代民族主义运动。两种历史运动构成了现代世界的复合结构——作为经济结构的“世界体系”与作为政治结构的“国际体系”的矛盾与张力。以大国争霸为特征的第一次世界大战即表达了这种结构性矛盾,第一次世界大战的发动者和主要参战国都基于扩大帝国权力以支配世界体系而展开争夺,两大集团的结盟都是狭隘的国家意志的体现和霸权利益的追逐,双方都追求基于民族主义的扩张目标。同样,作为一战结果的“凡尔赛体系”不仅没有解决上述结构性矛盾,反而因战胜国和战败国之间的权力和资源转移进一步深化了民族主义的矛盾,这就为第二次世界大战的酝酿奠定了基础。

——摘编自余伟民《反法西斯联盟与人类整体利益——再论二战教训的当代意义》


(1)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一战爆发的原因。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作者认为二战是一战延续的理由。
2021-06-01更新 | 194次组卷 | 2卷引用:河南省实验中学2021-2022学年高一下学期期期中历史试题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