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第二次世界大战的过程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6 道试题
1 . 《青年近卫军》是前苏联作家法捷耶夫创作的长篇小说,首次出版于1945年。描写了1942年7月,德军进逼克拉斯诺顿城和当地居民撤退时的情景;以及“青年近卫军”对德军展开的一系列斗争。据此可知,该小说
A.宣扬了爱国主义和国际共产主义理想
B.成为了苏联卫国战争获胜的精神动力
C.开创了苏联现代主义革命文学的先河
D.描绘了一幅波澜壮阔的人民战争画卷
2022-02-10更新 | 218次组卷 | 2卷引用:河南省驻马店市确山县第二高级中学2021-2022学年高三上学期期中历史试题
2 . 第二次世界大战中发生了许多具有重要意义的战役,以下有关二战中战役的表述,正确的是(     
A.莫斯科战役,希特勒的侵略计划第一次未能得逞,宣告德军“闪电战”破产
B.中途岛海战后,日本开始丧失太平洋战场的战略主动权
C.斯大林格勒战役中,德军一直打到市郊,苏联军民誓死保卫家园
D.瓜岛战役结束后,日军的海陆空主力基本被消灭

3 . 材料   1944年6月15日,美军一跃千里,出敌不意,在日本“绝对国防圈”的重要据点塞班岛登陆。塞班岛是日军在中太平洋地区的防御核心,双方在塞班岛附近海域展开了一场第二次世界大战中规模最大的航空母舰之间的海空大战。日本参战的9艘航空母舰,被击沉3艘、击伤4艘,450架舰载机只剩下36架,还损失了绝大部分舰载机飞行员,使力图重振旗鼓的联合规队机动部队一蹶不振。美军参战的15艘航空母舰,仅2艘被击伤;890架飞机,损失不到130架。从此,美国完全掌握了太平洋战争的制空制海权。这一仗对日本震动很大,东条英机内阁因此垮台。美军占领塞班岛后,以此为基地,对日本开始大规模战略轰炸。

——摘编自吴于廑、齐世荣主编《世界史现代更编》》


(1)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说明塞班岛哉役爆发时世界反法西斯战场的态势?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简析塞班岛战役胜利的意义。

4 . 材料   1942年1月下旬,德军将领隆美尔的“非洲军团”从布鲁加港开始了进攻,6月突破英军加查拉防线,攻占托布鲁克。7月,越过埃及边境直通英军北非最后一道防线——阿拉曼防线。英国和美国早在隆美尔出击时,就打算将原定用于缅甸战场的现有的和根据《租借法案》提供的坦克、重炮和飞机全部调往北非。6月份开始,美国的装备调动现出成效,英国空军出动架数猛增。战场形势很快发生逆转,在7月中旬到8月中旬的相持阶段英国马耳他岛的空军基地重新活跃,英国空军迅速掌握了北非战场的战略和战术制空权,几乎完全切断了轴心国地中海航线。隆美尔同英军在阿拉曼一线展开决战,丧失制空权的德意军队遭到惨败……于1943年5月向英美军队投降。

1943年7月,也就在北非德意军队全军覆没不到两个月,英美军队以北非为跳板,发动西西里岛登陆,使希特勒惊慌失措,最终导致了德国战略主动权的彻底丧失。

——摘编自《原来如彼》


(1)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简要分析阿拉曼战役取得胜利的原因。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说明阿拉曼战役胜利的重大意义。
2019-04-10更新 | 67次组卷 | 1卷引用:【市级联考】河南省郑州市中原名校2019届高三(下)第四次质检历史试卷
智能选题,一键自动生成优质试卷~
5 . 【历史选修3:20世纪的战争与和平】

材料一   在进攻波兰的战争中,德国使用内击战战略,以每大30—50公里的速度实施钳形究去围歼破军,波军伤亡20万,被俘42万。9月27日攻陷华沙,波兰被迫停止抵扰。德国攻陷波兰后,一面作出和平姿态,一面将主力调往西线,伺机进政西欧国家。英法虽然向德宣战,实际上是宣而不战,从宣战日起到1940年5月德国进攻西欧前,双方在法德边境集结大量军队互相对峙,没有发生过一次真正的战斗。

——摘编自孙炳辉、郑寅达《德网史纲》

材料二   雅尔塔会议就波兰政府问题展开激烈争论。罗斯福提议另起炉灶,组织新的政府;在古尔极力为流亡政府辩护,争取让它在新政府中占据更多的份额;苏联则力主以临时政府为核心,吸收部分流亡政府的成员。最后苏联的主张占了上风。西方国家在不能控制波兰政府的情况下,力图限制其疆界西移的幅度,只同意以奥德河为其西界,但苏联坚持要进一步西移到奥德一西尼斯河一线,取得成功。

——摘编自王斯德《世界通史》(第三编)


(1)根据材料一二,说明波兰在二战前、后期面临的不同国际局势。
(2)根据材料一、二及所学知识.分析英法筇西方国家对波兰采取不同政策的结果。
6 . 【历史选修3:20世纪的战争与和平】

材料 1942年2月,蒋介石访问印度,他希望印英当局允许印度取得自治领先地位,并保证其战后独立;希望国大党暂缓提出独立要求,放弃不合作政策。由于英印双方立场严重对立,蒋介石此行未能取得成果。8月,国大党号召民众展开不服从运动。印英当局随即逮捕了甘地等国大党领袖。蒋介石急电罗斯福,希望美国出面干预印度局势,同时蒋会见英国驻华大使,希望能和平解决。开罗会议时,中方在提案中曾主张“中、美、英、苏联合发表宣言,保证印度于战后立即获得自治领先地位,若干年后获得独立”,但开罗会议未能接受中方的主张。在战后终结殖民地制度,是中国社会舆论的主流意见,也是国民政府在战时一项非常重要的政策坚持……影响了盟国战后对殖民地的处置

——摘编自王建朗、黄克武《两岸新编中国近代史.民国卷》


(1)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国民政府在英印事务上的策略。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简析中国介入英印事务产生的历史影响。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