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战后国际秩序的建立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13 道试题
1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   法西斯主义是社会主义的敌人,法西斯主义猖獗时社会主义遭到打击和迫害。随着法西斯主义节节败退,社会主义运动获得巨大发展。社会主义由一国发展为多国,这是世界社会主义运动大发展的最重要表现。在二战后期和战后初期,东欧建立了波兰等八个人民民主国家,这些国家在战争中遭到德意法西斯的入侵和蹂躏,在战争末期获得了解放,在这个过程中得到了苏联军队的帮助。这些国家在成为人民民主国家后,仿效苏联模式建立了社会主义制度,使社会主义国家迅速由苏联一国增加为社会主义多国。亚洲社会主义力量也在迅速壮大。经过反法西斯战争,社会主义在世界人民中的声誉大大提高,社会主义成为世界上的重要潮流。

——摘编自郭春生《论反法西斯战争与世界社会主义运动的互动发展》

(1)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二战前后世界社会主义运动发展的历史背景。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简要评价二战前后世界社会主义运动的发展。
2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19世纪70年代至二战结束前的法德关系

时间                                                                 
1870~1871年普法战争爆发,双方积极开展外交活动,争取欧洲他国支持。战争中,南德诸邦和北德诸邦在俾斯麦的推动下并肩作战,最终法国战败,法国被迫签订贸易和航运协议,为德国提供最惠国条件,南北德合并成立“德意志帝国”
19世纪末20世纪初德国选择奥、意为盟友,组成三国同盟,将矛头直指法、俄,英、法、俄三国协约成立,双方开展了大规模的军备竞赛
1914~1918年一战爆发,英法军队在西线联合对德作战,西线成为主战场,德法双方损失惨重
1919年巴黎和会上,法国极力主张削弱德国势力,会议签订了《凡尔赛条约》,两国仇恨加深
20世纪30年代法国对德意志法西斯的侵略扩张采取绥靖政策,并于1939年签订《慕尼黑协定》
1939年9月法国对德宣战

——摘编自王绳祖主编《国际关系史》

材料二20世纪50至60年代,戴高乐认为:“第四共和国时形成的欧洲六国共同体在政治上、经济上都对法德至关重要,两国出口的将近一半集中在共同体,两国经济关系十分密切,互为主要贸易伙伴,私人投资相互渗透;此外联邦德国经济力量迅速壮大,法国可以利用自己的政治优势再借助联邦德国的经济优势建立一个以法国为首的西欧联合,一方面拴住联邦德国,另一方面又能增加法国对抗美国的筹码。”戴高乐的这一政策转变受到了当时联邦德国总理阿登纳的欢迎,在某种程度上,他们成了“法德轴心”的设计师和建筑师。从1958年到1963年戴高乐下台,法德两国实现了全面的和解,其标志是双方于1963年1月签订的《法德友好互助条约》。

——摘编自李平《二战后法德关系探析》


(1)根据材料一、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19世纪70年代以来法德关系的走向。
(2)根据材料一、二并结合所学知识,简析19世纪70年代以来影响法德关系走向的原因。
2024-01-14更新 | 39次组卷 | 1卷引用:河北省廊坊市部分高中2024届高三上学期期末历史试题
3 . 探究问题。

纳粹统治下的德国,谎言、恐怖、暴行、战争当道。

材料一   爱因斯坦出生于德国乌尔姆,父亲是经营不善的犹太小工厂主。在这样一个家庭中,诞生了二十世纪最伟大的科学家之一。二战前,爱因斯坦多次参与和平运动,纳粹于1933年查抄了他在柏林的住所,爱因斯坦从此常留美国普林斯顿。


材料二   战争结束了。德国领土又一次在大战后缩水。雅尔塔会议规定苏联获得战前波兰东部领土,波兰则从德国这里得到补偿。波德边界被西移到奥德—尼斯河一线。此外,苏联获得了柯尼斯堡。

整个德国曾经为保卫第三帝国而奋战。不少德国人直到最后一分钟仍然是希特勒的崇拜者。等他们醒过神来,眼前已经是一片片瓦砾。柏林、汉堡、科隆等大城市都被彻底摧毁。人们只好在地下室和废墟中栖身。全德国为法西斯战争付出了惨重的代价。据统计,自19399月二战爆发以来,德国共有五百五十万人死亡,两百万人以上伤残,一千五百万人流离失所。根据雅尔塔会议对德国占领的规定,194565日,苏美英法四国组建了盟国管制委员会。美国、英国和苏联各自占领了一片区域。从美国和英国的占领区中又划分出法占区。

——以上材料均摘编自杨义成著《不可不知的德国史》

(1)据材料一、举出纳粹统治使德国科学家外流的例证。
(2)据材料二、归纳纳粹统治给德国造成了哪些后果。(答出至少四点)
2023-12-28更新 | 6次组卷 | 1卷引用:河北省廊坊交通运输学校2022-2023学年高一9月月考历史试题
4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   东方学是一个内涵与外延极其宽泛的概念,以亚洲和非洲为主要研究对象,在19世纪有了重要发展。1873年,首届国际东方学学者会议在巴黎召开,并逐渐成为颇具影响力的国际学术组织。在其影响下,德、法、俄等国相继成立了专门的东方学研究机构,而英国政府在一战形势危急、财政困顿的1917年,也筹建起耗资不菲的东方研究学院。一战前后,欧洲主要大国的东方学都进入黄金时期。

二战后,东方学的发展出现新变化。1960年,苏联在莫斯科举办了第25届国际东方学学者会议,尽可能多地邀请“东方”学者参会,又额外申请了10万卢比,用于邀请来自亚非的马克思主义学者。会议快结束时,美国曾申请下一届会议的主办权,由于苏联的干预并未如愿。双方妥协的结果是由印度承办。1964年,第26届国际东方学学者会议在印度新德里召开,主题为“人的尊严、人类友好和世界团结”,试图代表“东方”国家发声。1967年,美国如愿在安娜堡举办了第27届国际东方学学者会议。由于官方以及私人机构的强大财力投入,与会人数达到历史最高。该会议使美国的区域研究范式逐渐占领主要学术场域,并在很大程度上掌控了“东方”研究的学术话语。新范式强调跨学科研究,更加关注目标地区的“当下”问题。

1973年,第29届国际东方学学者会议决定放弃这个备受争议的名字,正式更名为“亚洲和北非人类科学国际大会”。

——摘编自张扬《冷战背景下的知识权力博弈》

(1)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二战后东方学的新变化。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东方学出现新变化的原因。
2023-11-24更新 | 272次组卷 | 4卷引用:河北省石家庄市 2024届普通高中学校毕业年级教学质量摸底检测历史试题
智能选题,一键自动生成优质试卷~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名校
5 . 在1945年4月至6月成立联合国组织的旧金山会议上,由于中小国家特别是拉美国家代表以及美国非政府组织的共同争取,对纳粹德国大屠杀暴行的揭露,联合国宪章草案增加了七项人权条款。这些条款(     
A.清除了威胁世界和平的因素B.体现了人文关怀意识
C.协调了世界各国之间的矛盾D.确保了人权制度进步
6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   1945年10月10日,反法西斯同盟颁布《管制委员会第2号法令:终止并解散纳粹组织》,盟国在德的非纳粹化进程正式开始。较之其他三个占领区,法占区负担的非纳粹化任务相对较轻。法方在德的非纳粹化方针中,撤换普通德国公务员并不在要点之列。法方认为,只有在对个人的这类资质进行长期观察鉴别后,才能做出留用、解职或监禁等处理决定。法占区当局的公务员的非纳粹化遵循着一项独特的方针——“自主清洗”。自1945年10月起,法方率先安排德国人员直接加入非纳粹化进程,但保留决定权。由此可见,法占区的非纳粹化任务的目标既是在“自主清洗”进程中驱逐纳粹反法分子,改变人员结构,维护占领区稳定,也是要借非纳粹化来吸收和保留“可贵”的德国公务员,优化行政结构,促进生产。在“经济赔偿”方针主导下,法占区提供了大量为法国经济输血的产品。以法国最紧缺也最需要专业人员管理的煤电生产为例,至1945年年底法占区29.1万吨煤的总产量中,有10万吨提供给了法国。

——摘编自徐之凯《二战后法占区的德国公务员与非纳粹化》


(1)根据材料,概括二战后初期法国在德国法占区对待和整合德国公务员群体的措施。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二战后初期法国在德国法占区对德国公务员群体措施的作用。
7 . 联合国“大国一致”原则的确立有着特殊的政治背景,第二次世界大战即将结束时,就美国而言,建立起由其控制的、有限度的否决权正是它所希望的;对苏联来说,西方国家占绝大多数,一项广泛的否决权是对抗英、美等国的有效武器;而在中小国家看来,各大国是不会接受没有否决权的联合国的。由此可见,联合国的“大国一致”原则(     
A.带有较明显的强权政治色彩B.表明世界各国的战略目标一致
C.是国际政治力量妥协的产物D.促进公正合理的国际秩序形成
2023-09-25更新 | 287次组卷 | 10卷引用:河北省沧州市运东七县2023-2024学年高二上学期期中联考历史试题
8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百年以来,世界政治格局以体系交替的形式向前演进。第一次世界大战结束以来,中心体系三次更迭。在凡尔赛——华盛顿体系中,新的互动原则集体安全机制试图取代原有互动原则大国均势;新互动原则实施失败,成员国再次回到原有互动原则。在雅尔塔体系中,集体安全机制与均势原则密切结合,成为新的互动原则;核武器的出现使得单元互动更加审慎。第三个体系是当今世界所处的一超多强体系(1991年至今)。

——摘编自姚枝仲等《世界百年未有之大变局与世界政治格局演进》

材料二   秩序是一种稳定有序的权力关系结构,伴随地缘政治经济结构调整以及全球化浪潮而来的是全球秩序的转型,正如亨利·基辛格在《世界秩序》一书中所论及的:非西方世界的崛起使得西方世界秩序的普遍性不复存在,西方国家唯有尊重非西方国家的文化传统才能建立起和谐有序的世界新秩序。

——摘编自周颖《多极化世界的全球传播重构》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说明世界政治格局中心体系三次更迭的原因及特点。
(2)根据材料一、二并结合所学知识,简析影响世界秩序变动的因素。
2023-09-11更新 | 116次组卷 | 1卷引用:河北省保定市部分重点高中2024届高三上学期开学考试历史试题
9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20世纪上半叶是人类历史上权力斗争异常惨烈的一段时期,战争的浩劫加深了人们对和平的向往,人们希望通过国际组织的建立来的约束战争的爆发,随着冷战爆发,美苏争夺世界霸权的斗争加剧,许多维护世界和平和有关军备控制与管理的国际组织,如联合国裁军中心,世界和平理事会等纷纷成立,联合国在解决地区冲突的过程中逐渐认识到,必须社区域性国际组织发挥更大的作用,这在新的国际形势下切实可行。欧盟、东盟等国际组织的建立使区域性国际组织的地位得到了不断提高。二战结束后,为恢复战后世界经济,迫切需要加强国际经济合作,由此促成了许多经济合作性质的国际组织的建立。随着国家间经济与社会交往活动的增多,以及现代通讯技术的变革,许多以前没有的领域出现在人们的面前,如国际民用航空领域,国际电信领域等,这些领域内所建立的相关国际组织也就应运而生,而人类面临的诸如环境问题,世界性疾病等一系列复杂的世界性问题,也对国际组织的发展起到了重大的推动作用。

20世纪,世界诞生了多个重要的国际组织,下图为部分国际组织的标志


——摘编自房斌《浅析二战后国际组织迅速发展的原因》


(1)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二战后国际组织迅猛发展的原因。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请选择一个国际组织,概括其主要特点并谈谈你对我影响的认识。
2023-01-11更新 | 118次组卷 | 1卷引用:河北省普通高中2023届高三学业水平选择考仿真模拟(一)历史试题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名校
10 . 二战后期,通过雅尔塔会议,美苏达成妥协,确定了战争结束时美苏的实际军事控制线。这样,双方实际上划分了势力范围,而这些控制线基本上是战后美苏对峙的分界线。这说明雅尔塔体系(     
A.巩固了反法西斯战争成果
B.奠定了两极格局的框架
C.体现了大国合作的重要性
D.直接引发美苏“冷战”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