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战后国际秩序的建立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88 道试题
1 .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   1933年底,在第7次美洲国家会议中,美国国务卿赫尔呼吁美洲各国共同“建立永世长存的和平大厦”,并签署“南美反战公约”,公开承担了不对其他国家进行外交或军事干涉的义务,缔结全面的双边互惠条约。19406月,美国国会通过法案允许向拉丁美洲出售武器,罗斯福总统签署命令,为在美国军事学校里培训拉美军官提供资助。1941128-12日,所有中美洲和加勒比海地区的国家都对轴心国宣战,随后签署了《联合国家宣言》。一些拉美国家还为美国提供军事基地。数以万计的美军、武器弹药、粮食和作战物资从巴西基地运往北非战场,这被称为盟军的空中“生命线”;巴西海军配合美国海军巡逻,陆军、空军和美军在意大利并肩作战。墨西哥还派出空军分队,在菲律宾和中国台湾对日作战。美拉合作在世界反法西斯战争中占有重要地位。

——摘编自吴振君《美国与拉美国家的合作及其对反法西斯战争的贡献》


(1)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美国与拉美国家合作的背景。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简析美国与拉美国家合作的影响。
2022-05-11更新 | 100次组卷 | 2卷引用:东北三省四市教研联合体2022届高三一模历史试题
材料分析题 | 适中(0.65) |
名校
2 .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

凡尔赛——华盛顿体系雅尔塔体系
重划欧亚版團德国割地赔款德国由关、苏.英、法分区占领
战争责任德国及其盟国承担战争罪责,赔款1320亿马克(直到2010年才支付完全部赔款)审判战犯,肃清法西斯主义和军国主义
殖民地德国的海外殖民地被英法瓜分对德、日、意的殖民地及国联的委任统治地实行托管,原则上承认被压迫民族的独立权利
中国中国收回山东主权,但日本保留了诸多特权,列强同意将“门户开放"“机会均等”作为侵略中国的共同原则日本归还侵占中国的领土,中国成为联合国发起国之一
国际组织国际联盟,缺少美苏,“全体一致”联合国安理会,"大国一致”

——摘编自吴于廑、齐世荣主编《世界史·现代史·下卷》


(1)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说明凡尔赛—华盛顿体系蕴合的战争危险。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与凡尔赛—华盛顿体系相比,雅尔塔体系为维护世界和平所作出的重大贡献。
2022-05-06更新 | 327次组卷 | 5卷引用:河南省平顶山市、许昌市、汝州市九校联盟2022届高三下学期押题信息卷(二)历史试题
3 .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   美国18771917年部分工业产量统计

工业产品18771887189719071917
原钢产量(千吨)579339372722373745784
原油产量(千吨)1780377180632214644709
汽车产量(千辆)441874
发电(10亿瓦小时)1412143429

——据《帕尔格雷夫世界历史统计∶美洲卷》(1750-1993年)

材料二   美国的自然资源牛富,得天独厚。煤、铁、天然气、钾矿和磷矿的储量占世界第一位。森林覆盖面积广,水力资源充沛,西部有广大肥沃的土地可以开垦。……美国地处西半球.邻国多为弱国,不仅不受入侵的威胁,而且可以支配其它关洲国家,也不需卷入欧洲国家的纷争。国力弱小时,东西两大洋像护城河一样保护着美国的国家安全,国力壮大后,两洋又变成对外扩张的捷径。

材料三   


材料四   美国自建国起便奉行"孤立主义"外交政策,将美国孤立于国际纷争之外,避免涉足欧洲政治军事冲突。但随着美国国力的增强,"孤立主义"原则演变出了多种形式和思想,"门罗主义"以"美洲人的美洲"的口号拒绝欧洲列强插手美洲事务,将美洲纳入自己的势力范围。一战期间,美国由中立到参战。战后"威尔逊主义"试图将欧洲以及整个世界的重建纳入美国设计的轨道,美国在孤立主义掩饰下充当世界霸主的野心逐渐暴露。20世纪30年代,孤立主义外交演变成一股绥靖主义思潮,珍珠港事件后美国正式参战。战后"杜鲁门主义"提出,美国谋求世界霸权。从它们的发展演变中可以清晰地看到美国走向全球霸主的过程。

——摘编自岳西宽《美国"孤立主义"外交政策及其演变》


(1)据材料一、二、三,指出美国崛起的原因。
(2)据材料四并结合所学知识,对美国的"孤立主义"政策进行评述。
2022-04-28更新 | 380次组卷 | 6卷引用:5月28日——阐释评析类主观题型练-2022年高考考前20天终极冲刺攻略
4 . 雅尔塔会议上,为了换取苏联对日作战,美英两国除答应把库页岛和千岛群岛交给苏联外,还出卖了中国的主权,如雅尔塔协议中规定要维持外蒙古现状、大连商港国际化、旅顺租借给苏联作为军港,南满铁路和中东铁路由中苏双方共同经营等。这意味着
A.世界已经形成足鼎立局面B.雅尔塔体系解决了美苏矛盾
C.美英已经无力与苏联抗衡D.雅尔塔体系带有强权色彩
5 . 国际秩序是指在一定世界格局基础上形成的国际行为规则和相应的保障机制,通常包括国际规则、国际协议、国际惯例和国际组织等。以下是国际秩序发展史上重要事件的节选。

材料   1648年《威斯特伐利亚条约》签订,形成了威斯特伐利亚体系,确立了国际关系中的国家领土、主权与独立等原则,开创了用国际会议和通过谈判达成协议的形式解决国际争端、结束国际战争的先例。

1651年,英国颁布了多项《航海条例》保护本国贸易。为了迫使荷兰接受《航海条例》,英国发动了一系列对荷兰的战争。

1842年,中英两国签订《南京条约》,条约侵犯了中国的领土主权和关税主权。

1914728日,奥匈帝国向塞尔维亚宣战,第一次世界大战爆发。

19288月,美、法等国签订了《非战公约》,宣布缔约各国在相互关系中废弃以战争作为实行国家政策的工具,和平解决国际争端。

19456月,50个国家的代表签署了《联合国宪章》,确立了和平解决国际争端和制裁侵略的机制,集体安全体制进一步完善。

1947年,23个国家签订《关税与贸易总协定》,在该协定的框架下,各缔约国通过谈判,削减关税和其他贸易壁垒,取消国际贸易中的歧视待遇,促进了国际贸易的发展。

1970年,25届联大通过的《关于各国依联合国宪章建立友好关系及合作的国际法原则宣言》中明确把和平共处五项原则包括在内。


从材料中提取两条或两条以上的信息,围绕“国际秩序”自拟题目,运用所学知识加以论述。(要求:观点明确,持论有据,逻辑清晰。)
22-23高三上·全国·单元测试
6 . 两次世界大战的影响有其共同特征,即
A.四大帝国土崩瓦解B.战争罪犯受到国际审判
C.世界形成两极格局D.社会主义事业取得进展
2021-08-13更新 | 112次组卷 | 2卷引用:第七单元两次世界大战、十月革命与国际秩序的演变-【夯实基础】2023年高考历史一轮复习备考《中外历史纲要(下)》
7 . 当帝国列强试图重新统治其战前的殖民地时,遭到了愈加强烈的反对。这些殖民地大多数处于亚洲,对恢复主权的要求更加强烈,美国支持非殖民地化这一举动更是促进了殖民地夺回主权。这一局面
A.反映了战后民主力量的极大增强B.是世界多极化趋势发展的必然结果
C.加速了资本主义殖民体系的瓦解D.充分体现了美国想独霸世界的野心
8 . 英美“特殊关系”是特定历史条件下国际关系史上的一个特例。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在这近一个半世纪的发展历程中,英属北美殖民地已经由一个荒无人烟土地贫瘠的蛮荒地带发展为一个拥有近200万人口,农、工、商都得到一定程度发展的生机勃勃的新兴经济区。而且在此期间,随着经济的发展,各殖民地经济文化交流日益频繁,北美殖民地不仅形成了一个统一的大市场,并且在这块广阔的大陆上最终形成了一个新的民族-美利坚民族。随着统一民族的形成,民族意识也不断滋长,他们渐渐地对母国的高压掠夺政策产生了不满,一部分先进的人们开始起来进行反抗。……法国借北美独立战争之机大力援助北美人民抗击英军,希望能够重夺霸权。

——王晓辉《美国独立战争对英法争霸的影响》

材料二   他们的国家不寻求领土和其他方面的扩张;他们不希望看见发生任何与有关人民自由表达的意志不相符合的领土变更……在纳粹暴政被最后消灭以后,他们希望建立和平,使所有国家能够在它们境内安然自存,并保障所有地方的所有人在免于恐惧、不虞匮乏的自由中,安度他们的一…他们相信,世界上所有国家,为了现实和精神上的理由,必须放弃使用武力。

——《大西洋宪章》

材料三   战后初期的反共反苏、反对战后民族解放运动及维护各自世界地位的共同战略需求及抱团取暖是英美1946年提出并渲染英美之间“特殊关系”的特定战略基础。也正因为如此,丘吉尔的“富尔顿演说”被认为是冷战的宣言书,而丘吉尔则被认为是美国发动冷战的“吹鼓手”。

——林利民《试析英美“特殊关系”的内涵、实质及其前景》


(1)根据材料一,概括英属北美殖民地“一部分先进的人们开始起来进行反抗”的原因。结合所学,从美国独立战争性质演变的角度,说明“英法争霸”带来的影响。
(2)阅读材料二,指出发表《大西洋宪章》的美英首脑并概括其核心主张。结合所学,分析当时美英共同发表该主张的根本原因。
(3)阅读材料三,从国际政治格局演变的角度,分析战后初期英美两国“抱团取暖”的原因。结合所学,概述丘吉尔的“富尔顿演说”的内容,并一句话概括该演说发表的影响。
2021-05-13更新 | 200次组卷 | 3卷引用:【新东方】高中历史20210719-003【2021】【高三下】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