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战后国际秩序的建立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22 道试题
2024·江西·模拟预测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1 . 二战后,欧洲被迫流落异国者表示“除了祖国,愿意到地球上任何地方去”。西欧各国缺少劳动力,1946年至1947年,比利时安排2.2万名被迫流落异国者到矿井工作;法国安排3.8万人从事各种体力劳动;英国也以这种方式接受8.6万人。战后欧洲的人口流动(       
A.缓解了多国的国内矛盾B.有利于人口均匀分布
C.导致各国种族的多样化D.有利于战后西欧合作
2024-04-08更新 | 102次组卷 | 3卷引用:2024年安徽省普通高中学业水平选择性考试猜题卷(四)历史试题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名校
2 . 戴高乐表示:“战争一结束,美国就要回到它的西半球,英国就要回到它的岛上,只有法国依然屹立在旧大陆上。只要我们愿意,我们有法子打破我们的伙伴强加给我们并要求我们消极认可放弃利益的局面。”这反映出(     
A.反法西斯同盟渐现裂痕B.二战期间法国的地位跃升
C.英美两国无意限制法国D.法国的欧洲大国情结浓厚
2024-01-23更新 | 391次组卷 | 6卷引用:2024年1月安徽省普通高等学校招生考试适应性测试历史试题
23-24高三上·云南昆明·期末
单选题-单题 | 较难(0.4) |
名校
3 . 一战后成立的国际联盟实行“全体一致”原则。1928 年《非战公约》提出“(缔约各国)废弃以战争作为在其相互关系中实施国家政策的工具。”成立于二战后的联合国将制裁侵略的权力集中于安理会。这反映出(     
A.国际安全机制渐趋合理B.反对战争成为各国普遍共识
C.西方国家主导国际安全D.国际法凌驾于国家主权之上
2024-01-16更新 | 268次组卷 | 6卷引用:信息必刷卷01-2024年高考历史考前信息必刷卷(安徽专用)
4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犹太人是世界历史上唯一从战败国得到持续性赔偿的战争受害者群体,这得益于二战后德国政府和企业对犹太人受害者及其遗属赔偿覆盖的不断扩大和完善。1952年,联邦德国和以色列签订《卢森堡条约》,联邦德国以犹太移民安置费用的名义向作为犹太人民合法代表的以色列政府支付价值30亿马克的赔偿。德国对以色列的赔偿超越了“战胜国以武力强加给战败国的义务”传统模式,开创了一种“战败国自愿赔偿战争受害者”的全新战争赔偿模式。这一赔偿不仅缓解了第一次中东战争后以色列的财政困难,推动了以色列经济的现代化,而且开创了德国与以色列之间独一无二的“历史责任驱动型”国家关系。对犹太人来说,这是他们两千多年的流浪岁月里首次从迫害者那里得到赔偿。对德国来说,《卢森堡条约》是“西德进入民主国家价值共同体的门票”,恢复了德国的政治声誉和道德信用。1956年联邦德国通过立法正式将“纳粹受害者”这一庞大的群体列入二战赔偿的对象。截至2020年所有二战期间在欧洲“犹太区”生活3个月以上,或在德国占领区和纳粹仆从国以难民状态生活4个月以上的犹太人及其子女,均可以向德国政府申请赔偿。21世纪初包括东欧强制劳工、强制绝育者、战争孤儿等“边缘受害者”群体成为德国二战赔偿的焦点对象。

材料二   经历与犹太人半个多世纪的赔偿拉锯战之后,德国政府和学者逐渐意识到赔偿不可能完全消除战争创伤,不再执着于寻求犹太人的宽恕。2018年3月,德国政府向联邦议院报告纳粹受害者赔偿支出时承认了这一点:“联邦政府为受到纳粹主义不公正待遇的不同群体制定了大量的法律文本和法外规定。所有参与立法和执行赔偿法的人都始终意识到,字面意义上的完全‘赔偿'是不可能的。纳粹暴政的幸存受害者所遭受的痛苦无法用金钱或其他利益来抵消。”

——以上材料均摘编自孙文沛《二战后德国对犹太人赔偿的路径调整与效果评估》

(1)根据材料一,指出德国对犹太人赔偿对象不断扩大的过程,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导致德国扩大赔偿对象的原因
(2)根据材料一、二并结合所学知识,简析德国对犹太人大范围赔偿的影响,并谈谈你的认识。
智能选题,一键自动生成优质试卷~
单选题-单题 | 较难(0.4) |
名校
5 . 二战结束后,东欧和西欧都想构建一种为本阵营国家所共有的身份认同,二战记忆被有意识地利用以致歪曲。在西欧,个人记忆和逐渐建立起来的官方记忆都倾向积极向上和容易被接受的东西,比如军民齐心完成敦刻尔克大撤退等广为流传,而空袭等惨剧则被选择性“遗忘”。这从侧面反映出,二战结束后(     
A.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的价值被忽视B.大国对抗方式发生新变化
C.欧洲民众淡化了对于世界和平的追求D.国际关系新秩序逐渐确立
23-24高三上·浙江·阶段练习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6 . 第二次世界大战在削弱帝国主义施行强权的物质力量的同时,也从思想、经济、社会和组织诸方面为战后民族解放运动奠定了基础。据此可推知,第二次世界大战(     
A.促进两极对峙格局的形成B.削弱了资本主义国家的力量
C.清除了法西斯主义的影响D.促进了国际关系民主化进程
2023-12-15更新 | 110次组卷 | 4卷引用:2024年安徽省普通高中学业水平选择性考试猜题卷(五) 历史试题
21-22高三上·山东德州·阶段练习
单选题-单题 | 较难(0.4) |
名校
7 . 有学者认为:“第二次世界大战是主张民族自决和人权自由的一方取得了胜利,而且这场胜利迅速将那个依靠霸权来实现资本无限积累,依靠战争和掠夺来稳固资本扩张基础的“帝国主义时代”,连同此前在欧洲资本主义原始积累阶段起过重要作用的殖民政治和殖民统治都淘汰出局了。”这一观点(     
A.强调了二战所带来的社会变化B.否定了欧洲列强殖民扩张的本质
C.表达了对欧洲国际地位的担忧D.是二战冲击旧有国际秩序的体现
2023-12-11更新 | 535次组卷 | 46卷引用:2024年1月安徽省普通高等学校招生考试适应性测试历史试题变式练习世界史
8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联合国家宣言》的主要内容有:每一政府各自保证对与各该政府作战的三国同盟成员国及其仆从者使用其全部资源,不论军事的或经济的;每一政府各自保证与本宣言签字国政府合作,并不与敌人缔结单独停战协定或和约,现在或可能将在战胜希特勒主义的斗争中给予物质上援助和贡献的其它国家得以加入上述宣言。

——摘编自陈海红《世界反法西斯同盟的纲领——《联合国家宣言>》

材料二   太平洋战争爆发不久,美国就督促苏联尽快对日参战。在雅尔塔会议上,苏美英三大国签署了《雅尔塔协定》,规定在德国投降及战争结束后23个月内,苏联对日宣战。其条件是:1.外蒙古的现状需予维持;2.日俄战争前俄国的权益需予恢复,这包括:库页岛南部及其邻近岛屿交还苏联;大连商港国际化并保证苏联的优先权;苏联租用旅顺港为海军基地;苏、中共同经营中东铁路和南满铁路;千岛群岛交还苏联。

——摘编自王斯德主编《大学世界史》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说明《联合国家宣言》产生的影响。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评析《雅尔塔协定》的内容。
23-24高二上·陕西榆林·阶段练习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名校
9 . 联合国“大国一致”原则的确立有着特殊的政治背景,第二次世界大战即将结束时,就美国而言,建立起由其控制的、有限度的否决权正是它所希望的;对苏联来说,西方国家占绝大多数,一项广泛的否决权是对抗英、美等国的有效武器;而在中小国家看来,各大国是不会接受没有否决权的联合国的。由此可见,联合国的“大国一致”原则(     
A.带有较明显的强权政治色彩B.表明世界各国的战略目标一致
C.是国际政治力量妥协的产物D.促进公正合理的国际秩序形成
2023-09-25更新 | 306次组卷 | 10卷引用:2024年1月安徽省普通高等学校招生考试适应性测试历史试题变式练习世界史
10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国际联盟是凡尔赛—华盛顿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一战后国际秩序的典型代表。1920年,国际联盟成立,规定了会员国应尽的裁减军备、维持和平、公开外交的主要义务与职责,并实行委任统治制度。但是盟约在裁减军备方面的规定对各国政府并没有真正的约束力;对国际联盟成员国发动战争留有余地;规定国际联盟大会和国际联盟行政院形成决议的“全体一致”原则;美国始终拒绝加入国际联盟,苏联长期被拒之门外、日本、德国和意大利相继退出、不受盟约的约束。

——摘编自徐蓝《国际联盟与第一次世界大战后的国际秩序》

材料二

第二次世界大战后,联合国设立了核心机构安理会,实行大国一致原则。安理会通过决议后联合国便可以对危机实施武力干预而无需经过会员大会的表决。在欧洲,由美英法苏四国对德国领土实行分区占领,进行了比较彻底的非纳粹化运动,在亚洲美国对日本实施了单独占领进行了民主化改造。实施了对战争罪犯的国际审判,设立了欧洲国际军事法庭,远东国际军事法庭,联合国的宗旨是“发展国际间以尊重人民平等权利及自决原则为根据之友好关系”,第一次使民族自决成为公认的国际准则。在联合国制宪讨论中,中国不顾西方大国的反对,力主非自治领土及托管领土须走向自治与独立,并成功地推动将此主张写进了联合国宪章。

——摘编自王建朗《战议二战后国际秩序设计的几个特点》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国际联盟无法实现和平的原因。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归纳二战后国际社会为建立持久和平所做的努力。
2023-09-14更新 | 81次组卷 | 1卷引用:安徽省A10联盟2024届高三上学期开学摸底考历史试题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