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古代罗马及罗马帝国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123 道试题
1 . 公元前287年,罗马通过了霍腾西阿法案,法案规定平民会议所制定的法案,不管元老院是否批准,对国家都具有约束力。从此,平民会议成为具有立法权的人民会议,平民获得了可以担任各种官职的权利。这说明在当时的罗马
A.自由民内部的关系得到调整
B.平民取得了至高无上的权力
C.贵族和平民的法律地位平等
D.平民会议是最高的权力机关
2 .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在希腊的另一个著名的城邦雅典,最初并无成文法,仅有习惯法,雅典的平民极力要求制定新的法律来限制贵族的特权,以确保自己的利益。于是成文法应运而生。经过政府和民众的长期努力,雅典开始进入法律“统治”的时期。自此,法治的意识在希腊人的思想中形成,他们关注法律的权威,强调执政民众对法律的服从,并萌发了要用法律来建构政治秩序的愿望。
—— 摘自张梁《浅谈从古希腊到现代西方法治理念的转变》
材料二 在西塞罗之后,罗马共和国为庞大的罗马帝国所取代,帝国的大权都集于皇帝一身,皇帝的意志不许违抗。在这种情况下,法律的权威被皇帝自身的权威所掩盖,但法治的某些思想或观念并没有因为共和国的法治被破坏而彻底摧毁,还是继续残存在帝国之中。一些开明的皇帝不认为法律是他们手中的一根权杖,而把它看成治国的有力凭据。特别是在东罗马帝国取代西罗马帝国之后,帝国的皇帝们更加认识到,要实现帝国的辉煌,只有两样法宝,一是武力,二是法律。这样,法治的观念便一直得以延续。《查士丁尼法典》的出现,对推行法治起了重要作用。
—— 摘自张梁《浅谈从古希腊到现代西方法治理念的转变》
请回答:
(1)根据材料一概括古希腊人“法治”意识的思想核心,结合所学知识指出这种意识形成的条件。
(2)根据材料一、二指出罗马帝国与古雅典“法治”观念的异同。
(3)结合所学知识简述古希腊、罗马的法律对人类文明的贡献。
2016-12-13更新 | 122次组卷 | 1卷引用:2015-2016学年山西太原五中高二5月考历史试卷
3 . 公元前1世纪,古罗马大将凯撒进军埃及,与美丽的埃及女王克里奥佩特拉相爱,并且两人有了一个儿子,取名托勒密•凯撒。当凯撒归国执政后,克丽奥佩特拉携儿子赴罗马与凯撒相会,并向罗马法庭为自己和儿子申请罗马籍,请问法官会判给克丽奥佩特拉和她的儿子享有罗马籍吗
A.会,因为是皇帝的妻、子
B.会,因为此时万民法已经产生
C.不会,因为此时万民法与公民法的界限还未消失
D.会,因为被征服者如果无法享受罗马公民权,会引起社会动荡
2017-10-14更新 | 72次组卷 | 22卷引用:【全国校级联考】山西省汾阳市第二高级中学、文水二中2017-2018学年高一上学期第一次联考测试历史试题

4 .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雅典有几百万常驻外来移民,主要从事工商业和金融业,为雅典人提供税收(公民不纳税),但却没有政治权利,也没有占有土地的经济权利。……雅典还一度盘剥附属国居民……甚至对盟国公民进行大屠杀。

材料二 罗马法律对待外来民族的人较为开明。它“准许半岛约四分之一的居民享有充分的公民权。其余的人享有拉丁公民权,即一种大而不充分的特权。所有的人都享有人身自由,由此造成的唯一不足仅在于不能控制外交事务,不能强制人们服兵役。”

--以上材料均摘自邵龙宝《超越政治权威的罗马法》


(1)材料一中雅典民主存在的不足是什么?造成了怎样的消极影响?
(2)与材料一相比较,罗马法最突出的特点是什么?
(3)据材料一、二,古希腊与古罗马的民主制有何共同点?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名校
5 . 100年,罗马帝国执政官小普林尼在元老院发表演说时,对坐在会场中的皇帝图拉真说:皇帝不应该在法律之上,相反,他应该在法律之下。这可用来说明罗马帝国
A.皇帝无权更改行政命令
B.重视法律的管理作用
C.皇帝与平民的地位平等
D.立法权应属于元老院
6 . 罗马《民法大全》中规定“任何人在缺席时不得被判罪。同样,不得基于怀疑而惩罚任何人”;“与其判处无罪之人,不如容许罪犯逃脱惩罚。”反映以下精神
A.严惩违法犯罪
B.重证据,公正对待,对思想自由和契约精神的肯定
C.肯定人的价值
D.博爱和宽恕精神
7 . 下列属于对万民法的表述的是
注重形式,程序繁琐,缺乏灵活与变通
内容上侧重于国家事务和法律程序等方面
具有广泛的实用性和适用性
有利于促进社会稳定和帝国境内各民族的共同发展。
A.①②B.①③C.②③D.③④
2018-01-09更新 | 57次组卷 | 1卷引用:山西省榆社中学2017-2018学年高一上学期1月月考历史试题

8 .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

材料一罗马人在思想意识方面也许最重要的一个贡献是,他们的法律是基于理性而不是习俗。罗马人最早的法律是于公元前450年前后制定的《十二铜表法》,是一部简单、保守、代表农业民族的成文法。随着商业和帝国的发展,生活愈益复杂,原先的法律不再能满足需要。……因而他们制定了一部新的法律——《万国法》,即国际法。他们认为这部法律对罗马人与非罗马人皆可适用

——《全球通史》

材料二这一事件(西罗马帝国灭亡)虽然现被普遍地当作西罗马帝国灭亡的标志,但在当时,只是说明帝国长达两个多世纪的分崩瓦解的过程已告结束,并没引起多少注意。如果要了解“罗马陷落”的原因,如果可使用大动乱这一传统说法,那就必须确定这一长期然而无情的衰落,直至湮没无闻的过程的动力是什么。充当应对“陷落”负责的工具的,当然是日耳曼蛮族。因而,有位法国历史学家断言说:“罗马文明不是自然消亡的,而是被扼杀的。”

最近,有位美国历史学家说:“虽然战争显然是灭亡的原因……但帝国的机质性病是经济。”……

技术阻滞不前的根本原因看来在于奴隶制度。奴隶制度的影响是有害且多方面的。它使奴隶失去改进其所操行业的传统操作方法的积极性;只要有大量的奴隶劳动力可获取,它也使主人丧失促进技术革新的动机。因而,在韦斯巴芗统治时期,当在令罗马圣皮特罗广场竖立一座方尖碑时,虽然当时有位发明者提出了一项可以大大方便竖碑的技术措施,但皇帝为了不让奴隶们有空可闲,宁愿让他们继续从事体力劳动。同样,水车虽然早在公元前1世纪已为帝国东部行省所知道,可直到公元4世纪奴隶来源枯缩之时,才为罗马所采用。……

军队从前一直是获取奴隶和物质财富的有用的来源,而现在成为沉重而不可避免的负担。同样,扩张时期肿胀起来的官僚机构,现到了收缩时期,证明是难以忍受的。过度的支出导致最终无法控制的通货膨胀。工业从城市转移到乡村和大庄园意味着帝国在实行重新分配。大庄园不仅拥有农业劳动者,而且有各种工匠,因而变得愈来愈自给自足。而大庄园愈自给自足,帝国经济则愈分解为一个个自给自足的单位。

经济上的分散必然伴随以政治上的分权。随着贸易的衰落和国家岁入的减少,帝国大厦不再能支持下去,并慢慢地开始崩溃。……正如一位经济史学家所指出的,“危机先于严格管制”。

——《全球通史》

(1)据材料一,概括指出古代罗马帝国繁荣强大的原因。

(2)据材料二,概括指出罗马衰落的因素。

(3)据以上所述,从罗马法律制度的层面分析看,西罗马帝国衰落的说明什么。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名校
9 . 《民法大全》中记载:“拷问不得施加于14岁以下的未成年人。”下列对此规定理解不准确的是
A.此规定注重保护奴隶制度
B.此规定注意保护未成年人的利益
C.此规定注意规范审讯制度
D.此规定包含的某些原则具有永恒价值
10 . 据说,欧洲人对中国的记忆,最早见于公元前7世纪的一首叙事长诗《阿里玛斯贝亚》。此时系(     )
A.爱琴文明时代、罗马王政时代、中国夏朝时代
B.希腊荷马时代、罗马共和时代、中国殷商时代
C.希腊殖民时代、罗马王政时代、中国春秋时代
D.希腊古典时代、罗马帝国时代、中国战国时代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