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古代罗马及罗马帝国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3 道试题
1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中国古代重视监察机构的设置,将之置于与行政机构并列的位置。在历史演进中,监察机构的体系越来越严密,相对于行政机构的独立性也越来越强。历代政府重视监察法规建设,坚持依法监察,监察法规逐步完善。监察机构职权涉及察德、察政、察能。同时,为防止地方分离,整肃吏治,历代统治者都重视中央对地方的监察。监察以常驻为主要形式,并辅以不定期的或定期的巡按制。此外,监察御史作为风纪之官,品秩虽低,权势却十分显赫,甚至享有“便宜从事”和“风闻奏事”的特权。但是,监察机关的独立是相对的,其监察功能的发挥受到皇权的极大制约。

——摘编自林志强、张旭日《中国古代行政监察制度特征研究》

材料二   监察官是罗马共和国时期比较特殊的官职,其产生、职权伴随着平民和贵族的长期斗争。随着共和国历史的发展,监察官基于实践的需要,其权力不断扩大,从最初的人口和财产调查权,到后来的公民道德监督权,再发展到元老遴选权,监察官的地位日益神圣和显赫。由此看出,监察官的权力扩张恰好对其他官员起着很大的制衡作用,从而推动着古罗马共和宪政的平衡与发展。

——摘编自连佳《浅议古罗马共和宪政下监察官制度及其启示》


(1)根据材料一、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古代中国与古罗马监察制度的不同特点。
(2)根据材料一、二并结合所学知识,分别指出古代中国与古罗马监察制度特点形成的原因。
2 .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中国是一个典型的农业国家,辛勤的小农所从事的生产使汉帝国的粮食储备极为丰盛。与此相反,罗马帝国居民的粮食有三分之一来自埃及。与汉帝国相比,罗马的城市不仅数量多,而且规模大。在政治机制上,汉帝国的国家机器靠庞大的官僚机构来运转。从中央到地方,皇帝的触角可伸至每个角落。罗马帝国由元首(皇帝)和元老院治理,其统治中心实际上只限于罗马本土。意大利半岛以外的行省基本上呈半独立状态。他们有各自的议事会、军团和城市自治权,和帝国机器的运转很难同步。“国家兴亡,匹夫有责”是汉民族强烈爱国意识的写照。罗马公民对国家政治不太过问,关心的是个体,是自己的冒险和发财。

——摘编自张齐政《也谈西罗马帝国灭亡的原因——兼与汉帝国比较》

材料二   235285年,“罗马前后更迭二十六位皇帝,废立皆决定于军队”,甚至出现了“三十僭主”的分裂局面,军队哗变,各地区割地自据。自4世纪中叶开始,罗马帝国内部奴隶反抗斗争不断,帝国外部大批蛮族入侵,两股力量里应外合冲击着帝国的统治。瘟疫造成的巨大人员伤亡直接导致罗马军队参军人数的下降,面对源源不断的外族入侵,罗马军队不得已征召了大量的蛮族雇佣兵,从而使罗马军队的蛮族化程度加深,这间接导致了罗马政治局势的动荡。在大灾难面前,人显得十分渺小与无助,人们开始逐渐丧失对皇帝的信任。再加上罗马人自身的传统民族精神随着帝国疆域的不断扩大而逐渐弱化,在这种情况下,罗马人民的社会道德体系逐渐崩塌。

——据邢国峰《蛮族入侵与罗马帝国的衰亡》整理

材料三   在对匈奴的斗争中,汉帝国文武兼备,通过武力征伐基本上解除了匈奴的威胁;通过政治联盟和文化渗透,很好地配合了军事斗争。西汉统治者综合运用国家硬实力和软实力,运筹帷幄,制定并成功实施了一整套战略,最终实现了北拓边疆的战略目标。

——摘编自张韶梅《西汉北拓边疆战略述论》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汉帝国与罗马帝国在国情上的差异。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说明罗马帝国灭亡的原因。
(3)根据材料二、三并结合所学知识,浅谈外来侵略对罗马帝国与汉帝国的影响。
2022-05-02更新 | 742次组卷 | 12卷引用:第20讲古代文明的产生和发展-【备课备考通】2023年高考历史一轮复习必选课件(附精选试题)
3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中国从夏商周三代开始 ,就已经形成了大一统观念。从春秋战国的争霸称雄战争开始,到秦通过兼并战争灭六国,再到楚汉之争西汉完成一统,又到魏晋南北朝纷争数百年,最终隋唐两朝通过战争再次实行天下大统。大多战争都是为了天下归一。正因如此,中国古代史上发动战争者多强调“师出有名”,每次战争对对方百姓和臣属都不会赶尽杀绝,绝不能滥杀无辜,因为仗打完了,天下太平,子民还是子民,从来都不是奴隶。边防将领坚守长城,很少主动出击,即便汉武帝时发动了大规模对匈奴战争,一旦匈奴远遁,边疆实现和平,这种战争便告结束。更多的时候,中原政权主张通过教化使得周边民族纳入礼法文明社会,这种“文主武从”的哲学思想贯彻于整个中国古代历史之中。

——摘编 自倪乐雄《中国古代军事文化观念对世界和平的意义》等

材料二   罗马的扩张分为三个阶段:第一阶段从公元前7世纪到公元前3世纪统一意大利;第二阶段从公元前264年布匿战争到帝国建立;第三阶段是从帝国建立之后变本加厉的武力扩张。罗马人崇拜战争,痴迷于胜利,他们为了庆祝胜利而建立的纪念碑和凯旋门多达300余座。而他们的战争大多相伴着冷酷无情。罗马名将西庇阿在进攻迦太基时,不论何种生物,一律屠杀,城破之时,除了人的尸首,还有很多狗畜的断肢。罗马人以扩张为根本,以掠夺和征服为荣耀。他们认为战争应该是常态的、光荣的,而言和则不应该成为勇士的追求,甚至是一种耻辱,为此他们不惜耗尽国力。

——摘编自马克垚《汉朝与罗马:战争与战略的比较》


(1)结合材料一和所学知识,概括古代中国战争观的特点及其原因。
(2)结合材料一、二和所学知识,指出古罗马战争观不同于古代中国之处并分析其影响。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