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中世纪教会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20 道试题
材料分析题 | 适中(0.65) |
名校
1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中国历史系统中,人们往往称颂大唐帝国的声威。这一时代的发展不在于政治和军事,其中最值得关注的部分:社会生活方面,装饰艺术既有草原色彩,又有南方色彩;胡凳、胡床在家居生活中日益普遍;葡萄酒、奶酪等也经常出现在中原人的饮食中。在思想方面,文化面貌多元而又活泼。这一时代的整体格局开放宏大。

材料二   在欧洲,西罗马帝国灭亡之后,欧洲许多不同族群建立的小国互不相属,彼此攻击。不过,那些侵入欧洲的蛮族领袖和士兵皈依了基督教,他们在行为上受到基督教伦理的约束。基督教构建的教会的网络秩序代替了罗马帝国凌驾于世俗小国的秩序。为了维护自身的优势地位,罗马教会不断地惩处异端,排挤其他教派,不断以权力垄断思想,终于达到“一言堂”的效果。这种强势的神权与封建世俗权力结合,使欧洲文化原有的生机日益枯萎。

——以上材料均摘编自许倬云《中西文明的对照》


(1)根据材料一、二,对比中国唐代和欧洲中世纪文化发展的主要差异。
(2)根据材料一、二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中国唐代和欧洲中世纪文化发展差异的原因。
单选题-单题 | 较易(0.85) |
名校
2 . 恩格斯说,“中世纪完全是从野蛮状态发展而来的。它把古代文明一扫而光。政治和法学同其他一切科学一样,不过是神的分支,一切都按照神的原则来处理。”因此欧洲的封建社会被称为“黑暗的中世纪”。这种现象出现的主要原因
A.基督教会占有举足轻重的地位B.封建贵族的腐朽统治
C.农奴制下农奴的悲惨D.长期不断的地区战争
3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中古早期的动乱在毁坏物质财富的同时,也严重破坏文化。这时的教育和文化知识为人数不多的教士所垄断。教会学校教授的内容是源自古典文化的“七艺”,但教会并不热衰于在学理上和精神上理解古典文化,学术活动集中在为读通《圣经》而进行的烦琐考证上。当时的哲学和神学是二位一体,完全脱离实际经验,被称为“经院哲学”,许多哲学家沉迷在炼金术和星象学之中。建筑方面盛行哥特式教堂建筑物,高耸入云的教堂尖塔和透过彩色玻璃从高处射进教堂内部的阳光象征着教徒期望接近上帝并最终进入天堂的愿望。

——摘编自吴于廑、齐世荣《世界史·古代史编(下卷)》

材料二   拜占庭文明是亚欧中世纪文明中一枝独具特色的奇葩。首先,它立足于东方希腊化地区文化的肥田沃土之上,从其产生的那一时刻起就带有明显的东方色彩。其次,它又是典型的基督教文明……最后,拜占庭文明还具有明显的罗马因素。在许多方面,特别是在政治法律体系及官僚统治体系方面,拜占庭几乎全面继承了罗马帝国的传统,使之成为中世纪拜占庭政治制度的骨架。在相当长的时间里,拜占庭皇帝们始终缅怀罗马大帝国的光荣,特别是在拜占庭帝国早期,皇帝们无不以恢复和重振罗马帝国昔日辉煌为己任。

——摘编自徐家玲《走进拜占庭文明》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中古早期欧洲文化的特点,并分析其形成的原因。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拜占庭文明的历史影响。
2022-06-28更新 | 98次组卷 | 1卷引用:湖南省湘西自治州永顺县高平金海高级中学等七校2021-2022学年高二下学期期中历史试题
4 . 恩格斯说,“中世纪完全是从野蛮状态发展而来的。它把古代文明一扫而光。政治和法学同其他一切科学-样,不过是神的分支,一切都按照神的原则来处理。”因此欧洲的封建社会被称为“黑暗的中世纪”。这种现象出现的主要原因
A.基督教会一统天下B.封建贵族的腐朽统治
C.农奴制下农奴的悲惨D.长期不断的地区战争
5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中古早期的动乱在毁坏物质财富的同时,也严重破坏文化。这时的教育和文化知识为人数不多的教士所垄断。教会学校教授的内容是源自古典文化的“七艺”,但教会并不热衰于在学理上和精神上理解古典文化,学术活动集中在为读通《圣经》而进行的烦琐考证上。当时的哲学和神学是二位一体,完全脱离实际经验,被称为“经院哲学”,许多哲学家沉迷在炼金术和星象学之中。建筑方面盛行哥特式教堂建筑物,高耸入云的教堂尖塔和透过彩色玻璃从高处射进教堂内部的阳光象征着教徒期望接近上帝并最终进入天堂的愿望。

——摘编自吴于廑、齐世荣《世界史·古代史编(下卷)》

材料二 中世纪西欧由于王权一度衰微,加之社会文化落后,法律十分混乱,而司法更是混乱不堪。……国家司法权衰落之后,通行的是封建的司法制度。按照西欧的封建原则,每个自由人都可以召集他的封臣组成一个法庭,以处理封臣间纠葛,处分违法者并收取罚金。……具有封土的贵族都有庄园法庭之司法权,这在西欧是普遍的状况。……据庄园法庭记录来看,法庭所处理的大量案件是有关农奴之间及农奴与封建主之间的,其中很多是保护封建主利益的。

——马克垚《西欧封建经济形态研究》

材料三 封建制度是一种政府的形式——由地主贵族、俗人或僧侣,男爵或主教或主持在一定的领土范围内,对那里所有的居民办理行政、执行司法、征收赋税的制度。在这样的一个政体里,政府的实质是分裂的。王座只保留了一个空洞的宗主地位,只是一个名义上的权力,而国王被缩成为一个阴影而已。

——[美]汤普森《中世纪经济社会史(上册)》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中古早期欧洲文化的特点,并分析其形成的原因。
(2)根据材料二、三,分析中古西欧封建庄园的特点。
2022-05-16更新 | 88次组卷 | 1卷引用:辽宁省阜新市第二高级中学2021--2022学年高一4月考试模拟历史试题
6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   中世纪早期,英格兰人从西欧各地招募生源,设立了修道院学校,修道生很少有机会玩耍,必须遵守静默的清规,即使是课间也不准大声说话。随着社会经济发展特别是基督教化程度的加深,教区教育模式应运而生,它按教区设置,生源基本局限于本教区。中世纪晚期,黑死病爆发,西欧人口增长乏力,社会各行各业人力资源匮乏。教会和社会各界只能通过教育提高既有人口的质量,提高人力资源供给的效益。14世纪末,英格兰毛纺织业发展迅猛,牵动手工业各个部类逐渐发展起来。15世纪,伦敦创新了丝织业,采矿业、酿酒业等都蓬勃发展。为了更好地发展事业、培养实用人才,学校的培养目标不再是单一的教士,手工业者和商人开始独立开办以培养匠人为主的学校,新兴社会阶层办学热情空前高涨。经过中世纪漫长的演进,英格兰率先进入世教育新的历史阶段,这一飞跃不仅是人类教育史的重大进步,也是世界历史走出中世纪的重要标志。

——据陈界《英格兰中世纪教育的演进》


(1)根据材料,指出中世纪英格兰教育的演变及原因。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简述英格兰教育演变带来的影响。
2022-07-24更新 | 46次组卷 | 1卷引用:四川省成都市蓉城名校联盟2021-2022学年高二下学期期中联考历史试题
7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由于长期受到封建领主们的压榨和勒索,西欧城市兴起后,很快便展开了反封建领主的斗争。在英王亨利二世同封建领主的斗争中,英国市民坚定地站在了国王一边。在那些国王无力实现统一的国家里,中世纪城市则采用城市同盟的形式与封建领主抗衡。米兰市民发动了武装起义,将领主米兰大主教及其所属军队逐出了城外,取得了自治地位;热那亚、威尼斯甚至在取得完全自治的基础上成立了城市共和国。尼德兰的圣奥梅尔以每年支付30镑的代价,从领主佛兰德尔伯爵处,为行会成员和市民换取了在两个港口的免税权。

——摘编自王斯德主编《世界通史》

材料二   西欧的君主们所拥有的新力量,多半来源于他们与新兴的商人阶级所结成的非正式联盟。君主保护市民们不受频繁的战争和封建主任意征收的苛捐杂税的侵害,而市民们则向君主提供财政支援作为报答。随着民族君主的力量日渐增强、国家机构逐渐完备,君主们在动员人力、物力以从事海外冒险事业方面,做出了极其重要的贡献。

——摘编自【美】斯塔夫里阿诺斯《全球通史》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西欧城市反封建领主斗争的主要内容。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西欧封建君主能战胜教皇权威的主要原因以及造成的影响。
8 .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女性发型是女性特征的象征。解开头发,就有了色情意味……如果在自己家里这样,倒是无所谓的。可是在私人领域以外,就得把它藏好。因为它就好像承载着家庭的秘密和神圣,这些都与别人无关:裹好的帽子、包紧的头巾将它保护起来,避免男人淫荡的目光和陌生人猥亵的好奇。

——摘编自[法]罗贝尔·福西耶《这些中世纪的人——中世纪的日常生活》

材料二:装饰品中使用最多的是假发。它往往是用白色的或黄色的蚕丝做成的……人们所要求的理想的头发的颜色,不论天然和人工的都是金黄色。因为人们认为太阳光能把头发变成这种颜色,所以许多女人们在阳光灿烂的日子里,都会整天在露天中度过……乡间妇女也在这方面和城市姊妹们争妍。

——摘编自[瑞士]雅各布·布克哈特《意大利文艺复兴时期的文化》

材料三:启蒙学派的思想家们公开宣称文艺复兴时期的人文主义者是他们的思想先驱。但在启蒙学派那里,文艺复兴时期的人文思想已具体化为人的“自由、平等、博爱”等内容,而这种政治经济上的要求迫切需要理性加以论证,要求获得法律上的保证,理性成为人们评判一切的标准。而理性与科学又相互联系,自然科学的发展使人们的科学理性精神更加根深蒂固,甚至哲学研究、社会研究、政治学研究、伦理学研究等都深深打上科学的烙印。

——摘编自韩庆祥、王勤《从文艺复兴“人的发现”到现代“人文精神的反思”》


请回答:
(1)据材料一、材料二,概括说明中世纪和文艺复兴时期的人们对头发及装饰的不同看法,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出现不同看法的原因。
(2)根据材料三,指出理性主义的特征,并结合所学知识说明理性主义对后世的影响。
9 . 中古时期欧洲的乡村和城市

材料一   8世纪前期,法兰克王国对土地的分封形式进行了改革,不再像以前那样无偿地赏赐,而是要求得到封地的人必须提供兵役服务。这样,赐地的人成为封君,接受封地的人则成为封臣……11世纪,封建制度在西欧已经普遍存在。

材料二   


材料三   随着西欧封建社会生产力的发展,商品交易活动频繁,西欧中世纪的城市逐渐增多……与此同时,以工商业为主体的城市市民阶级登上了历史的舞台。……为了更好地在城市里自由地进行商业贸易活动,他们反对名目繁多的封建性商品流通税以及一整套的封建枷锁,因此,这就迫使他们要与封建主们谈判争取政治和经济特权。……西欧有很多城市还举行过暴动要求获得城市的自主权。……这些权利主要包括:市民可以在城市里自由流动,这是市民享有的个人自由;市民可以随时向城市法庭提出诉讼请求和控告,这是司法自由;市民可以控制自己的财产,并随便处置它们,这是承认城市市民财产私有制。

——摘编自冯正好《中世纪西欧的城市特许状》


(1)材料一中的西欧封建制度形成的纽带是什么?这一制度的实质是什么?
(2)材料二中示意图反映了西欧出现的哪一农业经济组织形式?这一组织形式有何特征?
(3)根据材料三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西欧城市争取自治权的主要原因和途径。
10 . 约公元541-542年,查士丁尼瘟疫导致近四分之一的东罗马人死亡;14世纪中期,黑死病夺走了约2500万欧洲人的生命。欧洲百姓生活在一种暗无天日,毫无希望的环境里,其深层次的原因在于中古时期的欧洲
A.残暴统治祸国殃民B.宗教限制科学研究
C.瘟疫肆虐危及稳定D.蒙昧黑暗无序前行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